■本刊記者何毅君 本刊通訊員黃國忠
“努力按省財政廳提出的‘四位一體’管理要求,構建具有金壇特色的財政監督新模式,提升監督的針對性與實效性。”金壇市財政局局長李留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道出了改革的初衷。在這位重視財政監督工作,把財政監督當作“一把手”工程來抓的局長推動下,江蘇金壇市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著力構建“大監督”新的工作模式。
“預算編制、預算執行、績效評價、財政監督四大職能仿佛是四根柱子,牢牢地撐托起財政內部管理大廈;亦如四驅戰車的四個輪子,有力地推動著財政改革事業滾滾向前。”李留清局長形象地說起了“四位一體”的監督架構,“‘四位一體’,缺一不可。”
2009年,江蘇省財政廳在全國首創“預算編制、預算執行、績效評價、財政監督”的財政內部管理模式,得到財政部充分肯定,并在全省逐步推廣。在新的管理理念指導下,金壇市財政局進行了大刀闊斧地改革,努力構建“全員參與、全程控制、全面覆蓋、全部關聯”的財政“大監督”格局。李留清局長介紹說,一是內部科室重組。局黨組依據“四位一體”要求,重新調整了內部科室,撤銷“會計結算中心”,增設“財政結算中心”,變“代理記賬”為“國庫集中支付”,變“事后監督”為“事前、事中監督”。將預算、國庫、行財、經建、社保科職能進行了重新設置,并制定了各科室的《內部控制制度》,細化了科室職能和崗位內部牽制制度,重點突出專職監督機構在“大監督”格局中的主導地位與引領作用。局黨組明確監督業務要扎口牽頭、推進落實、督查反饋、成果利用,各科室監督業務接受專職機構指導。
二是實行了流程再造。充分利用財政監督信息系統,實施“財政管理一體化平臺”管理。通過平臺軟件,將工資統發、預算編制、指標管理、國庫支付、撥款管理、非稅收入、票據管理、賬務系統等融為一體,將財政全部業務流程集中在一個平臺上操作。在“一體平臺”上,實行了財政內部流程的再造,除突出業務科室的日常監督與崗位牽制外,也給財政專職監督機構留有接口,實施動態實時監督。真正做到設計上有接口,瀏覽上有權限,運行上有監控。除部門預算外,行政事業單位年中追加預算,流程必須是:部門向市政府報告追加預算→市長批復由財政審核→財政局長指派審核小組進行核實→審核小組提出審核意見→局長批復審核預算數→預算部門安排預算指標→國庫部門進行國庫集中支付指標管理。整個流程核心是監督與審核,沒有事前監督與審核,就沒有預算指標的形成。通過參與預算審核,金壇市將財政監督關口大大前移,為財政預算編制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完善制度,突出依法監督。近年來,金壇市根據“大監督”要求,相繼制定修改了《金壇市財政局財政檢查工作制度》、《金壇市財政局內部監督辦法》、《金壇市財政局財政檢查工作規則》、《金壇市財政局財政監督檢查檔案管理制度》、《金壇市財政局財政檢查制度》、《金壇市財政監督管理內部控制制度》、《金壇市財政專項資金績效管理暫行辦法》等多項制度,為“依法監督”奠定了基礎。
四是加強監督隊伍建設。該局將專職監督機構人員由2名充實至4名,其中2名為高級會計師,并配齊局內部12個科室、8個財政所(局)財政監督聯絡員。專職監督人員與監督聯絡員上下聯動、橫向協調、齊抓共管,有力地加強了財政內部各環節的聯系,將管理與監督緊密融為一體,實現管理中有監督,監督中有管理,以監督促管理,以管理促績效,推進財政“大監督”長效化。
“通過內部科室重組、工作流程再造、加強依法監督制度建設、強化隊伍建設等基礎固化工作,金壇市不斷充實和完善了財政‘大監督’管理鏈條。”李留清局長說。
“目前,財政資金流量逐年加大、流向領域逐步擴大、財政的職能不斷加強、財政管理的觸角不斷延伸,造成了財政監督工作面廣量大,千頭萬緒。因此,財政監督工作必須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服務大局,切實保障重大決策部署的落實。”李留清局長說,“財政監督要圍繞財政中心工作,努力形成規模效應、震動效應、精品效應。”
近年來,金壇市積極整合市局內部各科室監督檢查力量,圍繞社保、環保、“三農”、保障性住房、教育等重點工程與重大資金等財政中心工作積極開展監督檢查工作,形成了全局橫向聯動“一盤棋”、集中優勢兵力、打造精品工程的態勢,改變以往各職能科室日常監督 “零打碎敲”、“各自為戰”的局面。2011年,該市全年共完成“民生財政”重點檢查項目13個,檢查單位86戶,查出違規資金3275萬元。其中:收繳違規資金115萬元,補交財政專戶350萬元,調賬處理2810萬元。組織開展全市“小金庫”專項治理工作,“小金庫”專項檢查單位35戶,其中:行政事業單位25戶、社團7戶、企業3戶。
為了進一步規范鄉鎮財政所的管理,2011年4月,金壇市財政局由財監科牽頭,組織局內部8個科室,分4個檢查小組,對全市8個基層財政所(局),就2010年度預算收支執行情況和財政財務管理情況,分10大類進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檢查與梳理。歷經2個月,共發現問題49項,涉及資金2.2億元,提出整改意見41條,下達整改通知書8份。并就檢查中暴露出的問題,制定并下發了《檢查情況通報與鄉鎮財政財務管理工作要點》,促使鄉鎮財政財務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正規。
2011年10月,根據金壇市委主要領導意見和財務管理的要求,該市財政局組織力量集中對自收自支事業單位、行業協會(學會)、由主管部門或各類事業單位用財政資金投資設立的企業單位(以下簡稱:三類單位)進行了財務專項治理。針對 “三類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薄弱環節和腐敗隱患,圍繞“提高治理實效,建立長效機制”的目標,切實加強“三類單位”財務管理,堵塞資金管理漏洞,著力構建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經過3個月的調查摸底、重點檢查、集中整改,金壇市財政局制定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嚴肅財經紀律的意見》,健全了監督機制,從源頭上根治財經違規行為。經過財務專項治理后,162個“三類單位”財務管理狀況得到了明顯改善,腐敗隱患得到了遏制。
“科學化、精細化是財政管理的必然要求,為了更好地發揮財政監督的作用,充分利用現有監督力量,創新試點了績效監督。”李留清局長說,“通過績效監督,切實提高了財政資金使用效能。”
李留清局長饒有興趣地談起了“中央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項目”績效評價工作。2011年,金壇市實施了“中央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項目”績效評價,該項目總投資3610萬元,其中:中央1400萬元,地方配套2210萬元。涉及金城鎮與堯塘鎮16個行政村29個自然村,面積80.29平方公里,人口2.069萬人。圍繞項目可行性論證——績效目標設定 (前評價)——項目實施(中評價、項目跟蹤)——項目完成(后評價、反饋),專職監督機構進行了全過程監督,即事前的預警(事前監督)——事中監督——事后監督,并將各階段監督結果及時給予反饋,實時修正項目實施過程中績效偏差與不足,強化了績效監督在預算執行過程中監督力度,如,協調環保局、兩鎮政府就項目實施中跑偏進行更正,并對16個行政村績效評價基礎數據進行審核,確保績效評價工作質量,提升了財政監督的層次與質量。
記者手記:縣域財政監督處于省、市、縣三級財政監督體系的最前沿,將縣域財政監督工作做實、做精,是落實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的題中要義。近年來,江蘇省金壇市以財政“大監督”新理念為先導,著力構建“四位一體”的財政監督體系,極力突出財政監督實效。其整合資源,充分發揮各業務科室監督作用,圍繞財政中心工作,圍繞領導關心、社會關注的重點項目、重點資金、財稅政策執行情況開展專項檢查,進行績效監督的做法的確讓人稱道。這與該局上上下下重視財政監督、關心支持財政監督工作密不可分。應該說,將預算編制、預算執行、績效評價、財政監督進行有機結合,代表著財政監督前進的方向,能切實提高財政監督的針對性與有效性。金壇市“四位一體”的監督管理模式實現了從檢查型監督向管理型監督轉變,無疑是縣域財政監督工作落實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的積極嘗試,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隨著這一做法的進一步完善,其作用必將更大,影響也會更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