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經紀管理總部 巫才林
中國FDI區位分布因素的東西部比較
華西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經紀管理總部 巫才林
本文采用面板數據回歸模型分析了2003—2007年中國西部7個、東部12個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的外商直接投資(FDI)的區位選擇因素。通過對全國情況和東、西部各自情況的廣義最小二乘面板數據回歸情況的分析,總結出我國現階段吸引FDI的情況,歸納出東、西部各自吸收的FDI的特點,并主要對東部和西部外商直接投資區位選擇的不同模式進行了比較分析。
FDI 區位選擇 面板數據
對中國FDI的研究始于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關于FDI區位選擇的實證研究國內外學者主要是通過設計各種區位選擇因素并檢驗其顯著性得出結論這一思路來研究。本文也主要采用這種思路設計模型進行分析。
在變量的選擇上,以外商角度,其投資的區位選擇主要有成本因素、市場因素、聚集因素三個方面。外商對外直接投資,很大的動機是要降低成本。在成本因素方面,徐杰(2003)認為,交易成本、運輸成本、生產成本和信息成本等構成了企業的主要投資成本,并且成本投資被勞動力成本代替為絕大多數學者研究采用。有些研究則側重于勞動力成本的研究,黃肖琦、柴敏(2006),楊曉明、田澎、高園(2006)就采用的工資水平作為衡量。有的側重勞動力素質研究,而在勞動力素質代理變量的選擇上也有不同的特點,如鄧煒、鄭兵云(2004)采用大專以上人口比重這一變量來衡量勞動力素質,大專就業人員占比的衡量標準被李立新、金潤圭(2002)采用,張海洋(2003)則通過研究每萬員工中的研究人員、工程師和技術人員所占比重來衡量。因此,本文認為勞動力素質與勞動力成本之間有著很強的相關關系,隨著勞動力素質的提高,勞動力成本必然上升,為避免解釋變量之間產生多重共線性,僅選取勞動力成本作為衡量的指標,選取的變量為職工平均工資水平。
市場因素方面,主要測量市場的容量以及市場接近度。朱津津(2001)研究發現,一地區GDP總量的規模越大,反映出該地區市場需求就越大。同時,外商直接投資在以后的投資生產過程中,GDP總量也是其運行的重要條件,當然GDP總量越高越能為外資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黃肖琦、柴敏(2006)認為可通過一個地方經濟開放程度來衡量市場規模,可采用進出口商品比率來衡量。隨著經濟的發展,用總量衡量僅能衡量出總規模的大小,而對于各單位具體的能力衡量不足,因此,本文采用各城市的人均GDP衡量市場規模大小以及市場接近程度。
聚集因素對外商直接投資具有正影響,李立新、金潤圭(2002)選取第三產業占GDP比重、城市公共交通車輛數、城鎮人口的比例、FDI累計投資額這些變量來衡量集聚因素影響。何興強、王利霞(2008)認為,聚集因素可以通過城市化水平來衡量?;A設施建設作為產業聚集的最基本因素,對于產業聚集有很好的說服力,而基礎設施建設通常都是固定資產投資,但在FDI和固定資產投資向同一行業進行投資時,固定資產投資與FDI難免會出現兩者相互替代的可能性,因此,本文對聚集因素通過固定資產投資來衡量。
本文基于FDI投資方考察地區情況這一視角,利用面板數據建立實證模型來分析我國東、西部地區吸引FDI的區位差異因素。
1.回歸方程的設定及實證條件分析。本文采用固定效應方程模型來研究,采用這一模型主要是研究橫截面變量的影響情況模型,即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的影響方向和影響程度,采用如下回歸方程:
FDIit=αi+β1FIit++β2AGDPit+β3AWit+εi
其中,下標i代表各省份,t代表2003-2007各年,αi為截距項。被解釋變量FDIit取值為當期FDI實際利用額,單位為萬美元;解釋變量ST取值為高校在校學生人數,代表當地的高勞動力素質的數量,單位為人;解釋變量RS取值為年末實際道路面積,以代表基礎設施建設的情況,單位為萬平方米;解釋變量AGDP取值為當地人均GDP,代表當地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市場情況,單位為元;解釋變量AW取值為職工平均工資,代表勞動力成本,單位為元。
2.本文利用EVIEWS3.1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并且選擇廣義最小二乘法(GLS)進行估計。這一估計允許異方差性存在,比較符合本文數據特點,因為各地區、各省份間的自然資源稟賦存在較大的差異,這樣會導致橫截面數據間產生異方差性較大的可能性較高,若采用OLS估計的方法很可能導致回歸結構失真,因此本文選擇GLS方法進行估計。
通過計量結果可得,全國、東、西部各個城市的R-squared以及Adjusted R-squared的值都較高,全國和東部都超過了0.95,可決系數高,西部地區的可決系數也超過了0.8,說明各個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的解釋能力強。F值都較高,均通過顯著性水平為1%的F檢驗。由于在面板數據分析中,t值檢驗及其概率P值是判斷回歸模型的擬合度是否優良的主要標準。從回歸數據來看,各方程內生變量的P值大多數均能符合,因此整體上的擬合效果比較好,而個別變量P值偏大對整個擬合效果影響不大。若P值大于0.5說明這一解釋變量的彈性不顯著,即只有東部地區的平均工資水平對FDI區位選擇的影響不明顯。
1.統觀全國層面FDI區位差異因素的實證分析。其中,AGDP和FI通過T檢驗,即平均生產總值以及基礎設施建設對FDI的影響顯著,其系數分別為0.266622和0.008896,說明在 2003—2007階段,影響我國FDI區位選擇的主要因素是經濟發展水平和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在全國范圍內AGDP作為衡量地區發展的總類指標,具有很強的概括性和代表性。從這個層面上講,AGDP對FDI有相對較大貢獻是合理的,在回歸中從兩個系數看出,AGDP在顯著的前提下,對FDI的貢獻的確遠大于FI對FDI的貢獻。在本文的定義中,AGDP代表的是當地的市場因素,因此,在全國層面上看,刺激經濟,提高人均GDP,擴大、深化發展市場,對于吸收FDI有很大意義。FI對引進FDI效應顯著,說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對我國吸收FDI有著積極作用,但對FDI效果的影響有限。
從面板回歸的效果上看,勞動力成本對FDI的貢獻不顯著。說明我國吸收FDI依靠以前低勞動力成本的因素已逐漸減退。
2.東、西部FDI區位差異因素的實證分析與比較。
東部地區AW、FI值均通過T檢驗,即平均工資、基礎設施建設對吸引FDI貢獻顯著,說明在2003-2007階段,我國東部主要沿海城市吸引FDI的主要因素是平均工資、基礎設施建設,這兩個指標中,平均工資對吸引FDI的貢獻較大。
與全國總體水平比較,東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市場因素作為區位差異因素不顯著,說明相對全國,FDI在東部地區投資會因地區發展程度的不同而不同的效果小,這與東部地區經濟高度發展至一定水平有關,各個地區都高度發達,對于指標絕對值而言超過一定量的質變后,絕對數量的變化在本質上意義不大。而對于在全國指標中的勞動力成本不顯著而言,東部地區勞動力指標的結果顯著,與FDI呈正相關關系,且貢獻系數大,遠大于FI的貢獻。這與我國在吸收FDI初期,依靠廉價勞動力的優勢是相反的。說明經過數十年發展,FDI進入東部對勞動力關注的側重點有了新變化。
西部地區AGDP、FI值均通過 T檢驗,說明在2003—2007階段,我國西部主要省會城市吸引FDI的主要因素是經濟發展水平、基礎設施建設,這兩個指標中人均GDP對吸引FDI的貢獻最大。與全國總體水平比較,西部地區顯著的指標與全國數據所顯示的顯著指標相同,均為人均GDP和FI。勞動力成本指標相對東部而言,西部不顯著,說明西部地區勞動力成本相關指標對于吸收FDI的效果不明顯。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作為區位差異因素顯著,與東部不顯著的情況相比,FDI在西部地區投資會因地區發展程度的不同而不同,經濟發展的差距較大并帶來影響。
與全國和東部地區回歸結果相似的基礎設施建設指標固定資產投資顯著,并且貢獻較小。相對于東部基礎設施建設高度發達而言,西部地區是落后的。但由于進入西部的FDI相對東部的高科技含量較低,因此,對基礎設施建設的要求也較低,但是,對于某些基本設施的要求會納入FDI進入的考慮范圍內,所以,對于西部基礎設施建設的要求顯著,但其貢獻較小。
從三個回歸可以看出,我國未來吸收FDI政策的變化,應從勞動力成本、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我國各區域起初在吸引FDI時主要是依靠勞動力成本低廉這一主要因素來完成的,但隨著外商直接投資的不斷深入及完善,東部的低勞動力成本優勢已消失,而優質外資企業只能通過更高的成本來吸引并留住優秀人才。因此,在以后吸引FDI的工作中,東部地區應當把人才培養作為重點,從而提升勞動者的綜合素質,以吸引更多外商進行投資。鑒于目前在西部地區的勞動力成本指標還不顯著,若西部要提升引入FDI的數量和質量,就要進一步強化教育,加大培訓力度,同時還要優化人才結構,這樣才能吸引更多更優質的外資企業投資。
第二,全國數據和西部數據中得出人均GDP與吸收FDI的正相關關系,而且對其影響很大,說明了經濟發展水平所代表的市場能力、地區發展狀況等對FDI的影響。西部地區在吸引外資的同時,大力發展當地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促進FDI的增加,由此進一步帶動當地經濟的持續發展。而東部地區人均GDP對FDI貢獻不顯著,在此模型下認為東部經濟的增長對于FDI進入東部影響力不大,因此,東部地區制定招商引資政策時,可減少在這方面的權重。
第三,基礎設施建設對吸收FDI起著關鍵作用。從三個面板回歸可以看出,基礎設施建設對FDI的貢獻顯著并且很大。特別是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權重大,說明對基礎設施建設的要求更高,對比東、西部發展情況,可以理解為技術含量越高的FDI對基礎設施水平的要求越高,類似于勞動力成本和勞動力素質在東、西部的類比關系,為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資,各區域應更注重改善本區域的基礎設施建設。
陳建軍、胡晨光.2007.長三角地區基礎設施投資與FDI流入關系的實證研究.國際貿易問題,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