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王紅琳
企業成本費用的內部會計控制研究
中國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王紅琳
成本費用內部會計控制是企業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內容,健全的成本費用內部會計控制對于企業的持續健康至關重要。本文分析了企業成本費用內部會計控制的對象,并在總結企業成本費用的內部會計控制的特性、基本原則及實施方案的基礎上,分析了目前企業在成本費用的內部會計控制上的不足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企業 成本費用 內部會計控制
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的理論界和實務界開始關注企業的內部控制問題,監管部門也相應出臺了內部控制的規范,對于我國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企業管理、提高企業的經營運作效應具有重要意義。但是,我國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2009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是我國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里程碑,對于企業完善治理結構、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有效抵御風險具有重要意義。不過,未來還需要一系列配套的具體實施辦法,例如內部控制審計、內部控制評價等。成本費用內部控制是企業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首先明確了成本費用內部會計控制的實施對象,如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設備成本等,并重點分析當前我國成本費用控制中所存在的各種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有效完善企業成本費用控制的各種政策建議措施。
(一)材料成本。企業的產品成本中,材料成本通常占比較高,嚴格控制材料成本對于降低企業的成本具有重要意義。招投標機制是控制材料成本的途徑之一,通過招投標機制,引入材料供應商的競爭,不僅降低了材料成本,而且也提高了產品的質量和供貨的效率。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可以嘗試對企業限額領取材料制,即結合企業實際需要,并考慮必要浪費的基礎上制定合理限額,對在規定限額內的企業生產活動獎勵,對于超過規定領料的行為應嚴查原因,及時糾正,并可以輔助一定的懲罰措施。
(二)設備費。所謂設備管理費用,是指為保證企業正常的經營生產活動而必須耗費的機械設備購買、租賃、維修、保養等管理費用。對于需要大型機械設備的企業,設備單價一般比較高,為盡量降低企業貨幣資本的占用,可以采用租賃的方式。此外,為保證企業設備管理的效率,企業在合理制定機械調度表時,應盡量保證一機多用,在對機械設備進行日常保養管理時,應盡量責任到人,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保證企業經營生產的有序進行。
(三)人工成本。人工成本控制經常使用的指標主要有:行業勞動分配率的平均值、人工成本占總成本的比重、人工成本用率。如果這三項指標都低于行業平均值且均為正值,那么企業的人工成本控制比較有效。人工成本的內部會計控制重點在于定員定額。在具體實施時,企業應首先通過對企業工作性質的研究確定工作量,其次按照工時定額合理安排動力,在保證企業工程質量和工程時間的前提下,進行勞動者激勵,控制人工成本,提高企業勞動生產率。而在對員工進行激勵時則可以采取計時工資制,按勞分配,并結合工作強度和工作的技術要求合理對工資水平進行調整,以求以最低的成本達到最大的激勵效果。
(四)其他費用。其他費用是指在企業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除以上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以及社會耗費之外的其他所有費用。合理規劃企業生產活動并輔以資金支持才能有效地實現企業績效管理,因而,企業內部成本費用控制實施的關鍵在于用科學的方法的對企業各項費用進行合理規劃和管理。
我國企業成本費用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較多。例如,企業成本費用的會計控制偏重于宏觀需要,而非以企業為成本管理的主體,忽略了成本費用控制對于企業自身經營管理的重要性。我國企業的成本費用控制市場化程度低,成本是經濟上的概念,與收入共同構成企業生產經營效率,但有些企業忽視了市場對于企業產品的需求,過度追求低成本,結果導致企業的產品滯銷。另外,很多企業的成本費用控制意識不足,或者進行成本費用管理的方法較為落后。目前而言,我國的企業在內部會計控制上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企業在內部會計控制誤區。在實際操作中,企業過于急功近利,有了設備和人員之后便馬上投入生產,嚴重忽視內部會計控制中的事前控制環節,缺乏對企業生產活動及人員投入、安排的合理規劃,造成企業員工在生產過程中缺乏明確的目標,使得有的部門即使夜以繼日也無法達到組織的要求,嚴重挫傷了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影響企業員工的效率。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機制的時候控制只是一個對企業經營現狀的反饋,指導企業管理層在未來一期工作的安排,對于當前企業工作效率的提高并不能產生有利的影響,造成企業對當前管理的嚴重誤區,影響企業當前的管理效率。
(二)企業對于內部會計控制認識不清、執行不到位。在中國眾多的生產經營型企業中,普遍存在企業管理層對內部財務控制的重要性認識不清,使得企業管理低效率。而企業高層管理者這種重生產經營、輕企業管理的思想在企業內部推廣開來也嚴重影響到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執行力,造成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基層會計管理工作者消極怠工,對企業及財務工作的責任心不強,最終導致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喪失其原有的功能。
(三)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工作難度大。相對于一般純粹的經營管理企業,生產型企業由于在生產過程中需要面臨相對復雜的工藝、技術及產品更新迅速,復雜多樣、質量參差不齊的工程材料品種等各方面的壓力和挑戰,增加了企業施工的潛在壓力和成本,因而,其在內部會計控制中較難實現企業定量分析即財務預算編制的統一,使得企業內部控制工作面臨巨大的挑戰。
企業成本控制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更新的動態管理進程。通過合理設置企業經營管理目標,有效規劃企業生產,結合嚴格的事前、事中控制,保證企業會計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對于實現企業成本管理,提高企業經營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一)構建企業內部銀行。企業內部銀行是指將現代商業銀行的結算和信貸管理理念和職能嫁接到企業,通過融通資金、統一調劑,在企業內部設立銀行。企業內部銀行通過吸收企業的閑散資金并把這些資金調撥給企業內部需要的部門,降低企業資金的占用,提高企業內部資金周轉效率。在企業內部通過設置以結算和信貸管理職能的企業銀行,鼓勵企業內部各部門將暫時富裕的資金存放在內部銀行,擴大內部銀行的資本實力,有效扶植企業內面臨較大資金壓力的部門,運用利息杠桿調節機制,對出讓資金使用權的部門給予一定的回報,對使用企業內部銀行的部門征收一定的費用,使得各部門間資金的流動更加順暢,激勵各部門間加強對資金使用效率的重視和控制,以提高全企業內的會計成本管理效率。
(二)需求拉動型成本管理價值鏈的建立及運用。分析當前企業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方法,我們發現由于企業對其事前、事中控制機制欠缺,導致其在內部成本目標設置、原材料供求及銷售環節管理缺位,為有效提高企業內部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效率,企業可以嘗試建立需求拉動型成本管理價值鏈,實現對事前規劃、企業產品生產工藝、技術設計、原材料流通控制及控制等企業生產全過程、全方位的控制。建立需求拉動型成本管理價值鏈有利于企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面向市場上的消費者的訴求,積極調動企業內部有限資源,積極組織生產,降低企業生產過程中的無用消耗,提高企業組織效率,盡量降低企業在原材料耗費、機械設備成本以及人工待時成本上運用的時間。
(三)實行會計委派制。一般來說,企業各種外設的項目的財會人員主要是由各項目經理任命,并受到各企業財務機構、項目經理的雙重領導,因而,容易導致財務人員受制于項目經理或者一部分會計人員和項目經理聯合違紀,而不能發揮其應有的約束作用:項目經理違反規定開支報銷,挪用工程款項,違規設立小金庫,違反財經紀律亂發獎金和實物,導致資源的被大量占用。企業通過在其內部實行會計委派制,有利于企業對各項目經理人、會計人員的直接、統一領導和控制,使得企業收入收歸企業總部統一安排,企業人事關系也由企業總部統一管理,項目會計人員與項目經理等項目實施者間沒有任何利益的沖突和關聯,這樣才能真正保證會計工作的有效性,預防會計舞弊。
1.設置合理的人員及激勵機制。企業會計委派制的實行對于提高企業成本控制效率,保證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義,在人員安排上企業應首先保證會計從業人員的德行,秉承高薪養廉的策略,并結合完善的考核機制及有效的激勵機制,養就和不斷增強委派會計人員的高素質及對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成企業會計委派制的目標。
2.強化會計委派制的意識。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應首先對會計委派人員的定位及工作的目標進行深刻且全面的學習,使其認識到其在項目工作中的特殊性和工作對于提高企業管理效率的價值,一方面,極力消除項目實施人員對于委派會計人員的抵觸情緒,保證委派會計人員工作的有效進行;另一方面委派會計人員也應積極地融入項目部門的工作,服從項目部門的工作安排,在取得項目部上下人員的支持下,積極開展相應的會計工作,強化核算和管理,認真預測和分析項目實施前景,參與決策,控制和不斷降低項目成本,提高企業經營效率。
3.實施委派會計錄取制。為保證委派會計的權威性及實施的有效性,在委派人員選擇上,秉承公開、公平以及公正的原則,通過在企業內部選拔或社會招聘的方式,全面考核其職業道德素質及會計專業技能,競爭上崗,擇優錄取,并保證企業所有委派會計的錄用工作均由上級部門統一組織和管理,盡量消除和避免委派會計與單位領導個人或項目經理個人間的依附關系,保證其獨立性。
1.代逸生、陸峻梅.2006.施工項目成本管理系統模型的構建.中國管理信息化(綜合版),6。
2.黃長江、羅凌妍.2006.委托代理下企業對項目經理監控的思考.當代經濟(下半月),6。
3.孫培德.2008.淺議企業成本管理.管理天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