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分公司財務共享中心 聶坤富
根據國家“十二五”規劃,對原計征營業稅的“郵電通信業”將在此期間內改征增值稅。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對電信企業在稅務管理、財務核算、業務發展模式等方面必然產生重大影響,以下淺述幾點影響及應對策略。
整體上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一方面,對稅務管理工作,特別是增值稅專用發票管理、增值稅計算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將避免目前電信業務模式下潛在的一些稅務風險,例如省公司統一支付市公司分攤成本模式、與合作商的終端補貼模式等。
(一)增值稅專用發票開具和管理。增值稅專用發票使用要求、保管要求高,企業牽涉的責任大(《增值稅專用發票使用規定》國稅發[2006]156號),因此,建議統一由市級公司分區域設置增值稅管理員崗位,專人負責到稅務機關購買安裝稅控裝置后,由專人管理增值稅發票的購買、開具、保管、抄稅等工作,并設置專門的保險箱安放。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開具,應建立健全相關流程與管理制度。在企業經營區域和業務范圍內,由業務經辦人、部門申請,財務部門內部履行審核流程,方可開具,未發生的經營業務一律不允許開具發票。按照增值稅納稅義務的發生時間開具增值稅發票。建立完整的發票移交簽收制度,對發票的流轉進行閉環管理。建立完善健全增值稅專用發票監督檢查制度,包括檢查發票領購數量、檢查發票開具系統、檢查發票開具金額與收入賬列金額的匹配關系、檢查發票開具真實性、檢查發票開具合規性、檢查發票完整性等。
(二)增值稅專用發票認證。獲得增值稅發票認證抵扣資格前(上海政策:應稅服務年銷售額超500萬的為一般納稅人),電信企業及時通知要求供應商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并在合理天數內傳遞至財務部門(發票自開具之日起180天內不能進行認證的,根據稅法規定,一般不準予進項稅額抵扣)。由專人負責收集購入資產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并經系統掃描認證,確認當月認證票證金額,并對進項稅票進行歸集、保管、歸檔。考慮電信企業省級財務共享服務的實際情況,供應商增值稅發票可能集中寄送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增值稅專用發票認證建議采用網絡方式,由市分公司稅務管理員在網絡系統中操作。
(三)應交稅金計算。由專人對已認證的進項發票進行判斷,計算不可抵扣的進項稅額和需進項稅額轉出的金額,并進行賬務處理。對當月財務核算的各種收入按不同的稅率計算銷項稅額,與財務賬上自動計提的銷項稅額進行核對,若有差異,分析查找原因(尾數差異一般不做賬務調整),最終確定應交稅金。
(四)應交稅金申報。根據增值稅納稅申報的要求,填寫相關納稅申報表,包括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申報表、增值稅專用發票開具情況表、增值稅進項發票抵扣匯總表等。
財務核算系統增加增值稅核算科目,實行價稅分離。包括設置“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科目,并在“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項目下設分別設置 “進項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轉出”、“已交稅金”、“轉出未交增值稅”、“轉出多交增值稅”等三級科目,細化核算增值稅。設置從業務系統收入轉入到財務核算系統時,自動將業務系統的收入轉換為不含稅收入和應交稅金-銷項稅額數據。完成增值稅應交已交等稅金會計核算后,對當月增值稅科目余額進行檢查,核對是否正確合理。
(一)贈送業務。判定是否應繳納增值稅,需注意贈送行為是否與服務直接掛鉤。若與服務直接掛鉤,則統一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不單獨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若未與服務直接掛鉤,一般不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但在計算增值稅時,應當視同銷售處理,或考慮作為折扣銷售處理。
(二)集中受理業務、網間結算、統一采購、統一支付。根據“上海試點政策”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十九條規定:“增值稅納稅義務時間為:納稅人提供應稅勞務并收訖銷售款項或者取得索取銷售款項憑據的當天;先開具發票的,為開具發票的當天”。根據“上海試點政策”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第二十二條:“增值稅納稅地點:固定業戶應當向其機構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總機構和分支機構不在同一縣(市)的,應當分別向各自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經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財政、稅務機關批準,可以由總機構匯總向總機構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
因此,若總分支機構未能統一匯總納稅,則:1.對于集中受理業務,需由“客戶代表”所在地的電信部門在向客戶收取款項時,統一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再與參與提供跨地區電信業務的各地電信部門結算時,由各地電信部門開出增值稅專用發票給“客戶代表”所在地的電信部門。“集中受理”在結算方式上,是由一個客戶代表本集團所有客戶,統一與“客戶代表”所在地的電信部門結算價款,再由“客戶代表”所在地的電信部門將全部價款分別支付給參與提供跨地區電信業務的各地電信部門。
2.對于網間結算業務,需由統一收取款項的電信部門在向客戶收取款項時,統一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再與參與提供服務的其他電信部門結算時,由收取結算款項的電信部門,開出增值稅專用發票。改征前相關規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營業稅若干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3]16號)第三條第十四款:“郵政電信單位與其他單位合作,共同為用戶提供郵政電信業務及其他服務并由郵政電信單位統一收取價款的,以全部收入減去支付給合作方價款后的余額為營業額”。
3.對于統一采購、統一支付,再由總分支機構之間的調撥物資,需要相互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避免了原省公司統一支付、分公司分攤成本,被認定少交增值稅的風險。
(三)終端補貼模式。現行與合作商結算終端補貼通常有兩種:一種是電信企業按成本補貼模式核算終端款;另一種是電信企業按代收款模式并簽訂合同,但約定供應商可開具發票給客戶,也可開具發票給電信企業進行終端結算貨款。但根據稅法規定,現行的終端補貼模式并非嚴格意義的代收款。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后,將有兩方面影響:第一,避免了現行代收模式下,電信企業終端補貼款少計算營業稅的風險。第二,由于供應商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預計可按17%稅率進項抵扣,而電信企業的稅率預計較低,可根據最終稅率情況,適當運用此模式進行稅收籌劃。
(一)實施前組織開展專題研究工作
1.組織架構。從關聯交易出發,擴圍改革后如果涉及組織架構的調整,如合并、分立等,需詳細闡述相關專業意見供公司管理層決策。
2.運營模式。從稅務角度詳細分析電信企業的運營模式,分析試點改革后可能將會對哪些運營模式帶來沖擊和挑戰,從稅務合規性和遵循性原則出發提出調整方案或應對建議。
3.業務模式。從稅務角度具體分析電信企業的業務模式,包括業務流程、資金結算、上下游關系及類型、發票開具等,對每一種業務類型進行詳細分析后,從稅務合規性和遵循性原則出發提出應對方案。
4.核算模式。試點改革后的納稅方案,或調整運營方式與業務模式后,以及增值稅的核算與管理,均會對電信企業現有的財務核算模式產生影響。電信需將結合上述分析及時提出財務核算解決方案。
5.稅務管理。試點改革后,電信企業由營業稅納稅人變為增值稅納稅人,鑒于增值稅征管嚴格、操作復雜的特點,電信企業勢必加強管理,否則可能產生較大的涉稅風險。
6.稅收優惠政策。試點改革后,電信企業需未雨綢繆,針對稅收優惠如何申請和操作提出解決方案。
7.試點改革籌劃思路和建議。結合現行上海試點改革的政策,研究提出電信業實行試點改革的籌劃思路和建議。
8.試點后工作思路和計劃。結合上述研究成果,對試點后工作提出思路和計劃,重點為搭建增值稅管理平臺、構建增值稅管理體系、編制《增值稅管理手冊》、信息化流程改造等。
(二)開展稅負測算。預測可能的稅率變化對整體稅負的影響;建議由電信企業集團總部聘請有實力的中介機構協助,對電信企業進行認真測算評估,向國家層面申請確定合理的稅率。
(三)IT系統支撐。建議增值稅發票管理應與電信企業的CRM系統等營業系統相通,采用網絡發票管理的思路,具體可借鑒供電公司的做法。與電信企業相比較,供電公司基本無社會代辦網點情況,情況相對簡單些。
(四)規章與培訓。建立健全增值稅發票使用相關流程與管理制度(包括:發票專員職責、其他業務部門的配合、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購買、開具、保管、抄稅等)。由于增值稅的核算比營業稅復雜得多,建議在相關IT支撐系統設置完畢后對所有的收入、成本、稅金等崗位進行培訓,以保證收入、成本核算的正確性。增值稅的計算自成體系,作為價外稅在企業收入成本之外核算,應交稅金的計算涉及應稅范圍、適用稅率、可抵扣進項稅額和進項稅額轉出等數據的計算,因此建議針對增值稅管理崗位進行專門的培訓。
(五)模擬申報。在增值稅轉型前,對涉及增值稅事項試運行1-2個月,并進行模擬申報,將原有計入營業稅項目轉入增值稅項目,在程序以及稅額計算中要逐漸過渡,以保證轉型銜接工作順利開展。
1.李志兵.2011.增值稅擴圍和增值稅二次影響研究.東海證券,2。
2.曾平華、吳力佳、肖月華.2011.淺談增值稅改革對企業的影響和財務應對策略.中國管理信息化,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