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執筆:阮 靜)
派駐監督制度在我國相關領域的實踐
■本刊編輯部
與地方財政監督派駐制度相比,中央財政監督派駐制度相對成熟。同時,派駐監督這一監督形式在我國相關領域內也存在,其不同于財政監督派駐制度的最大特點是縱向派駐和橫向派駐都比較完善。派駐監督集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特征于一體,垂直監督與平行監督形式于一體,是保證監督權實現的有效形式和載體。派駐監督機構作為上級(或同級)監督部門的派出單位,對駐在單位的遵紀守法情況、日常履職情況、重大事項等實施直接監督,切實起到了上級監督部門和駐在部門單位自設監督部門難以替代的作用,充分發揮著派駐監督的獨立性與權威性,切實提升了被監督部門單位的工作效能。派駐監督制度在我國相關領域實踐也為財政部門派駐監督制度的健全完善提供借鑒。
紀檢監察派駐機構是中央紀委監察部重要的組成部分,各級派駐紀檢監察機構是在同級紀檢監察機關的統一領導下,按照業務統一、程序統一的要求,代表紀檢監察機關對所負責的部門黨風廉政建設情況和反腐倡廉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其職責主要包括以下四類:一是監督檢查駐在部門及其所屬單位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遵守法律、法規,執行黨和政府決定、命令的情況等。二是調查駐在部門及其所屬單位領導班子及成員的違紀案件等。三是協助駐在部門及其所屬單位領導班子組織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提高部門廉潔自律管理水平。四是受理對黨的組織、黨員和行政監察對象的檢舉與控告,受理駐在部門黨員和行政監察對象不服處分的申訴。紀檢監察派駐機構包括中央紀委、監察部向國務院有關部門派駐紀檢監察機構的部門監察,地方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向同級政府各部門及直屬企事業單位等派駐紀檢監察機構的地方監察,以及向中央企業和中央金融機構派駐紀檢監察機構的企業監察等。
部門監察即中央紀委監察部派駐國家部委的監督檢查,駐部紀檢監察機構根據部門職能不同、積極協助駐在部門貫徹落實中央部署,大力推進建立健全廉政風險防控機制,確保部門權力正確行使。例如,駐財政部紀檢組監察局切實履行派駐機構職責,通過構建財政懲防體系、加強規范財政權力運行建設、推進廉政風險防控管理、積極推進查辦案件和監督檢查工作、提升財政系統監察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等,全面協調推進財政部反腐倡廉建設工作。
地方監察即省、直轄市、自治區及以下層級的紀檢監察機關派駐同級政府各部門及直屬企事業單位等的監督檢查。地方紀檢監察派駐機構在創新派駐機制上進行了積極有效的實踐探索。例如北京市紀委成立第一聯合派駐紀檢組,是市紀委向市總工會、市科協、市殘聯、市紅十字會的聯合派駐機構,即北京市紀委派駐機構的設置范圍從黨政機關擴大到了群團組織,這既是積極推進全市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新形勢下加強北京市群團組織黨風廉政建設的必然要求,更是創新派駐機制、深化派駐機構統一管理、充分發揮地方派駐機構優勢的積極探索。
企業監察即派駐中央企業和中央金融機構的紀檢監察機構為深入推進中央企業和中央金融機構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對駐在企業干部選拔任用、資金運行、國有資產運營、領導干部廉潔自律、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落實等權力運行的全過程實施監督。企業監察能充分發揮紀檢監察機構貼近企業和金融機構生產經營管理的特點和優勢,通過加強效能監察,保證中央企業和中央金融機構改革發展健康運行。例如,中國聯通著力于規范加強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建立健全了覆蓋集團總部和省、地市、縣級分公司的四級紀檢監察組織體系和工作網絡,在促進紀檢監察組織建設融入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進一步加大基層分公司紀檢監察組織建設力度上不斷改進方式方法,推動反腐倡廉工作向縱深發展。
部門監察、地方監察、企業監察等紀檢監察部門派駐機構在推進派駐制度規范建設、增強對駐在部門的監督實效方面不斷創新做法,強化監督職能,積極推動了駐在部門、單位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不斷健全完善紀檢監察部門的派駐監督制度。
審計署派駐監督主要包括兩種類型:審計署派出審計局和審計署駐地方特派員辦事處。
審計署派出審計局是由審計署在國務院各部門設立的25個審計署派出審計局,由審計署垂直領導和直接管理,其主要職責包括:審計國務院各部門、直屬事業單位及其在京下屬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情況;參加審計署統一組織的專項審計和審計調查;監督檢查國務院各部門內部控制情況等。派出審計局的審計業務管轄范圍主要是對審計國務院各部門、直屬事業單位及其在京下屬單位、經濟實體以及國務院各部門實行集中統一核算的企業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和效益進行審計監督。一般來說,一個派出審計局要同時管轄二至三個部門,例如審計署外交外事審計局負責審計外交部、中央對外聯絡部、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及上述部門(單位)在京下屬單位預算執行、決算和其他財政財務收支情況等;審計署財稅海關審計局負責審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海關總署、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及上述部門(單位)在京下屬單位,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廈門國家會計學院、中國財稅博物館預算執行、決算和其他財政財務收支情況等。
審計署駐地方特派員辦事處是由審計署向省一級行政單位派出的特派員辦事處,審計署在全國共有18個特派辦,由審計署直接領導和垂直管理。一般來說,一個審計署特派辦的審計范圍包括二至三個地區,例如審計署京津冀特派員辦事處審計范圍包括北京、天津及河北省。特派辦主要履行的職責有:審計省級人民政府的預算執行情況、決算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等中央單位駐地方分支機構或派出機構的預算執行情況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審計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駐地方分支機構的財務收支;審計中央國有企業、中央金融機構、中央國有資本占控股地位或主導地位的企業和金融機構駐地方分支機構的資產、負債和損益;審計省社會保障基金、社會捐贈資金及其他有關基金、資金的財務收支等。
審計署派駐監督制度,有利于確保審計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強化政府審計監督職能,維護國家財經法規的嚴肅性,促進各部門、各單位嚴格執行國家的各項財政財務法規和制度,依法有效地履行職責,提高政府及相關部門、單位的工作效能,充分發揮了審計署派駐監督制度在保障國民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方面的職能。
國資委派駐監督制度主要指國有企業外派監事會制度。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以下簡稱監事會)是由國務院或國資委代表國務院向國有企業派出,對國務院負責,監事會主席由副部長級國家工作人員擔任,檢查結果直接向國務院或國資委報告,代表國家對國有重點大型企業(以下簡稱企業)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狀況實施監督,監事會以財務監督為核心,以企業重大決策的合法性、合規性和重要經營管理活動為重點,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的有關規定,對企業的財務活動及企業負責人的經營管理行為進行監督,確保國有資產及其權益不受侵犯。目前,監事會共設有60個辦事處,每個辦事處平均有5名監事,負責2到3家中央企業的監督工作。監事會工作是國有資產監管的重要組成部分,監事會的監督是出資人監督的重要形式。監事會在日常監督工作基礎上,通過實行當期監督,深入開展集中檢查,有效地維護了國有資產安全,促進和規范了企業管理,為出資人提供了重要的企業信息,發揮監事會監督的威懾作用,切實為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服務。
國有企業外派監事會制度依照國有資產監管要求,不斷適應國有企業的改革需要,始終保持外派監事會的獨立性和客觀性,在客觀報告企業情況、維護出資人權益、促進企業改善經營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效,成為維護國有資產安全的一支重要力量,有力地促進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充分發揮了國資委派駐監督制度的強有力的國資監管職能。
在一些具體的行業,我國也有派駐監督制度的相關實踐,很多行業向生產企業派駐監督員,不同行業根據其運作方式和職能范圍上的不同采取相應的派駐監督手段。例如藥品生產企業派駐監督制度在我國也已經有了多年的實踐,派駐監督員是由省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委派,其職責是對藥品生產企業的藥品生產行為實施現場監督檢查,在監督范圍上包含了從原料購進到產品出廠的全過程,具有監督范圍上的全面性。向藥品生產企業派駐監督員制度對有效遏制藥害事件高發的勢頭起到了積極作用,也是促進藥品生產質量管理水平提高、及時消除風險、保證藥品安全的一項重要措施,是藥品安全監管制度創新的有益實踐,對其他行業派駐監督制度的建立健全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執筆:阮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