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婭
大學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滲透分析
陳麗婭
在大學的英語教學中,為了實現英語教學的目標,不僅要注重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更要關注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應用。因此,要想將英語轉化為傳承中國文化的載體,學生在運用英語進行交流時,不僅要了解西方的文化思想,同時也要宣傳中國的文化思想。本文旨在論述大學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滲透的問題,尋求在保證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實現英語教學與中國文化的真正融合。
大學英語教學;中國文化;滲透分析
學生在運用英語進行交流時,不光是要接受西方的文化信息,同時也要向西方宣傳中國的思想文化,因此,要想實現學生更好的掌握跨國文化的語言,不僅要在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的文化,同時也要加強學生對跨國文化語言的交流使用。由此可見,在大學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在課程設置與講授時,都應注重中國文化在教學中的滲透,從而實現中國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弘揚與傳承。
英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不僅是以一種語言的形式存在的,同時它也是宣揚中國文化一種途徑,隨著英語在社會上的廣泛使用,人們對英語教學的質量與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為了提高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地位,要將大學英語轉化為弘揚中國文化的工具。語言與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兩者在一定程度上有著密切的聯系,作為文化的一部分,語言不僅是實現交際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傳承文化的主要載體。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主要是針對中國的基本國情而言的,其主要包括中國幾千年來的優秀傳統文化,學生在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也加深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與理解。目前,隨著學者們對文化教學的深入探究,中國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因此,針對中國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的現狀,高校應適時采取合理的措施,以便實現中國文化與英語教學的有效結合。
針對目前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很多高校都將過多的目標放在知識的傳授上,從而忽視了中國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因此,為了更好的實現英語教學的目標,高校應從根本上加強中國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以便實現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平衡發展。其中,中國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的途徑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完善中國文化滲透的內容與方式
針對中國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要想實現中國文化滲透的合理性與有效性,需要對教授的方式與內容進行深入地分析與研究,從而突出中國文化在英語教學中滲透的重點。由于中國的歷史不僅有著廣闊的時間性與空間性,因此,應從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出發,選擇適合學生發展的中國文化。中國的文化不僅內涵豐富而且博大精深,從三皇五帝直到今天,沉積的悠久的文化歷史,無論是在藝術上還是科技上,都代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因此,面對浩如大海的中國文化,英語教學應適時選擇與教學目標相符的中國文化。在中國文化的滲透模式中,應在把握好英語教學方向的基礎上,使之與中國的國情發展相適應,這樣,不僅可以實現英語教學模式的有效性,同時也促進了中國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傳播。由于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有著一定差異性,因此,要想促使中國文化更容易被外國人接受,也應注重中國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表達方式。
(二)加強課程標準中的文化滲透
在大學的英語教學中,課程標準不僅是引導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依據,也是學生在學習中要實現的主要目標,因此,要想實現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的滲透,應在大學英語的課程標準中滲透中國文化。在目前的課程標準中,只是對學生掌握英語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學生的翻譯文章中沒有過多關于中國文化與國情的文章,這在無形中就忽視了中國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中國文化與國情的文章更多的是在社會生活方面,因此,應從根本上加強大學英語課程標準中的文化滲透。
(三)營造良好的客觀環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激發學生對關于中國文化文章的學習興趣,就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切實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在大學英語的教學中,教師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中國文化的樂趣。英語教師可以強調學生學習中國文化的重要性,并讓學生認識到中國文化的發展歷程。在了解中國文化的基礎上,加深對中國文化的理解。例如,教師可以將中國文化的學習列入到考試的范圍中,從而讓學生認識到學習中國文化的必要性,同時,英語教師在布置英語作文時,也應注重突出中國文化的主題。這些,都在無形中給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客觀環境,并且為激發學生學習中國文化的興趣提供了有利的因素。
(四)加強關于中國文化的實踐訓練
在大學英語的教學中,學生關于中國文化知識的學習主要通過教材實現,所以,學生對中國文化的學習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要想實現學生對跨國文化語言的運用,教師應加強關于中國文化的實踐訓練。在大學英語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教師應將中國文化滲透到其中的實踐訓練中,不僅包括教學中的聽與說,同時也包括讀與寫,這樣不僅可以強化學生對語言運用的技能,同時也實現了中國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性。在中國文化的滲透中,英語與漢語的使用有著很大的差別,比如,關于一些節氣的詞匯只存在于漢語中,而還有一些詞只存在于英語中,例如,hippie與cowboy等詞。因此,只有通過中國文化的實際訓練,才能實現學生對跨國文化語言的靈活運用。
中國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不僅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同時也促進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隨著時代的逐步深化與發展,人們對英語的需求也隨之發生了改變,為了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的需要,高校在英語教學中應注重中國文化的滲透。其中,關于中國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的必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提高學生跨國文化交流的技能和水平
隨著大學英語課程標準的逐步改變,中國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滲透加強,不僅加深了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識與理解,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對跨國文化語言的運用。英語教學雖然在學習外國的語言,但是,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在學習英語的同時也不應忽視我們的母語。在與外國語言的比較中,更能感受到中西方語言的差異性,從而發現影響交際的主要因素。在大學的英語教學中,有了中國文化的滲透,學生更能深刻地了解西方的文化,在吸收西方文化的同時,也要有效地掌握中國的文化。如果沒有中國文化的滲透,學生就會在英語的學習中忽視中國的文化,甚至會認為中國的文化不再重要,這就給學生造成一種錯誤的心理。因此,中國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滲透是提高學生跨國文化交流技能和水平的重要途徑。
(二)促進英語教學目標的實現
在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中,對于人才的培養應從滿足國家發展的需要出發,因此,不僅要注重學生對英語知識的認識與掌握,更要關注英語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逐步提高,我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日益提高,因此,針對于我國現階段的發展形勢,加強與各國間的聯系是實現我國發展的必要條件。而在大學英語的教學中,學生對英語的學習不僅能掌握與外國人進行交流的重要技能,同時也為弘揚中國文化構建了有效平臺。由此可見,中國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融入,不僅增加了我國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同時也促進了英語教學目標的實現。
(三)提高了學生對中西文化的辯證認識
由于大學生的思維意識比較活躍,比較容易接受新鮮的事物,所以,在大學英語的教學中,如果沒有中國文化的滲透,他們會盲目地學習西方的文化思想,這在無形中就拉大了與中國文化思想的距離。學生在學習中國文化的同時,不僅增加了自身的民族自信心,同時也認識到學習中國文化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中國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不僅加深了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理解程度,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對中西文化的辯證認識。
(四)促進學生與西方人的有效溝通
在大學英語的學習中,學生加深對中國文化的理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也能實現與西方人的有效溝通。在學生與西方人的交流與溝通中,難免會談到關于國家文化的問題,所以,如果學生可以使用英語描述中國的文化,不僅可以讓西方人更好地了解中國的文化,同時也可以在無形中解決一些問題。學生在學習關于中國文化的文章時,不僅鍛煉了自身的聽說能力,同時也培養了自身的讀寫能力,由此可見,中國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也在無形中提高了學生使用英語的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在文化的發展歷史中,語言不僅是傳承文化的重要工具,同時也是創造文化的先決條件。在大學英語的教學中,英語不僅是作為一種語言的形式存在的,同時,它更是提高學生精神文化的必要條件。因此,中國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不僅符合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同時也滿足了學生跨國交際能力的需求。由此可見,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的滲透與融入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1]許丹丹.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滲透研究[J].語文學刊,2011,(10).
[2]彭小紅,車艷.英語教學與弘揚中國傳統文化[J].懷化學院學報,2007,(9).
[3]龍顯英.高職英語教學中滲透跨文化交際語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35).
[4]劉長青,張秀梅.在英語教學中滲透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
[5]董松濤.“文化休克”與英語教學[J].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2).
[6]賀阿麗.在英語教學中應重視委婉語的學習與運用[J].教育探索,2007,(7).
[7]封志華.網絡時代跨文化交際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科教文匯(上半月),2006,(4).
[8]周冠英,楊春暉.淺談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重要性[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7,(4).
責任編輯:郭一鶴
G642
B
1671-6531(2012)04-0086-02
陳麗婭/四川外語學院國際關系學院講師(四川重慶 6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