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麗娟,王永顏,劉永濤
(石家莊科技工程職業學院,河北石家莊 050800)
河北省農村“兩后生”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意向調查研究
任麗娟,王永顏,劉永濤
(石家莊科技工程職業學院,河北石家莊 050800)
本調查選取河北省部分地市農村“兩后生”為樣本,以問卷和訪談的方式對他們的職業技能培訓了解程度、培訓目的、培訓內容與組織方式以及培訓費用和時間等問題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對河北省農村“兩后生”職業技能培訓提出了幾點建議。
農村“兩后生”;職業技能培訓;意向調查;政策建議
“兩后生”,即初中、高中畢業后未考取大、中專院校,又不愿再復讀的學生。農村“兩后生”培訓,即對初中畢業后未考上高中,高中畢業后未考上大學的農村貧困家庭中的青年,進行中長期技能培訓。農村“兩后生”出生于80后、90后,是新生代農民工,對農村經濟發展會起到重要作用。這一群體多數僅僅接受過初等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專業技能訓練欠缺。
目前“兩后生”在農村社會中占據了較大比例,因此搞好農村“兩后生”培訓對于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促進社會穩定有著重要意義。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明確提出“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著力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的戰略要求。國務院扶貧辦、各級扶貧機構非常重視“兩后生”培訓工作,不僅積極給予政策支持,而且進行資金補助,這將會從根本上解決中國新增勞動力的貧困問題,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河北省位于京津冀經濟圈,是一個農業大省,現轄11地級市、23縣級市、109縣、6自治縣。現有農業人口5310.93萬人,農村勞動力約3900萬人;近兩年“兩后生”約30萬人,約占全省青壯年勞動力總數的10%。近年來,河北省充分認識到農村“兩后生”技能培訓的重要性,積極開展了各種培訓,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臨著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為了深入、全面了解河北省農村“兩后生”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的意向,我們進行此項調查,旨在通過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了解農村“兩后生”對職業技能培訓的了解程度、培訓方式、培訓內容以及培訓時間等內容,從理論和實踐方面為河北省農村“兩后生”培訓提供意向方面的基本底細和決策參考。
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結合訪談法,并運用SPSS16.0對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問卷設計過程如下:一是根據研究的具體問題,在對研究對象和省市人力資源部門進行初步訪談的基礎上,確定問卷的基本架構和主要題目。二是根據國家“兩后生”職業技能培訓的相關政策和訪談結果,結合河北省實際對問卷做進一步的補充完善,最終形成了《河北省農村“兩后生”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意向調查問卷》。問卷共有16個問題,其中封閉式問題14個,開放式問題2個。內容主要包括“兩后生”對職業技能培訓的了解情況,培訓目的、時間、方式、費用以及對培訓的建議。
此次調查以河北省石家莊、保定、邢臺、承德、廊坊、衡水等縣市的農村“兩后生”作為研究對象。我們采用隨機抽樣和分層抽樣相結合的方法,先將樣本按初中畢業生和高中畢業生分層,再隨機抽樣。共回收問卷400份,其中有效問卷368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2%。
調查分析顯示,39.5%的“兩后生”參加過職業技能培訓,未接受培訓的占43%以上。被問及“你對周圍的職業技能培訓了解程度如何”時,完全不了解的占7%,了解較少的占41%,一般了解的占41%,比較了解的占到10%。在被問及“一般是通過什么途徑了解到培訓信息”時,79%的“兩后生”表示是通過親戚朋友告知,或者從新聞、報紙、雜志等新聞媒體獲得。由此看來,農村“兩后生”對職業技能培訓的了解還是欠缺的,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和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加大宣傳力度。
調查顯示,在被問到“參加技能培訓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的時候,97%的農村“兩后生”回答是為了提高技能和增加收入,而很少關注自身價值的實現和未來的發展。在談及“參加技能培訓對工資收入增加是否有幫助”時,認為有幫助的占到67%,認為沒有幫助的僅占5%。由此看來,農村“兩后生”對職業技能培訓還是重視和認可的。這就要求職業技能培訓部門和機構加強培訓的實用性。
與企業崗位需求聯系緊密、針對性強,能夠提高受訓者職業技能素質的內容受到普遍歡迎。農村“兩后生”希望獲得的培訓主要集中在機械、建筑、家電維修、美容美發等幾個方面,各方面比較均衡,但是培訓內容的廣度相對較窄。這說明農村“兩后生”對職業技能培訓了解欠缺,因此政府和培訓部門需要在拓寬培訓領域和注重培訓效果上下功夫。
在被問及“比較喜歡哪些培訓方式”時,39%的農村“兩后生”表示需要現場實習和當面指導,22%的表示需要面對面授課。在被問及“愿意參加什么部門組織的職業技能培訓”時,以喜歡工作單位提供的崗位技能培訓居多,占34%;其次是專業學校舉辦的培訓,占30%。在“影響您接受相關的職業技能培訓的主要因素”中,認為當地缺少學校或培訓機構的占到了24%。由此看來,政府應結合當地經濟發展情況和企業需求制定職業技能培訓內容,選擇適合學員學習的培訓與組織方式。
在被問及“假如政府因資金有限可能不提供全部的培訓費用,是否還愿意參加”時,52%的“兩后生”做了否定回答,至于具體原因,20%的人認為費用過高,22%的人覺得培訓的教學質量太差。對于培訓費用問題,主張個人負擔500元以下的居多,占到53%。這說明,農村“兩后生”有較強的培訓需求,但是由于工資收入較低和培訓費用負擔過重,他們參加技能培訓困難。這就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加大對農村“兩后生”“職業教育與培訓的財政扶持力度,逐步建立免費職業培訓制度。”中央和地方財政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兩后生”培訓的資金投入,把職業技能培訓劃歸政府的職業教育體系之中,納入整體財政預算范疇。
在被問及“愿意參加在什么時間辦的培訓班”時,表示利用周末或工作之余上課者居多,占到了52%。在被問及“參加培訓項目的時間”時,36%的農村“兩后生”認為1個月的培訓時間比較合適,可見參加培訓者的速成思想比較嚴重,這反映出工學矛盾也是阻礙培訓的重要方面。
經過調查分析,我們的結論主要有三點:一是農村“兩后生”對職業技能培訓有所了解,但是程度較淺、渠道單一,政府相關部門的宣傳需要加強。二是農村“兩后生”對職業技能培訓有著比較強烈的培訓需求和明確的培訓目的,愿意參加能夠提高自身技能和增加工資收入的實效性培訓,對培訓內容、培訓時間、培訓方式和培訓類型的要求比較靈活,希望考慮工學矛盾。三是重視培訓費用,愿意參加政府部門組織的費用較低的技能培訓。
根據調查結果,我們對河北省農村“兩后生”職業技能培訓和推廣提出如下建議。
緊緊抓住每年中考和高考以后大批“兩后生”返鄉的時機,制定下發《關于做好農村貧困家庭“兩后生”技能培訓的通知》,明確培訓院校的招生條件、專業設置、收費標準、優惠政策以及就業渠道等情況。抽調專門力量,建立“兩后生”檔案,采取召開動員會、印發宣傳材料、制作宣傳專欄、進村入戶、利用電視網絡媒體等行之有效的措施進行廣泛宣傳動員,使“兩后生”培訓政策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培訓要與當前就業市場接軌,與我國的三大產業相銜接,應對企業缺崗所求,大力開展“訂單式”、“定向式”的超前培訓,大力推選校企聯合辦學,“鼓勵中小企業和培訓機構建立對接機制,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企業要“堅持技能培訓和素質培訓并重的原則,做好統籌規劃,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堅持按需培訓,加強市場調查與預測,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堅持培訓與職業技能鑒定相結合,提高培訓質量和效果。”
將“兩后生”的就業培訓工作關口“前”移,從學生畢業離校前做起。教育、勞動、就業相關部門和各類中學要積極配合,將應屆初高中畢業生進行分類統計,了解、統計家長和學生對升學、就業、職業技能的需求,實行跟蹤管理,納入后續培訓就業的范疇,防止“兩后生”流入社會、失去管理。
國家實施技能培訓已經幾年,但部分“兩后生”自覺性較差,沒有主動參加技能培訓的意識,多數都是一畢業就跟隨父母打工,因此培訓工作一定要強調和堅持“實用、實際、實效”原則,提高培訓檔次,規范培訓行為。有針對性地制定“兩后生”培訓方案,設置培訓內容,增加技能培訓專業,把培訓與職業指導、就業推薦結合起來,與頒發各類技術等級證書結合起來。既為“兩后生”提高某一技能,又為企業發展提供和輸送各類實用人才,追求“雙贏”的培訓實效。
“兩后生”培訓要堅持多樣化的原則,通過多形式、多渠道、多平臺的方式開展工作。首先,省、市、縣相關部門要加強與省內外職業培訓院校的協作。人事勞動就業部門要不斷完善、提高、改進和探索,不斷提高技能培訓的實力和水平。
要把“兩后生”的培訓就業納入績效考核,真正落到實處。“兩后生”培訓就業關系到社會的穩定,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重視。要明確各級政府職責,明確各部門責任,將培訓就業納入各級政府及各部門的績效考核,只有這樣才能把“兩后生”培訓工作做好、做實。
[1]國家統計局.2009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EB/OL].(2010-03-19)[2010-10-20].http:∥www.stats.gov.cn/fifx/fxb9,t20100319402628281.htm.
[2]唐踔.新生代農民工教育培訓問題探析[J].成人教育,2011(1).
[3]孫金鋒.后人口紅利時代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教育與培訓研究[J].成人教育,2011(10).
[4]李能芳.論就業壓力下的農民工職業培訓[J].成人教育,2009(10).
G719.2
A
1008-178X(2012) 02-0129-03
2011年度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立項課題。
任麗娟(1975-),女,河北正定人,石家莊科技工程職業學院副教授,從事成人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