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文靜,王文婷,王雪
(暨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廣東廣州 510632)
中國英語學習者列舉并列成分語調的實驗語音學研究
齊文靜,王文婷,王雪
(暨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廣東廣州 510632)
英語語調的學習一向是英語學習者面臨的一大難點,學習者很難真正像英語為母語者那樣生成自然的英語語調,其間夾雜著許多漢語聲調以及漢語語調特點。本文以列舉并列成分的語調為例,通過語音學實驗的手段對以英語為母語的外國人和中國英語學習者列舉并列成分的語調進行對比分析,以期發現中國英語學習者在英語語調方面的不足之處,幫助其更自然地掌握英語語調。
英語語調;列舉并列成分;語音學實驗
眾所周之,英語是一種語調語言,而漢語則是一種典型的聲調語言。聲調和語調屬于不同的語言學平面,各有自己獨特的音高變化格局,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音高系統。人們常說外國人講中文時帶著“洋腔洋調”,指的就是他們講漢語普通話時聲調運用不準確。同樣,漢語聲調作為母語聲調對于中國學生英語語調學習也存在一定干擾現象,使得中國英語學習者無法像以英語為母語的外國人一樣自然生成英語語調,形成所謂的“中國腔”。這種現象就是二語習得中的語言遷移。在第二語言或外語學習中,“遷移”經常用來表示學習者的母語習得經驗和已經掌握的知識對第二語言或外語的學習所產生的影響。產生積極影響的叫“正遷移”,產生消極影響或干擾的叫“負遷移”。在英語語調學習中,人們會不由自主地把母語中的聲調、語調知識與英語中的語調知識聯系起來,通過找到其相同或相似之處來學習、掌握。不同于漢字,英語單詞沒有固定的調子,聲調不能改變單詞的詞義。但如果把它放在語句中時,說話者就要按照不同的態度和口氣給它加上一定類型的語調,并借助不同語調功能的幫助實現說話者的目的和意圖。由此可見,語調在英語語言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本文對比分析以英語為母語的外國人和中國英語學習者列舉并列成分時的語調,以期發現中國英語學習者在生成英語語調中的不足,并幫助其更自然地生成英語語調。
本次語音實驗旨在對比以英語為母語的外國人和中國英語學習者在列舉并列成分時的語調差異,因此將發音合作人分為兩方。一方是暨南大學外國語學院的1名外教,其母語為英語且不懂其他語言;另一方是暨南大學外國語學院本科三年級的6名女學生,她們均具備一定水平的英語專業知識。
本次實驗的錄音設備為聯想E290G型筆記本電腦和與之匹配的外置聲卡。語音的分析處理則使用Praat軟件,它是一款跨平臺的多功能語音學專業軟件,主要用于對數字化的語音信號進行分析、標注、處理及合成等實驗,同時生成各種語圖和文字報表。用于錄音的材料是6句列舉并列成分的英語句子,其中包括列舉形容詞、動名詞、數字、名詞詞組以及動詞詞組。6個句子如下:
句1:She is generous,beautiful and friendly.
句2:John likes running,swimmingand skating.
句3:Let’s count our newbooks.One,two,three,four,five.Oh,we have five newbooks.
句4:We’d like a bottle ofcoke,twobottles ofapple juice,a hamburger and twocakes.
句5:The old man came in,asked for a cup oftea and sat down at a table.
句6:He got up,got dressed,brushed his teeth,washed his face,had his breakfast,and then quickly went to school.
7名被試者分別朗讀上述6個英語句子,每個句子逐一單獨保存,總共生成42個英語句子。至于對比以英語為母語的外國人和中國英語學習者的語調,則只限于列舉并列成分部分的語調,主要從音高和時長這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對比。
在非聲調語言中,音高可以確定語調的不同模式。因為本次實驗的目的是對比列舉并列成分的語調,所以在分析時只截取并列成分的數據,以便更直觀地呈現分析結果。
外教朗讀并列成分時的音高波動范圍大致在100~200Hz之間。音高的高低及方向變化最有規律的是第三句。因第三句列舉的是數字,這幾個數字均為單音節詞,在長度上相仿,所以讀起來節奏性強,音高變化有規律。整體來看,音高走勢大體呈波浪式變化。但最后一個并列成分例外,它沒有音節調域逐次上升的變化,而是從一個相對較高的音高呈現下降的趨勢,在調尾音節處降至調域的最低點(句3例外,因/v/音輕讀,聲帶沒產生振動)。
接下來分析6名學生的音高。此處選取較為有代表性的句3作對比對象。通過分析,我們發現只有學生2的語調基本與外教一致,音高呈現出較有規律的變化形式。學生4在列舉第一個并列成分時,音高表現出逐次上升的變化,在最后一個列舉項音高逐次下降;但中間的三個列舉成分則沒有出現音高的升降變化,而是基本保持平行的音高;甚至在讀中間三個并列成分時,有略微音高逐次下降的趨勢。而學生3由于每個音節都讀得過于短促,音高幾乎沒有產生波動,基本保持平調。
將其余三名學生考慮在內,只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在列舉并列成分時的語調符合自然的英語語調。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引言中提到的漢語“負遷移”。漢語中每個音節都有高低升降的變化,這種變化具有區分詞義的功能。然而整個句子語調的升降起伏在漢語中體現得卻不明顯,句子整體聽上去調比較平,只在句末的最后一個音節上進行調整。所以中國英語學習者受母語不重語調重聲調這一特點的影響,講英語時語調較平,語調的升降變化不明顯,便形成了本次實驗中幾名學生的音高特點。
外教與學生在列舉并列成分時所用時長不存在太大差異,由此可見時長對于語調的作用不大。但是結合音高部分的分析,每一句中都有個別學生較其他人的時長要短,在相對較短的時長里朗讀相同的內容略顯緊促,每個并列成分之間的間隔短,對語調的把握也會產生一定影響。對于中國英語學習者來說,要掌握好英語語調不能怕費力,不妨用相對較長的時長更清晰、完整地練習英語語調。
中國英語學習者英語語調不準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受到漢語“負遷移”作用的影響。為了有效地避免漢語聲調在英語語調學習中的干擾,中國英語學習者首先應意識到漢語聲調干擾的存在,并在此基礎上注意漢語語調與英語語調的區別,不要把自己所熟悉的漢語調型往英語句子上套,避免漢語聲調在語句層面對英語語調的干擾。此外,Cook認為,學習第二語言的發音就意味著克服母語的發音習慣,建立一套新的發音習慣。這一觀點同樣適用于語調的學習,要培養像以英語為母語般自然的語調,模仿是最重要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1]Cook,Vivian.Second Language Learningand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Edward Arnold Limited,1996.
[2]Cruttenden,A.Intonation[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2002.
[3]董翌.遷移現象對英語語調的影響及教學策略分新[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8(6).
[4]蔣祖康.第二語言習得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5]林茂燦.漢語語調和聲調[J].語言文字應用,2004(8).
book=24,ebook=24
H014
A
1008-178X(2012)07-0141-02
2012-03-27
齊文靜(1987-),女,河北石家莊人,暨南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從事實驗語音學及翻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