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超
(大連大學音樂學院,遼寧大連116622)
淺析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
賈超
(大連大學音樂學院,遼寧大連116622)
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創作于1900至1901年,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鋼琴協奏曲之一,是晚期浪漫主義音樂的典型作品。這部作品明朗、真摯、完整而深刻,音樂中洋溢的熱情和力量,反映了當時新興的俄國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精神狀態,也顯示了拉赫瑪尼諾夫音樂創作中的浪漫主義風格,確立了他當時的影響和地位。本文主要從該作品的創作背景、和聲技法和浪漫主義音樂風格特點進行論述。
拉赫瑪尼諾夫;鋼琴協奏曲;晚期浪漫主義音樂
謝爾蓋·拉赫瑪尼諾夫(1873-1943)是20世紀初俄羅斯偉大的浪漫主義作曲家、鋼琴演奏家和指揮家,是俄羅斯古典音樂傳統的繼承者。其音樂富有俄國色彩,充滿激情,旋律之優美不亞于柴可夫斯基[1]。
1897年,拉赫瑪尼諾夫《第一交響樂》的首演失敗招致不少批評,加上個人生活的種種不順,令他在此后數年里萎靡不振,并開始酗酒。直至得到心理治療師的持續醫治,他才重拾自信。1900年至1901年,拉赫瑪尼諾夫在意大利完成了有名的《第二鋼琴協奏曲》。1901年10月,由他親自演奏鋼琴、吉羅蒂指揮、莫斯科愛樂交響樂團協奏進行首演,獲得巨大成功[2]。
拉赫瑪尼諾夫作品中的和聲、節奏、力度、織體,與喜悅、狂喜、懇求、陶醉于光明和歡樂等具有具體形象意義的表現手段相結合,具有鮮明的色彩性。
在鋼琴上模仿鐘聲時按如下公式:深沉的低音-和弦,有規律地均勻交替出現?!兜诙撉賲f奏曲》的鋼琴引子就是這樣表現的。渾厚的和弦宣敘調的抒情熱潮在鋼琴協奏的高潮中達到戲劇性,表現出了最大的氣勢和力量。伴隨著抒情主題進入總結莊嚴收場的左右手的連續不斷的八度,是他的器樂中形成風格的點睛之筆。在這種情況下,織體的對位層次——管弦樂的(有主題)和鋼琴(有和弦的對題)的突出,在《第二鋼琴協奏曲》的末樂章中由于互補性的節奏而顯得相得益彰:鋼琴演奏者把旋律接過來,并且在一連串的音值變小的和弦中使它在節奏-和聲上密集緊湊[3]。
《第二鋼琴協奏曲》高潮中,達到旋律的頂點的時刻是與轉折的效果結合在一起的。《第二鋼琴協奏曲》末樂章副部主題的四個以上行二度音調結束的旋律波中,頭三個聯合成總的狂喜動機,這是一個歡樂的主題。旋律的第一次上行包含與第一樂章副部主題開頭相同的音程組合(三度、四度、兩個大二度、小二度),而下一個波浪——主題的高潮則形成最富于動力的急劇的和音域最廣的(超過八度)旋律的飛騰進行:四度、大二度、小三度、四個小二度。《第二鋼琴協奏曲》中第一樂章的結尾處總的高潮也以狂喜動機的呼聲結束,這次作者用減慢而強的標記強調它的分量[3]。《第二鋼琴協奏曲》末樂章的副部主題運用了相似的和聲高潮化的手法,其中旋律的高峰與九和弦的半音上行的進展相吻合。拉赫瑪尼諾夫以單向表現手段——和聲、旋律、織體(一種在高潮中的特殊陳述性)的總和達到了浪漫主義激情的頂峰。
拉赫瑪尼諾夫音樂風格的形成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不僅是由他個人創作力的特點決定的,而且還是由他所處的藝術環境和所受各種藝術的錯綜復雜的影響決定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許多風格和流派并存和相互斗爭,浪漫主義傾向在這時的俄羅斯音樂中已經得到了發展[3]。拉赫瑪尼諾夫繼承了浪漫主義音樂,《第二鋼琴協奏曲》則充分體現出了整個浪漫主義所特有的性質。全曲充滿明朗的色彩,演奏效果輝煌,悠長而優美的旋律貫穿全曲,同時可感到日益高漲的革命熱潮[4]。
俄國革命前夕,整個俄國正處于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之下,許多知識分子對現實深感不滿和苦悶。拉赫瑪尼諾夫的早期作品就反映了當時俄國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困惑、絕望,也反映了他們對現實的不滿和尋求個人精神上的寄托;同時,他豐富多彩的旋律又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兜诙撉賲f奏曲》第一樂章,悠長深情的第一主題在弦樂、單簧管不同聲部依次出現,彌漫著濃郁明朗的俄羅斯音樂風格,這個主題深具民族特點,洋溢著斯拉夫色彩[4],其旋律與和聲同俄羅斯典禮音樂有著密切的聯系。不久,音樂的色彩逐漸轉趨明朗,節奏重音也減弱了,隨后充溢著光輝、明朗的抒情性的第二主題也呈現了。同前一主題一樣,第二主題也是歌唱性的,其中可以感覺得到俄羅斯的平原之遼闊,但是性格卻有所不同:這里有抒情的溫柔,有奮激的熱情,也有淡淡的幻想和倦怠之態,略具東方的色彩。
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在中提琴的引導之下,出現了由鋼琴主奏的第二主題,這一主題充滿了甜美的傷感,氣息寬廣,熱情豐沛。他的作品傾向于憂愁、痛苦、陰郁的情緒,雖然他的音樂讓人感到輝煌的氣勢和巨大的感染力,但往往被一種悲壯的情緒滲透[5],它表達了愿望得不到滿足的無可慰藉,和模糊不清的渴望。在他年輕時的浪漫抒情曲中也都有反應,其中有兩首早期為明斯基的詩譜寫的浪漫曲:“我注定因為他而苦惱....../澎湃不止的大海/愛上了寂靜的海岸”。拉赫瑪尼諾夫說過:“我經常想寫音樂,實際上是內心驅使我用聲音表達感情,就像我說話是為了表達思想一樣。我認為,這也就是每位作曲家生命中的音樂功能”。
拉赫瑪尼諾夫認為“真誠是任何一種藝術最優等的品質”,他的旋律之所以感人,重要的就在于他們是內心真實情感的流露,因此他們往往具有自然、純凈、質樸的特點[5]。他的音樂情感充沛,富于表情,優美如歌的旋律繼承了19世紀浪漫派的傳統?!兜诙撉賲f奏曲》第一樂章主部主題的旋律就是如此,這方面類似瓦格納悠長的旋律。收束的擴展、臨時轉調、意外進行、模進等借助于拖延收束的放開和延長段落的手法促進這樣的效果,旋律就是音樂,是整個音樂的主要基礎。
在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的鋼琴部分右手兩個八度音,隨后出現八個十六分音符,持續了八小節,然后旋律進行了模進,該段落光彩奪目,感情奔放,情緒高漲,這是由崇高理想的意識激起的感情。拉赫瑪尼諾夫認為情感占首位,情緒的感受優于理智的因素,這也是浪漫精神的一大特點。
浪漫主義的激情、感情的奔放是拉赫瑪尼諾夫音樂風格的總體,而且是其音樂形象的主要成分。有的手法在拉赫瑪尼諾夫以前的音樂中也遇見過。例如表現春天清脆響亮的音響形象(從模仿水滴鳥鳴、音色紛呈的流水潺潺到心弦的敏銳反響)的和弦宣敘調的技法[3]?!兜诙撉賲f奏曲》第一樂章里右手連續出現的八度音,就如同小鳥的鳴叫,清脆響亮,表現出了內心的喜悅和明朗。
拉赫瑪尼諾夫的春天——大地回春,萬象更新的形象在熱情奔放的浪漫精神中占特殊的地位。拉赫瑪尼諾夫擺脫了對小鳥的清脆鳴叫以及其他與現實想象的細節的模仿,它的春天的動機在形象上比較概括,表達了內心興奮明朗、幸福美滿的情緒。
拉赫瑪尼諾夫的另一組形象——夢、夢境或近似的心態,睡意朦朧,幻想的沉思、浪漫的夢想、迷人的虛構,與激動、飛騰的形象形成強烈的對比。這兩組一起構成相輔相成的情緒。在《第二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鋼琴恢復原速的主題進入,音樂起初停留在近似夢境的幻想和含糊不清的隱喻內,后來在激情的高漲中達到表現的高度白熱化,出現了絕望的、召喚的呼聲。早期浪漫主義者和在該形象領域發展民間神話藝術傳統的普希金的創作里,主人公進入夢鄉是由于惡毒的魔法、咒語,是巫術的力量起作用的結果;而后來象征主義者和拉赫瑪尼諾夫的注意力從旁觀睡著的主人公轉移到夢的內容本身和由夢產生出來的形象上面。就像現實的感受、朝夕思慕的愿望、渴望已久的宿愿在夢境里得到升華那樣,在夢的藝術體現中再現內心深處的浪漫主義幻想?!兜诙撉賲f奏曲》里有關夢的音樂,體現在形象上,有各種微妙的特色:酒醉神迷的夢、幻想的夢、幸福的夢、安息的夢。
在《第二鋼琴協奏曲》里,音樂具有畫面性,我們能感受到吹拂的微風,襲進的暴風雨,小島的安謐,和打瞌睡的寧靜,也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不久前看過的一本書、一幅好畫或一首長詩,它能打開我們靈感的源泉。《第二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右手主題旋律第一次進入,左手一小節的上行部分如同輕輕走來的涓涓細流,隨后是一小節的下行,仿佛是溪水流走的聲音,對比鮮明。
在拉赫瑪尼諾夫本人和他的創作中除了形形色色的形象和對比的音樂——詩詞范圍外,還有一種因素把零散的和好像各不相干的思想統一起來。他的宗教的抒情就是這樣的因素,它充滿了對上帝的愛,從愛獲得靈感,贊美真理之光[3]。拉赫瑪尼諾夫作品中,“鐘”的音響(模仿鐘聲的主題、片段)都以不同的方式發展了這一主題。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中就有對鐘聲的模仿,它是一個特殊的形象符號,和諧的鐘聲成為俄羅斯古典音樂的普遍特點;鐘聲在俄羅斯音樂中有著獨特的作用。拉赫瑪尼諾夫往往通過和平的音樂轉向光明的神人合一。
拉赫瑪尼諾夫是歷史上最后一位以浪漫主義風格方式進行創作的大作曲家,是一個半世紀以來在音樂中不斷發展的浪漫主義傳統的完成者。拉赫瑪尼諾夫深信,浪漫主義思想在音樂中有生命力的信念,更有自然的共鳴,而且還號召人們要用感情和心靈感受這充滿靈感的藝術,“如果我們想有偉大的音樂,我們就應當回到使昔日的音樂偉大的巨大的基礎。音樂不可能僅是色彩和節奏,還應當揭示內心的活動……”[6]
[1][日]武川寬海.程鹿峰譯.拉赫瑪尼諾夫—俄國著名作曲家、鋼琴家[M]∥文化譯叢(津),1986:96.
[2]姜文子.拉赫瑪尼諾夫與他的《升c小調鋼琴前奏曲》[J].鋼琴藝術,1999(2):21-23.
[3][俄].阿蘭諾夫斯基.俄羅斯作曲家與20世紀[M].張洪模,等,譯.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5:112,115,99,111,123.
[4]吳令儀.試論拉赫瑪尼諾夫鋼琴曲的創作特色[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1996(3):139,139.
[5]殷遐.論拉赫瑪尼諾夫的鋼琴協奏曲[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6(4):78,75.
[6]拉赫瑪尼諾夫——1932年記者專訪[N].紐約時報,1932-02-25.
book=188,ebook=188
J605
A
1008-178X(2012)07-0196-03
2012-03-22
賈超(1983-),女,遼寧大連人,大連大學音樂學院鋼琴教師,碩士,從事鋼琴演奏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