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敏
(安徽財經大學 商學院,安徽 蚌埠233041)
近年來,跨國公司為了保持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優勢,紛紛把企業內部一些非核心服務業務轉移到海外,使服務外包業務迅速發展并成為當前企業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跨國經營的新趨勢。這對于我國來說是良好機遇,如今,我國已日益成為承接跨國公司服務外包的重要目標國之一,積極承接跨國公司的服務外包將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近年來,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加快發展,極大地改變了跨國公司的經營環境與競爭環境,跨國公司服務外包興起與發展的原因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第一,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跨國公司的全球戰略布局是推動國際服務外包產生的主要因素;第二,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大幅降低了市場的交易成本,為服務外包各方參與者交流和信息傳遞提供了技術支持,這使企業更傾向于通過離岸外包來實現業務規模和市場占有率的擴大;第三,一些發展中國家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為跨國公司服務外包轉移創造了良好條件。近年來以中國和印度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和科技發展迅速,并實施了很多承接離岸外包的鼓勵政策;第四,關注核心業務的競爭力是跨國公司國際服務外包的主要因素之一,降低全球業務運營成本是跨國公司國際服務外包的最大驅動力。
在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下,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為降低成本,將更多的業務外包給低成本國家和地區,使國際服務外包產業呈現出其特有的優勢與活力。
從市場總量看,據Gartner 公司對全球市場的分析及預測,到2012年全球服務外包市場規模可達9750 億美元。從長遠看,據印度的產業組織估計,未來全球服務外包產業將保持30% ~40%的增長率,到2020年僅信息技術外包的規模就將達1.5 萬億~1.6 萬億美元。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超曾表示,目前95%的全球財富1000 強企業已經制定出業務外包計劃,預計到2020年全球離岸服務外包市場份額將達到1.65 萬億~1.8 萬億美元。可見,服務外包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將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從地區分布來看,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是主要服務外包輸出地,發展中國家是主要的服務外包業務承接地。在全球外包支出中,美國約占2/3,歐盟和日本占近1/3,其他國家所占比例較小。亞洲是承接外包業務最多的地區,約占全球外包業務的45%。中國、印度、菲律賓等20 多個國家是全球外包市場的主要競爭者,特別是中國和印度已成為承接發達國家制造業和服務業外包的最主要國家。從跨國公司服務外包的業務結構來看,遵循著從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從低技術含量到高技術含量、從低能效到高能效的發展規律。
我國政府制定了“十二五”國際服務外包發展規劃,全國21 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沿海地區及部分有條件的中西部地區都將發展服務外包產業列入當地的“十二五”規劃中,并做了專項規劃。在中央政策的引導下,各地政府積極創造條件,大力發展國際服務外包產業。在我國作為服務外包主要內容的軟件產業其國際化步伐明顯加快,涌現出一大批東軟、海輝軟件、中訊軟件和大連華信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國際服務接包企業,信息安全軟件、嵌入式軟件等相繼取得突破。同時,商務、影視文化以及動漫制作、設計、研發等領域的服務外包都已初具規模。我國服務外包產業已初具集群優勢,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加之勞動力成本低等優勢吸引了大量的外資注入,因此產生了大量的服務外包需求,良好的投資環境和政策環境成為我國發展服務外包的巨大優勢。與此同時我國在承接跨國公司服務外包中仍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近年來,盡管我國服務業發展較快,但是總體發展水平仍然相對滯后,這直接影響到我國企業承接服務外包的能力。2011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僅為43.1%,遠低于發達國家72%的水平,也低于發展中國家52%的平均水平。在服務外包行業,客戶滿意度是衡量服務外包水平的重要指標,它是對承接方的服務意識、服務質量等方面的綜合考量。由于我國服務業發展滯后且國際化程度低,目前大部分的服務接包方與發達國家客戶群存在消費心理鴻溝,國際化服務意識淡薄且經驗不足。而且我國通過國際質量及能力認證的企業數量未能達到印度等其他國家的平均水平,這使我國企業難以與國際接軌,更難形成一批具有較高商業信譽的知名企業,使我國企業處于全球服務外包產業鏈的中下游,在全球產業價值鏈的分配中處于被動地位。
我國軟件企業承接的業務主要集中在低端環節,人才結構呈“橄欖型”,中層程序開發人員相對較多,而項目管理人員、技術領導者、數據庫管理員和系統設計師等高端人才嚴重匱乏。同時,缺乏大量精通英語的專業技術人才以及具有國際視野、經驗豐富的高級項目經理。據有關咨詢機構統計,2009年全球軟件外包額為2300 億美元,以美、英為主的英文軟件占80%以上,由此可見,英語語言能力成為跨國公司選擇外包合作伙伴時僅次于成本的第二大因素,缺乏精通英語的專業人才是我國企業進軍歐美外包市場的重要障礙。此外,外包服務要求管理人員不僅具有技術水平,還需要掌握談判、溝通以及財務等相關技能。服務外包業務在我國起步較晚,合格的外包管理人員仍十分缺乏。
在我國,大多數ITO 和BPO 公司規模都不大,雇員通常在50 ~100 人,不具備持續開發項目所需的規模。國內最大的軟件外包服務提供商—東軟集團,其員工總數達一萬,但從事軟件外包的工程師卻低于5000 人。而印度三大外包巨頭WIPRO、TCS、INFOSYS 雇傭的員工人數均超過50000 人。對于軟件外包產業來說,工程師的數量就是規模效應的主要推動力。目前仍無法承接超過百萬美元的外包訂單,而印度已承接了數十個超過百萬美元的訂單。而且在中國和印度排名前30 位的軟件公司中,我國僅有20%的企業獲得了CMM 5 級認證,而印度的比例高達87%。從而致使我國服務外包企業目前承接的項目主要是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的低端業務,因而對產業優化升級的拉動力不強。
在引資與鼓勵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方面,我國雖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上海、深圳、大連等地也根據具體情況,出臺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但從全國范圍看,國家尚未制定包括財政、稅收等法律法規在內的服務外包產業支持政策體系。由于服務外包涉及到發包企業內部的一些機密,因而對接包方所在國的信息安全等相關法律環境要求很高。我國軟件市場整頓和監管不到位,對知識產權缺乏有效的保護,軟件盜版率居高不下,使許多跨國公司擔心核心技術的外流,而不將高新技術研發環節向我國市場轉移,對我國承接離岸外包業務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極大削弱了我國軟件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我國服務外包業發展時間還不長,行業內仍存在許多不規范之處。首先,我國外包行業市場集中度低。2010年我國排名前十位的IT 服務公司所占的市場份額僅為20%,而印度的十大IT 公司所占市場份額高達45%。盡管近年來我國外包行業的市場集中度有上升趨勢,但是與印度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其次,我國的服務外包行業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企業的服務質量差異較大,外包企業與跨國公司之間缺少可供參考的統一標準。第三,我國缺乏軟件與服務行業協會,印度的行業協會是連接政府和企業以及企業之間的紐帶,對印度軟件業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我國行業協會總體上仍處于起步階段,存在一些欠缺之處,如行政色彩濃、管理體制不順和政策法規不完備等,這使我國企業在與跨國公司合作時缺少有力的聯盟支持,不利于企業自身以及整個行業的發展。
應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爭取使我國成為國際服務外包業的最佳棲息地。一是轉變政府職能,增強服務意識,簡化審批程序,提高辦事效率;二是加強誠信建設,培育良好的信用環境,規范市場經濟秩序,進一步加大信息化基礎建設力度;三是行業主管部門應加大現有政策的宣傳力度并及時聽取企業意見,加強制定服務外包扶持政策的針對性。各地政府應根據自身優勢,錯位競爭、差異發展;四是引導企業加強國際協作,促進服務外包良性發展;五是加快出臺專項扶持政策,加快產業集群培育。
一方面,政府應研究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業務流程所涉及的新的知識產權相關文獻資料,建立健全知識產權保護法,降低承接國際服務外包的交易成本。同時應加大對軟件盜版等侵害知識產權行為的打擊力度,引導企業誠實守信,保守客戶商業機密,建立有效的數據安全機制來規范商業秩序,消除跨國公司的顧慮以提升中國企業承接外包服務的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企業要優化業務流程、提升服務質量,并通過與國內企業建立戰略技術聯盟和互換技術成果實現知識共享。在進行技術、產品和服務創新的同時,要注重商標注冊、專利申請,以加強對知識產權和實用新型技術的保護。
在全球服務業快速發展進程中,我國的發展步伐相對滯后,高端服務業發展并不理想。我國企業要充分發揮優勢,抓住國外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的機遇,加快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與升級。積極培養能夠滿足國際服務業發展要求的專門人才,推動現代服務行業規范健康發展,整體提升企業承接服務外包的競爭力,積極開展質量認證、環境認證、安全認證等國際認證工作,以此可以成為爭取外包合同的重要條件。此外,我國服務外包企業應該制定競爭戰略,變被動參與為主動參與。例如,可以組建企業戰略聯盟,在聯盟內實現各方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以提高整體競爭力。對亞洲地區客戶來說,我國具有良好的地緣優勢和文化相容優勢,因此要繼續鞏固擴大原有市場,積極拓展新市場。要加大服務歐美市場的力度,進一步擴大服務空間。
我國要承接國際服務外包,就必須具備擁有相應技術和管理經驗的高層次人才。當前應在商務部“服務外包千百十工程”人才培訓計劃的引導下,一方面推動行業應用與教育機構間的有效互動,鼓勵院校、企業之間的聯合與合作,支持高校建立“服務外包人才培養基地”,以市場為導向,為服務外包企業培養既懂軟件和技術又具備外語能力的高素質從業人員。另一方面,應在現有從業人員中全面推行職業資格認證制度,通過持續的培訓學習提高從業人員業務水平,緊跟國際服務外包發展趨勢。此外,大力引進服務外包高端人才,向服務外包急需的項目管理人才和關鍵技術領軍人物給予一定優惠政策。鼓勵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業以提升服務外包人才的國際化水平。
我國的服務外包行業仍不成熟,可以參照印度等國的成功經驗,建立在行業內具有影響力的服務外包行業協會,該機構可以由政府投資創建,選擇有實力、有信譽的企業作為成員單位,發揮企業的主導作用,為政府制定行業政策提供建議,幫助企業進行國際市場的營銷與品牌建設,積極組織協調企業開拓國際市場,促進我國服務外包行業規范、有序發展。行業協會可以向國際市場正面推介我國服務提供商,提供我國服務外包統一信息,在國家的宏觀調控下,按照市場規劃和企業需求開展工作,以促進我國對國際服務外包業高效靈活、健康、可持續發展。
[1]王根索. 國際服務外包轉移與中國的承接對策[J].經濟與管理,2005(4).
[2]王常偉. 跨國公司外包趨勢及我國企業的對策探討[J].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3).
[3]于明言. 全球外包發展與我國外包戰略[J]. 未來與發展,2010(5).
[4]朱加鳳,張瓊. 跨國公司外包決策模型研究[J].學術交流,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