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松林
(哈爾濱商業大學MBA 教育中心,黑龍江 哈爾濱150028)
20 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保險市場的逐漸放開,保險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2008年我國保費收入超過韓國,成為亞洲第二大保險市場。但是中國保費收入占GDP 的比重仍然過低,保險業發展依然不夠充分。特別是保險業營銷團隊大多只注重短期行為,極大地損壞了保險業及其營銷團隊的形象。保險業的營銷團隊擔負著為企業直接創造效益的責任,建設好一支高效、忠誠、團結和專業的營銷團隊,是保險業開拓和占領市場的基石和利劍,也是保險公司獲得持久市場競爭優勢的重要保證。隨著營銷團隊在保險營銷業務運作中發揮的作用越發重要,關于營銷團隊管理的相關問題已經引起了業界的關注。
阿爾欽與德姆塞茨(1972)第一次把研究單個營銷員轉為研究團隊,并提出賦予監督人剩余索取權將有利于解決團隊成員中“搭便車”的問題?;裟匪固啬?1982)指出,委托人在團隊當中起到打破預算平衡的約束范圍而不是監督作用。麥克阿斐與麥克米倫(1991)著重對團隊在生產過程中的道德風險以及逆向選擇的問題進行了綜合研究。Hambrick(1995)認為,復雜環境下的管理者在作決策時要面對大量的信息,需要具備多種技能和大量的精力。并指出群體決策明顯要優于單獨決策,成立管理團隊已成為當今保險企業高效運作的不二選擇。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經濟逐漸發展成熟,關于市場營銷的研究也逐漸深入,尤其在渠道管理研究方面取得不少成果。劉志平等(2004)指出,營銷渠道與供應鏈管理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應該并重。周筱蓮(2004)對渠道沖突的內涵和產生的根源做了詳盡描述。華如興(2005)指出,在營銷團隊內部也可根據需要設立若干“指導小組”,采取一對一的方式,老銷售人員負責對新入公司成員進行傳、幫、帶。待新人完全熟悉業務流程后,使其成員則完全融入團隊之中,指導小組即完成任務,史亞楠(2010)指出,在現代企業的經營活動中,營銷團隊的作用不容忽視。如何依靠人才激勵機制來激發營銷人員的工作熱情和更大的潛能,增強營銷團隊的整體凝聚力和戰斗力,已成為企業管理者亟須解決的重要問題。王弢(2010)指出,銷售團隊的管理,歸根到底是對銷售團隊成員的管理。成功的銷售團隊管理取決于團隊管理者的綜合素質和對管理方式的適當應用,以及管理者對公司整體目標的把握和其與各部門配合的密切程度。肖康(2011)指出,企業營銷成敗的關鍵是企業營銷渠道團隊管理。在營銷過程中團隊成員間應有效溝通、分工、合作和共同進步,形成一個目標明確且有戰斗力的團隊。
許多學者同樣對我國保險營銷渠道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研究。解少鋒(2005)指出,保險公司拋出豐厚的傭金,推出“血緣”和“1 +1”增員法,使保險營銷人員只經過簡單的培訓便上崗。鄧旭東,徐蓓(2004)深入探討了在壽險營銷團隊管理實踐中,如何建立結構多元化、形式多樣的復合激勵機制,科學和藝術地實施有效且持續的激勵機制,來提高員工的工作績效,創造出營銷團隊整體的優秀業績,從而有效實現營銷團隊的整體目標和員工的個人目標。張橋云(2004)指出,營銷團隊現存的激勵依賴癥令我國保險業陷入發展困境。目前,保險營銷團隊中存在著一個嚴重“人人要激勵、事事要激勵”的“怪圈”,尤為嚴重的是,營銷團隊管理者也在助長這種不良風氣。
隨著我國保險業務的快速發展,保險營銷團隊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且日趨嚴重,損壞了保險行業信譽,破壞了保險市場環境。保險營銷團隊的管理亟待完善和規范。保險營銷渠道團隊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由于規范保險市場經營的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保險從業人員魚龍混雜,由于很多保險公司給出豐厚的傭金,并推出所謂的“血緣”和“1 +1”增員法等傳銷色彩濃重的營銷手段,業務員所承攬的保險業務大多來自于親戚和朋友,營銷過程往往夸大保險項目的功能,而投保者對投保細則不甚了解。保險公司盲目追求市場占有率,在增員中采取不限量、不求質,不考慮銷售人員工作效率的人海戰術,使我國的保險市場發展受到極大的干擾。
我國保險營銷團隊管理模式過于粗放,主要表現為:1. 傭金的支付形式不合理,其單純按保費收入為基準發放傭金的形式,使保險的團隊營銷人員瘋狂追求業績。2. 保險質量低。保險公司在銷售保險業務中實行“寬進嚴出”的策略?!皩掃M”是指承保時虛夸產品功能,不考慮消費者利益,保費越多越好;“嚴出”則指在賠付時把賠付金額壓到最低水平,賠付金越少越好。粗放型的保險營銷團隊管理模式導致社會公眾對保險公司不信任,進而致使保險公司的聲譽日漸下降。
保險監管部門明確規定,保險銷售人員必須持保險營銷職業資格證書上崗。但據保監會發布的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9月3日,全國保險營銷員超過300 萬人,其中保險營銷員持證人數僅占七成,有的保險銷售人員只經過簡單培訓或沒有經過培訓就上崗,保險營銷人員大多是非正式員工,員工整體素質不高。我國的保險營銷人員從業前大多是社會富余勞力和待業人員,欠缺保險知識,責任心不強。雖然人才流動代表了市場的活躍程度,但企業的發展需要一支穩定、團結和高效團隊的支撐。國際經驗認為,當企業的人才流動率在5% ~15%時是正常水平,而高于20%時則可能危害企業的正常運營。我國保險機構在不斷增多,保險營銷渠道不斷擴大,但高素質營銷人員卻逐漸減少,形成奇怪倒掛現象。
謝利人博士曾指出,2010年,僅中國人壽對本、??茖W歷人才的需求總量就達到34 萬左右。而中國只有約50 所全日制高校設立保險本科專業,畢業生每年約4000人左右。就保險從業人員占全國人口的比例來看,我國不到美國的1/10。保險人才供給不足,造成保險公司之間激烈地爭奪人才,導致保險業從業人員流動加劇。保險營銷人員不穩定性增強,增加了保險公司的經營成本,對保險業產生許多負面影響,使保險公司拓展業務的難度增大。因此,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成為保險公司營銷渠道團隊管理過程中亟須解決的問題。
目前國內保險業盛行的個人營銷已成為保險業的營銷主渠道,個人業務已占整個保險規模的80%。但這種保險代理人弊端逐漸顯現,最大的問題是保險公司招攬業務時采用“人海戰術”,很少注重營銷人均生產力的提高和服務質量的改善,造成保險營銷人員素質良莠不齊,保險公司陷入到“大量增員—強化培訓—急促上崗—迅速流失—大量增員”的惡性循環之中。例如:2005年壽險公司退保金額同比增長56.18%,退保率為3.78%;截至2010年末,壽險公司退保率為2.31%,雖有所降低,但其中中資壽險公司退保率為3.51%,外資壽險公司退保率為1.79%,國內保險公司的退保率仍居高不下。這種營銷方式帶來了內部治理困難、經營成本激增、展業效率較低等一系列的問題。
團隊文化是指團隊成員在長期互相協作、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形成的共同價值觀、工作方式和行為準則的集合體。團隊文化建設是企業營銷團隊建設的基石,完善的團隊文化是營銷團隊取得較高業績的基礎。優秀的團隊文化具有號召力,能夠將團隊成員有效統一起來,為共同的目標奮斗。我國保險營銷團隊普遍存在“團隊文化模糊”的現象,導致營銷人員對市場的把握、營銷方式的應用都難以滿足保險營銷實際工作的要求。歸根結底都是因為保險營銷團隊的文化建設工作沒有真正落到實處,所以必然影響到團隊的營銷業績。
人力資源管理的精髓就在于激勵員工,使之保持高漲的工作積極性。只有激發保險營銷團隊人員的內在動力,充分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保險營銷團隊才能夠不斷創造佳績。除了在傭金收入、各種福利等物質方面激勵團隊員工外,精神層面的激勵也極為重要,這一點主要體現在個人發展和對成功的需要上。但目前我國保險公司對營銷團隊尚未形成有效的競爭激勵機制,嚴重影響了團隊人員聰明才智的發揮。
保險人才流動頻繁、流失嚴重一直是困擾我國保險業的難題。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必須加快保險業的規范性建設,引進和完善人才管理機制,從外部監管和內部控制兩個方面著手,穩定保險營銷團隊。
1. 加快保險營銷員管理體制改革。我國現行的保險營銷員管理體制造成了保險營銷團隊成員社會地位不平等,不利于個人發展。首先應把保險公司的營銷人員納入公司的正式員工中進行管理,給銷售人員以歸屬感;其次,要建立有效的激勵制度,如實行股權激勵等使保險營銷人員擁有主人翁精神,建立其與公司同生存、共榮辱的使命感。
2. 實行競業禁止。由于保險業的范圍較窄,銷售人員行業內部的流動性較大,并且這些流動的人員手中掌握著大量商業信息,他們可能給原公司造成損失。因此保險行業協會應制定競業禁止規則,規定保險銷售員工的離任條件,盡量避免員工的惡意跳槽,保證員工一定時期內的穩定性。
3. 完善保險業營銷管理制度。加強營銷人員持證上崗管理力度,實行嚴格的準入制度,以制度的形式明確準入條件,加強制度的執行力度,確保制度落實到營銷增員管理的全過程和各環節。加強對保險營銷從業人員的后續教育和培訓,確保團隊人員的素質與時俱進。
4. 建立績效考核機制,穩定營銷隊伍。績效考核是體現營銷團隊能力的指標體系,也是衡量業績盈虧的重要手段之一。績效考核的指標是否合理與營銷團隊的穩定、團隊人員對公司的忠誠度緊密相連。所以要制訂合理的績效考核指標,注重考核過程與考核結果的統一,調動團隊所有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
5. 優化團隊人才結構,促進人才合理流動。保險公司不斷增員,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帶來的不良影響不容忽視。保險公司應當通過制度設計和管理操作,優化團隊的人才結構,減少保險公司營銷團隊由于人員過度流動而耗費較大的投資成本。
科學、合理和有效的激勵機制是提高營銷團隊績效的不竭動力。激勵的形式一般包括動機激勵、目標激勵、物質激勵、精神激勵、危機激勵和自我發展激勵等。管理中應多種方式并用,起到提高團隊凝聚力、戰斗力的目的。
1. 物質激勵。物質需要是人類最基本的需要,人類對物質財富的追求是每個組織發展的原始動力。因此,保險營銷團隊要常常根據保險組織目標與工作計劃設計各種物質獎勵方案以激發團隊人員斗志,提高業績。
2. 精神激勵。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當人們對物質的需要達到一定程度后,對社會交往、人際關系、名譽地位和個人成就等精神需要就會凸現出來。保險公司若不能適時地滿足營銷團隊員工的這些需要,就會造成激勵機制的結構性缺陷,打擊團隊營銷人員的積極性。精神激勵通常包括尊重激勵、榮譽激勵、感情激勵和文化激勵等各種方式。
3. 危機激勵。在保險營銷團隊管理的過程中要不斷地向團隊人員灌輸危機意識,讓其在潛意識中存在一種危機感。使所有團隊成員無論在什么樣的情況下都始終保持這種危機感,不斷追求新的目標,有一種永不滿足的饑餓精神。不進則退的危機感會使保險營銷團隊的個人不斷進行自我完善,保持拼搏精神,從而推動保險事業的健康發展。
4. 自我發展激勵。實現自我價值是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的高層需求。要達到這一目標,首先需要良好的團隊環境,使“英雄有用武之地”;也要積極保護團隊成員的工作熱情,幫助他們樹立保險營銷的遠大理想和奮斗目標。
對營銷人員實行激勵機制時,也要同步進行嚴格的管理。高素質的營銷人員在完成本職工作時應嚴格遵守企業的各項管理制度,規范自身的行為。企業進行嚴格的管理,才能保證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才能實現利益最大化的經營目標。
團隊文化是一種深層次的價值認同。由于保險營銷團隊各具特殊性,往往很難找到可以遵循的規則。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以集體主義為核心建立的團隊文化必定會引導團隊走向成功。保險公司作為金融服務性企業,其營銷團隊要樹立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通過對企業的文化認同,確立團隊成員共同遵循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
人力資本投資主要是指對團隊人員進行普通教育和培訓等旨在提高人力資本存量的資本性支出行為。其中,核心內容應針對保險公司團隊營銷人員的職業生涯和發展路徑進行常態的和大量的教育投資和培訓投資,這對現代保險公司營銷團隊的生存與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1]Anne T Coughlan,Eria Anderson,Louis Stern et a.l. 營銷渠道[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3.
[2]Louis W Stern,Adel I EI -Ansary,Anne T Coughlan. 市場營銷渠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3]華如興. 保險團隊管理技能[J]. 清華大學學報,2005(6).
[4]解少鋒. 保險營銷團隊的管理亟待規范[J]. 保險研究,2005(3).
[5]李瓊,蘇恒軒. 論保險的整合營銷渠道[J]. 保險研究,2002(6):37 -39.
[6]韓澤瑜,紀美霞. 影響保險人員流動因素[J].中外企業家,2006(9):89 -91.
[7]王曼. 保險業人才流動的經濟博弈分析[J]. 財經界(下旬刊),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