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達婷
(華僑大學 外國語學院,福建 泉州 362021)
根隱喻理論在跨文化語言教學中的應用
姚達婷
(華僑大學 外國語學院,福建 泉州 362021)
本文簡要介紹了根隱喻理論,指出了根隱喻的認知普遍性,并探討了其在跨文化語言教學中應用的可能性及作用。
根隱喻;跨文化;語言教學
根隱喻理論是由美國哲學家派帕(Stephen C. Pepper)提出的。派帕(胡壯麟 2004)注意到:人類的世界觀總有一些互相聯系的中心范疇,原因是人們認知新事物時總是本能地回顧以往的經驗,把注意力放在描述事物的相似性、相關性或差別性上,而這其中的概念邏輯就構成了人類認知世界的中心范疇,即根隱喻。同時,派帕確定了4種基本的根隱喻,并相應地提出了四種世界假設:1)形式論,側重事物的相似形式;2)機械論,關注事物是如何運作的;3)機體論,考察的是動態有機體變化、進步的有序性;4)情境論,強調經驗的變化、強度、生動性和即時性(ibid)。這4種根隱喻、世界假設均源于人們認知新事物、新領域時總會借助以往的、原始的經驗,尋找適合當前的情形;四者間不存在相互矛盾、一個比另一個優越的問題,也不排除隨著社會的發展,出現新的根隱喻和世界假設的可能性(ibid)。
根隱喻,究其本質,是一種深層的認知機制;它作用于思維和行動,構筑了人類日常的概念系統,并派生出各種隱喻現象,外在地體現在人類的交際語言當中;正是這種具備強大語言生成能力的深層機制使得語言結構化,并使得人們能夠共享概念系統,進行教育和文化交流;可見,它不是語言的表面現象,而是普遍存在于人的思想和行為中,是全人類共通的智慧和財富(束定芳 1998;谷化琳 2001;胡壯麟2004)。因此,在跨文化語言教學中,如果善用根隱喻的認知普遍性,將有助于語言正遷移的最大化。
就中國的英語語言教學而言,如果能在英語課堂上系統地介紹根隱喻,利用根隱喻的認知普遍性幫助學生組織日常的概念系統,有意識地指明、引導學生認識到英語語言中的隱喻現象(這些隱喻現象往往都是學生在母語中已經非常熟悉,并能夠有意識、無意識熟練運用的),那么,英語語言學習將變得更形象、生動、有趣,也能為他們掃清許多語言障礙,使得語言正遷移最大化。以下將介紹一些常見的根隱喻。
3.1 轉喻的根隱喻
轉喻的根隱喻是通過本體與喻體之間的相關性使兩者產生必然的聯系,重點不是“相似”而是“聯想”(谷化琳2001)。轉喻多見于專有名詞的使用,如:人名、地名,其使用的根隱喻是“人名/地名是與其相關的人/事/物”。舉例如下:
He loves to listen to Mozart.
他喜歡聽莫扎特(的音樂)。
Her family bought a new Ford.
她家買了輛新福特(車)。
Napoleon lost at Waterloo.
拿破侖(的軍隊)在滑鐵盧大敗。
Wall Street is going through a slump.
華爾街(指“美國經濟”)在經歷衰退。
The White House is having an emergent meeting.
白宮(指“美國政府”)在開緊急會議。
He met his Waterloo in yesterday’s tennis match.
昨天的網球賽他遭遇了滑鐵盧(指“慘敗”)。
從以上例子可見,“人名/地名是與其相關的人/事/物”的根隱喻在英語和漢語中的用法都是相似的,如果能在英語語言教學中有意識地指明,將有助于語言正遷移。
3.2 隱喻的根隱喻
隱喻的根隱喻是通過兩個截然不同事物的相似性來認知事物,也就是通過本體與喻體之間的相似性使兩個迥然不同的語義域產生了必然的聯系,是可以由“本體+be+喻體”描述的一種判斷隱喻(谷化琳 2001)。如:
1)Argument is war(爭論是戰爭)。(Lakoff & Johnson 2003)
eg. A war broke out in the family this morning. The parents threw criticisms about Jim’s clothing right on target. Jim tried to defend his opinions. But the parents attackedevery weak point in his argument.
“break out,be on target,defend,attack”這些原本用來描述戰爭的詞匯在這里被用來描述爭論,這都源于“爭論是戰爭”的根隱喻。
2)The mind is a machine(大腦是機器)。(谷化琳 2001)
eg. All the stuffwas fed into my mind in one lesson. It took me hours to process and turn into my own products.
圍繞“大腦是機器”這個根隱喻,與機器生產過程相關的詞匯“stuff(原料),process,product”被用來描述人腦。
3)An organization is a plant(機構是植物)。
eg. With nourishmentfrom the local government,the factories blossomflourishingly,and are going to produce the first fruitsthis season.
同理,以上之所以能用植物生長過程的相關詞匯“nourishment,blossom,flourishingly,fruit”描述工廠是源于根隱喻“機構是植物”。
以上這些根隱喻在漢語和英語中都是共通的,如果引導學生注意到這一點,將有助于他們系統學習英語語言。
[1] 谷化琳. 轉喻的根隱喻及其主要類別[J].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1,(5).
[2] 胡壯麟. 認知隱喻學[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3] 束定芳. 論隱喻的本質及語義特征[J]. 外國語,1998,(6).
G642
A
1008-7427(2012)05-0126-01
2012-03-10
作者系華僑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