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明
(渤海大學,遼寧 錦州 121013)
基礎日語教學如何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聽說習慣
王黎明
(渤海大學,遼寧 錦州 121013)
基礎日語教學在激發學生對于日語產生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論文重點圍繞精讀課、視聽課、會話課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說習慣進行闡述。
日語;精讀;視聽;會話;興趣;培養
學生聽說能力低下是目前很多高校在日語教學中遇到的難題,為了提高就業率,高校都開設了相關的課程以提高學生日語的聽說能力。筆者認為與其就職前快速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倒不如在學生剛開始學習日語的時候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聽說習慣。有個心理學觀點認為人的行為重復 21天會形成一個初步的習慣,行為堅持90天后,就會形成一個穩定、成熟的習慣。學生如果在最初學習日語的時候,養成良好的聽說習慣,那么畢業時自然會具備良好的聽說能力。日語精讀課、視聽課、會話課作為學生最初接觸日語的課程,對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聽說習慣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學習母語和學習第二外語的教學對象不同,學習第二外語的學生已經初步有了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判斷力。針對這個特點,在日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對日語產生興趣,讓學生樂于學習是首當其沖要解決的問題。兩千多年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認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兩千多年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學生有了趣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教育學研究結果也表明:興趣是影響學習活動效率的一個重要的心理要素。濃厚的興趣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推動他興致勃勃地去學習。對學科產生強烈而穩定興趣的學生,就會把這門學科作為自己的主攻目標,學習過程中就會自覺地克服重重困難,排除種種干擾。
在基礎日語教學中,精讀課的課時一般都在10~12課時左右。作為基礎日語教學中課時數最多的課程,精讀課不僅承擔著教授學生基本語言知識的任務,還承擔著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說習慣的任務。以我校采用的《新編日語》教材為例,每課主要是由:前文、會話、讀解文、單詞和課后習題構成。針對教學內容多樣化的特點,在講授日語知識的時候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在正式進入新的知識點講授之前,教師可以把學習過的詞匯和句型穿插到會話中,和學生用日語進行對話練習,這樣既可以把學過的知識點溫習一遍,加深印象;同時也能夠使用學習過的語言讓學生對日語學習產生興趣和信心。講授前文部分的時候可以采用導入式、啟發式的教學模式,首先提出和前文內容相關聯的問題,激起學生的興趣,之后進入課文講授。在講授語法、句型的時候,要注意和平時的生活相聯系,盡量舉生活中學生比較關心、能夠用到的例句,這樣學生會很感興趣并且容易接受。隨著學生學習日語時間變長后,教師在課堂授課時要逐步使用日語授課,同時講授過程中多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用日語回答,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聽力,也能培養學生說的能力;講授會話部分可以嘗試以學生為主、老師為輔,老師幫助學生創設語言情景,讓學生在創設的語言情景中練習對話。這樣可以使學生了解學習的語言在什么情景中使用,從而培養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做到的,所以需要授課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
日語聽力課是以培養學生的聽力技能為主要目標,通過系統的專門的聽力技能的訓練,旨在培養學生快速反應、準確辯別信息、記憶和記錄、分析推理、歸納總結等能力的課程。但是有很多學生不喜歡上聽力課,甚至于有的學生在聽力課上睡覺,因此聽力課達不到預期效果。針對這種情況,在聽力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使用多種教學方法。比如說課前寒暄時,可以多和學生進行一些對話練習;知識講授的時候可以采用導入式、啟發式教學,激起學生的興趣;授課時候電腦放音的時間也不宜過于長。目前很多學校的聽力教學中都設置一些輔助的道具,比如說電視機、電腦等。當學生感到枯燥的時候,也可以通過視頻讓學生換一個學習方式,這樣不但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環境,還可以提高教學效果。在讓學生做聽力練習的時候,必須要培養學生在一定時間內集中注意力。注意力,是在一定時間內集中地反映、關注某事物的心理活動的能力。注意力不集中在學生中十分普遍。聽力教師可以嘗試放一段錄音,有針對性的提出問題,然后要求學生聽后做出答案,對于出現的錯誤分析原因后,再讓學生聽,這樣反復練習之后逐步增加放音的時間,久而久之學生在聽錄音的時候會注意力集中,聽力水平也會隨之提高。
日語會話課以提高學生使用語言的能力為主要目標,并且在會話課程中加入很多的日本文化知識,旨在使學生在提高語言使用能力的同時學習到更多的日本文化。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大部分的會話課教師仍然停留在教學生讀教材,然后讓學生背會話的階段,學生對于所學的日語不知道在什么場合應用或者是沒有應用的機會。針對這種情況,筆者認為可以試行在會話教學中引用情景教學,通過給學生創造不同的生活場景,讓學生體會到應用語言的快樂,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適當的引用情景教學法可以使學生更加理解語言使用的環境,從而提高學生對于語言的運用能力。但是這需要擔任會話課的教師課前對于所要講解的會話背景、內容充分了解,并且能夠靈活運用。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是使用語言,因此作為培養學生應用語言能力的會話課應該培養學生養成多說的習慣。
[1] 李伯黍,等. 教育心理學[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 王黎明. 探尋日語會話教學—— 情景教學的運用[J]. 學園,2012,2.
G642
A
1008-7427(2012)05-0144-01
2012-03-19
作者系渤海大學外語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