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志勇,羅澤鵬
(肇慶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肇慶 526114)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中職業性培養的探討與設想
黎志勇,羅澤鵬
(肇慶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肇慶 526114)
高職院校職業性的培養關系著高等職業院校、企業和學生的發展。本文從高職院校發展規律出發,分析高職院校職業性培養存在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供兄弟院校參考,以提高高職人才培養水平。
高等職業教育;定位;職業性;師資
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獲得了長足發展,并取得了相當的成就,高等職業教育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高職人才質量未能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透過繁榮表象的背后,當前高等職業教育實則面臨諸多困難,不少問題與矛盾有愈演愈烈之勢,不僅已直接困擾到高等職業教育的健康有序發展,而且對國民經濟發展也將產生不小的影響,所以必須引起各方高度的關注。
2010年春,最具爆炸性的新聞就是從珠三角開始蔓延至長三角的企業“用工荒”問題,一邊是大學生的就業難問題,另外一邊卻又出現這種景象,簡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為何現階段就出現“用工荒”?據2009年國家統計公報顯示,去年中國的勞動力總量達到 7.8億人。與此同時,“用工荒”卻在東南沿海省份陸續上演,很多企業因為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人,只能令生產線停產減產。企業“用工荒”問題卻說明了培養技術工人搖籃的高職學校畢業生也不是那么適銷對路。“這是供求關系上的結構性矛盾,根本問題則是勞動者的素質不足以適應崗位需求。”《規劃綱要》職業教育戰略專題組組長、中國職業教育學會副會長周稽裘表示。那么我們如何來解決這個供求關系上的結構矛盾,培養適合企業的應用技術性人才?深入分析一下,這就要我們強化高職院校人才職業性的培養。
雖然高等職業教育得到了快速發展,校企合作也進行了有意義的探索,但是我們通過調查企業對高職畢業生的工作情況,發現高職生的工作勝任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與企業的需求還是存在很大差距。基于此,本文就高職教育培養的人才和企業需求對接之間的差距進行分析,并就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思考,以便更深入地探討高職院校人才職業性的培養問題。
高等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職業性培養就是技術應用性培養。高職院校職業性培養,既符合高職教育的辦學宗旨,又具有高職院校的重要職能。
學生職業性的培養,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使畢業生具有基礎理論知識適度、技術應用能力強、知識面較寬、素質高等特點,以適應企業生產發展需要,從本質上解決“就業難”與“用工荒”。
學生職業性的培養,高校所培養的人才適應了企業的要求,受到了企業和社會的好評,一方面完成了國家交給的教育任務,另一方面高校社會聲譽好了,招生就會自然好,收入自然會好,同時學生發展好了,回報學校和社會的幾率就大了,從長遠角度看,職業性培養是學校賴以生存的道路,特別對于民辦高校來說。
職業性的培養,高職院校以企業需求為首要目標,是直接為企業培養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的應用型人才,使畢業生成為“企業的職業人”。員工的智力、技能、經驗與品德是企業人力資源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升員工的智力水平、專業技能、品行道德已經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所。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背后隱含了許多問題,導致職業性培養滯后。
1.社會對高等職業教育認識存在誤區,職業教育視為“二流教育”。社會對高職的認同度不高,是當今社會的主流思想。種種現象似乎表明,就國家社會而言,高職是次等教育;就家長學生而言,高職是無奈的選擇;就用人單位而言,高職畢業生是鍋“夾生飯”。一言以蔽之,就是高職在現實中遭遇到了認可卻不認同的命運。學習好的學生不會上職校,家境好的學生也不會選擇職校。很多職業院校學生這樣形容自己的未來:灰色。這也直接導致了學生自己看不起自己,覺得自己永遠是低人一等,學習的積極性大打折扣,學習質量和效果也會受到嚴重影響,也進一步驗證了社會上的看法,職業教育視是“二流教育”,惡性循環。
2.高等職業教育本身的辦學定位存在問題,導致職業性培養滯后。對高等職業教育的認識還存在許都存在誤區,結果導致辦學模式、培養目標和教育教學方式發生偏差,影響了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高職院校在辦學理念中不能妥善處理好職業性與學術性之間的關系,出現了專業設置的功利主義傾向;分不清學術性人才培養還是應用性人才培養,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師資等配置上本末倒置,嚴重影響了高職院校職業性的培養。
3.資金投入成為制約職業院校發展的最大瓶頸。制約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高職院校普遍經費困難,國家投入不足。長期以來,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不到3%對高職教育的撥款就更少。高職學生因有實訓場地、設備需求,故對其投入應大于普通本科院校2009年,但事實并不是如此。孫箐調查了全國96個職業院校,結結果發現只有6家有政府投入,并且生均培訓經費只有2000元至4000元,這和普通高校動輒上萬元的平均經費完全不能相比。經費不足,直接影響了高職院校職業性的培養。
4.還有一個是學生培養問題,有業內專家分析,很多職業院校有實訓工廠,學生實習,就要消耗原材料,鋼材、電、水等,成本不可謂低,但國家在政策上對這些工廠并沒有相應的稅收減免,學校無奈之下,只好縮短學生的實訓時間,或者是實訓偷工減料,甚至實訓是有名無實,如此一來自然達不到職業教育培養的目的。
5.職業教育與產業界脫鉤現象尤為嚴重,“學非所用,用非所學”是現在存在的最大問題。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與企業的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譬如學習體系與工作體系之間存在差距,課程與就業崗位技術要求之間存在差距,課程與職業資格證書結合不緊密等。
職業教育與職業訓練的管理體制缺乏統一,職業教育與產業界關系不密切以及擁有職業訓練資格的教師嚴重欠缺。一面是中國職業教育一直處于全民教育的邊緣位置,一面卻是中國產業結構轉型所帶來龐大的用工缺口,創新型、實用型、復合型人才緊缺。職業教育發展滯后于社會需求,有多方面原因,但是現有培養模式中缺乏用工主體-企業的參與是十分重要的一個原因。
6.職業院校對學生實習很看重,但實習單位難找,很多企業不愿意接受實習生,企業積極性不高。
1.轉變職業思想,重新審視高等職業教育地位
我們必須轉變職業思想,理解透徹“高等職業教育”,職業教育不是“二流教育”,《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將高職教育明確為是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教育培養的是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等級技術應用型人才。我們是同屬于正規的高等教育,并列于普通高等教育,兩者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應用得好、操作得好也是社會有用之人。轉變了思想,端正了社會對職業教育的態度,學生的思想負擔也放下了,學習積極性也就提高了,職業性的培養就掃清了思想障礙。
2.職業教育的正確定位
高等職業教育的主要特征是高教性與職教性的統一。在定位時,要注意到兩點,第一點是高職之高既不宜越位,也不宜缺位。不宜越位是指不能將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層次定位于高層次的專才與通才的統一,而只能是高層次的技術應用型人才。第二點是高職之職不可缺位。所謂的高職之職不能缺位強調的是高職教育的職業性,就業導向性,高職教育設立的初衷就是培養實用性應用性人才,滿足社會對大量初中級技術人才的需要。
3.保證職教育經費的投入
資金投入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關鍵,這點比普通高校的影響更為明顯,從中央到地方政府應加大對高等職業教育的投入,在政策上給予土地、稅收、配套設施等優惠或支持。學校經費充足了,實訓設備、實訓材料、配套設施等等就有保障,職業性培養就有了良好的經濟基礎。
4.高等職業教育師資的培養
“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提高高職高專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是職業性培養的關鍵。高等職業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職業教育側重于職業性,這就要求教師有一定的實際生產知識,而我們隊伍中有相當部分的教師沒有實際的工廠工作經歷,這就要我們重視教師本身的培養。
《規劃綱要》里已經指出了非常明確的方向,首先,是在改革辦學模式方面積極支持鼓勵行業企業舉辦職業教育或者是參與舉辦職業教育;其次,依托行業企業建立教師培養培訓的基地,鼓勵教師到企業進行實踐;第三,是加大相關優惠政策的傾斜力度,支持企業更多的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服務。
5.校企合作是培養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
高等職業教育不僅是培養企業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更重要的是要培養企業生產一線所需要的管理、服務型人才。,這就需要高職院校與企業在人才培養問題上共同探討、相互滲透,建立一種長期穩定的對接關系。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特殊性決定了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必須走校企合作、校企對接一體化的發展之路。學校和企業雖然是兩個獨立的市場主體,但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為了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必須對各自擁有的資源進行整合,達到優勢互補、緊密合作,彼此之間分享所有責任、權利、義務、風險和利益,這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校企合作既能為學校的發展節約資源,能充分利用企業的設備設施,同時也能為企業提供一定的勞動力,企業需要一些員工滿足臨時崗位的需求,而高職生的頂崗實習,恰恰能適應企業的這一需求。研究高職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對接問題是現實所需,它能夠更好地讓高等職業教育服務社會服務企業,這也是企業不斷提高 自身競爭能力的客觀需求。高職院校通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可以發現學生在就業崗位上表現的能力差異和不足,可以有針對性地制定人才培養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在課程改革上探索出符合企業所需的模式。
6.引導好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不僅可以使個人在職業起步階段成功就業,在職業發展階段走出困惑,到達成功彼岸;對于企業來說,良好的職業生涯管理體系還可以充分發揮員工的潛能,給優秀員工一個明確而具體的職業發展引導。引導好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正確理解職業內涵,提高學習動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職業性培養,既符合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宗旨,又具有高職院校的重要職能。職業性培養有利于既學生自身的發展,也有利于高職院校自身的發展,同時也有利于企業和社會的發展。轉變思想觀念,職業教育的正確定位,保證經費的投入,注重師資的培養,加強校企合作有利于職業性的培養。
[1] 董常亮,雷朝陽. 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對接研究[J].沿海企業與科技,2010,7.
[2] 姜大源. 高等職業教育的定位[J].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32.
[3] 黃琴. 面對企業的“用工荒”,高職教育你準備好了嗎[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7.
[4] 姜大源. 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5] 姜大源.職業教育:類型與層次辨[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1.
[6]李鵬雁. 高職教育服務于企業的新職能——專業培訓[J].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0,9.
Occupational Awareness Cultiv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Talent Training
LI Zhi-yong,LUO Ze-peng
With a view to the regular development patterns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occupational awareness cultivation, and puts forward ways of dealing with the problems, 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other peer schools and enhance the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ositioning; occupational awareness; teaching faculty
G71
A
1008-7427(2012)06-0021-02
2012-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