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 敏,黃云龍
(江西理工大學 應用科學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新形勢下應用型高校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涂 敏,黃云龍
(江西理工大學 應用科學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指出,教育必須適應國家經濟社會對外開放的要求,必須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但中國教育體系內涵豐富,形式多樣,不同層次的高校對國際化人才培養具有不同的定位和需求,因此,培養的方式方法不能一概而論。本文將基于國內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定位和需求,結合其固有的普遍特點,探討適合此類高校的國際化人才培養對策。
國際化人才;人才培養;應用型本科高校;培養策略
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國際化人才需求不斷增加,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新一輪的高等教育國際化浪潮。北美、西歐、澳洲、日本以及新加坡等發達國家利用其經濟、科技和信息優勢,紛紛通過人才培養目標調整、綜合化與國際化的課程設置改革、轉變教學方式以及優化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培養出了大批國際化的綜合型人才,搶占了國際就業市場,贏得了國際教育市場的先機。相比之下,拉美、亞洲、非洲等發展中國家則稍顯滯后,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這些地區高校的國際化進程。隨著一浪高過一浪的國際化浪潮,高等教育國際化成為必然趨勢。但中國教育體系內涵豐富,從中職中專、高職高專、大學專科、本科到碩士和博士,形式多樣,不同層次的高校對國際化人才培養具有不同的定位和需求,因此,培養的方式方法不能是簡單的移植或嫁接。本文將基于國內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定位和需求,結合其固有特點,深入剖析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國際化人才培養現有困境與對策。
國際化人才是指“能夠適應國際交往和發展的需要,具有較強的國際意識、國際交往能力以及科學合理的知識結構,能夠在國際交流活動中有效溝通信息和解決問題的高層次人才?!?從基本的素質構成來講,國際化人才應具備以下7種素質:寬廣的國際化視野和強烈的創新意識;熟悉掌握本專業的國際化知識;熟悉掌握國際慣例;較強的跨文化溝通能力;獨立的國際活動能力;較強的運用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且必須具備較高的政治思想素質和健康的心理素質,能經受多元文化的沖擊。許玉清等(2012:61-64)
為更形象的闡述不同類型人才培養的特點,本文提出“I型人才”、“T型人才”與“Y型人才”三個概念?!癐型人才”是指具有某領域內深入系統的知識或技能技術的專門人才,它可以是純理論的、也可以是純技能的。“T型人才”指具備理論知識、實踐技能或者國際化知識中任意兩方面知識的人才?!癥型人才”則是指兼具理論知識、實踐技能與國際化知識三方面知識的綜合型人才。此處需要說明的是:“I型”、“T型”與“Y型”三種人才的專業知識或技能水平并不必然遞增,相反,因為“I型人才”學習的知識專一,通常還更可能會在某領域內取得很深的造詣。
可以看出,傳統的一本二本主要以培養具有深入系統的純理論型“I型人才”為主要目標,高職高專則主要以培養具有嫻熟工程技術及操作技能的“I型人才”為主要辦學定位。隨著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發展,同時具備國際化知識和專業的理論或技術技能的專門型人才則屬于“T型人才”;而根據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辦學定位,即兼具“學理”與“實踐”的人才也屬于“T型人才”;而依照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辦學特征和國際化人才培養要求,應用型高校培養的人才則必須同時具備“學理”、“實踐”與“國際化知識”,這類人才就是“Y型人才”。
1.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辦學定位
應用型本科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多元化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對人才培養需求的變化而應運而生的產物,其目標定位具有明顯的特殊性:與普通本科高校主要培養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專門技術工作的高級人才相比,應用型本科高校主要傾向于培養技術應用型的高層次專門人才。與高職高專主要培養技能型操作工人相比,應用型本科高校則同時強調“學理”與“實踐”。因此,應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養定位主要應該是具有較強專業理論知識背景和行業具體工作實踐技能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
2.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特點
對于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的特點,荊光輝、黃文新(2009:94-96)曾總結了以下幾點:第一,人才培養規格應該是高素質本科應用型人才;第二,應該以應用能力為主線構建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與培養方案;第三,課程體系主要突出應用性、針對性、相對獨立性和模塊化,而不追求知識體系的系統性、完整性;第四,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注重學生在實驗、實訓、實習、課程設計等實踐性課程中的親自操作與仿真“實踐性”;第五,主要采用產、學、研相結合的開放式教學模式,依托行業,扎根企業辦學,而不封閉辦學;第六,以學術性與職業性相互融合。
3.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國際化人才培養定位
根據上述應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養定位和特點,結合三種人才培養的概念闡釋,可以很容易的發現國際化的應用型本科高校應該主要以培養“Y型人才”為主要目標,即應用型本科高校應該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實踐技能以及國際化知識。
復合型“Y型人才”應該是適合應用型本科高校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但是在應用型本科高校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具體實踐中,要實現“Y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卻問題重重。對國內近二十家應用型本科高校國際化人才培養的調查研究顯示,許多應用型本科高校在國際化大趨勢中盲目跟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但實際效果卻差強人意。進一步分析發現,這些高校中多存在以下一些問題:1.國際交流與合作缺乏實質性內容、流于形式;2.國際化進程缺乏科學規劃、項目質量參差不齊;3.合作交流形式單一,靈活性不足;4.國際化模式簡單生搬硬套國外高?;驀鴥绕渌愋透咝5暮献髂J?,造成項目“水土不服”,難以生根發芽等等。
此外,還有很多結構性、體制性原因也給這些高校的國際化造成了難度。首先,目前國內的應用型本科高校要么是由??茖W校升級并轉而來,要么是由普通高校和社會資金按照新機制、新模式創辦而成,對自身的教育定位認識還不夠清晰,存在一定搖擺性;第二,應用型本科高校多由省市或行業主辦,主要面向區域經濟和行業需要,服務區域范圍較小,國際化意識不強;第三,應用型本科高校以辦學效益為主導,師資隊伍精簡,教學任務相對較重,且兼職教師數量多、流動性大,不利于國際化;第四,由于師資隊伍和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生整體素質的相對弱勢,應用型本科高校的雙語教學工作有較大難度;第五,許多應用型本科高校國際化氛圍不夠、學生的國際化意識較為淡??;第六,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專業及課程結構設置不夠合理,國際化難度加大;最后,目前應用型高校普遍采用的傳統滿堂灌教學方法、一次性考試的模式不利于國際化人才的培養。
隨著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和市場化競爭,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國際化也是必然趨勢,但是目前的事實證明,對于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國際化實踐,絕不能僅僅簡單照搬其他高?,F成的經驗或模式。針對應用型本科高校特點,我們提出適合其人才培養定位—即“Y型人才”—的培養對策:
1.樹立“Y型”國際化人才的培養意識
要培養出復合型的“Y型人才”,首先就必須要確立國際化的人才培養理念,這也是教育國際化的必然要求。這就要求應用型本科高校要首先突破地方性、區域性的人才培養眼光,樹立以國際化眼光調整其人才培養目標、內容、層次和機制,促使其所培養的人才能適應國際化環境;其次,高校還應當樹立起全球性競爭觀念,要使培養出的人才在人才國際化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能適應國際化發展的需要。第三,還要樹立人才培養面向國際市場的觀念,要培養出各種國際化人才競爭中短期和長期需求的人才。
2.改進教學方法,凸顯“Y型”人才培養過程
從“Y型”國際化人才的基本素質和培養要求容易看出,傳統的傳授知識型教育方式顯然不能滿足國際化人才培養的需要。因此,在國際化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必須從傳授知識型的教育轉變為培養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國際化能力的教育方式。
首先,“Y型人才”必須具有較強的國際環境中的創新能力。國內應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一直以來偏重于培養人才與社會工作崗位的適應性,忽視了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而創新精神又是國際化人才的重要特征,所以應用型本科高校應該努力打破常規,樹立以創新能力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機制,不斷創新教學過程、目標、方法和教育內容、制度與機制,幫助學生了解和體會發達國家先進的科學技術、思維方式和文化,培養學生創造性開展工作的能力,逐步實現與國際接軌的創新人才培養。需要說明的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也不能僅僅是一個單一的極端,還必須同時意識到良好的專業基礎對于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因此,高校在培養創新型人才時,也應該同時注重在專業課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充學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專業知識,為創新能力提供必要基礎。
國際環境中的實踐能力是應用型本科高校“Y型人才”培養的另一要務。應用型高校要利用產學研相結合辦學的有利條件,加大具有國際化特色的實踐教學,強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國際化人才的實踐能力培養要求學生不但要有專業技能實踐能力,還要具有國際適應力。因此,應用型本科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應該不斷加強與相應行業企業尤其是國際性的公司、企業的合作,這樣,一方面可以將企業主流技術和工程方法、先進的國際化競爭及管理理念引入到教學實踐中,促使學生在校內提高實踐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將學生外派到企業、甚至是海外企業進行短期實習,通過校外的實戰逐步提高動手和實踐能力。
最后,國際意識、國際交往能力以及國際素質是“Y型人才”培養中不可或缺的又一重要環節。對于國際綜合素質培養來說,高校應該首先不斷提高對學生外語能力的培養,努力在校園中給學生創造使用外語的機會和氛圍,并在專業課教學中結合專業外語教學,提高學生的外語水平和應用能力;其次,學校還要注意培養學生寬廣的國際化視野、本專業的國際化知識、國際慣例、跨文化溝通能力、獨立的國際活動能力、運用和處理國際化信息的能力和能經受多元文化的沖擊的政治思想素質和健康的心理素質。
3.加強合作交流,為“Y型”國際化人才培養提供保障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指出,開展多層次、寬領域的教育交流與合作是提高我國教育國際化水平的必經之路。同樣,要強化對于“Y型人才”的培養,也離不開與國際高校和人才市場間的密切合作與交流。一般來說,應用型本科高??筛鶕陨韺嵡椋_展包括師生互換、學分互認、學者互訪、國際聯合辦學、國際合作研究、參加和舉辦國際學術會議、國際教育資源的互補和援助等多方面內容的合作交流,以便為國際化人才培養提供借鑒,促進其國際化人才培養與世界同軌。此外,學生參加海外互惠生、短期帶薪實習和出國留學等內容也可以是國際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合作內容。概而言之,要保障人才培養的質量,應用型本科高校應該通過多種形式主動加強國際開放辦學和合作交流,積極借鑒國際同類型或相近類型高校在國際化人才培養方面的先進教育理念和經驗,努力實現本土教育的國際化,培養學生的世界視野,不斷提升其人才培養的質量和競爭力。
經濟的國際化對國際化人才的需求量大,培養高素質的國際化人才是使我國在人才國際競爭中爭取主動,從而增強我國在經濟全球化中的競爭實力。應用型本科高校作為培養高層次的應用型人才的高等教育機構應該順應國際化潮流,不斷尋求適合自身特點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方式,加強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并積極參與國際教育市場的開拓,培養具有民族特色的國際化人才,拓展民族教育的生存空間,不斷推動我國經濟文化建設,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
[1] 教育部.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2] 顧明遠,薛理銀. 比較教育導論[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 荊光輝,黃文新. 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特色化研究[J].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 2009,(9).
[4] 孔鍇. 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研究綜述[J]. 現代教育科學,2004,(2).
[5] 許玉清,馬建山,等. 國際化人才培養的認識及對策研究[J]. 石油教育 2012,(1).
G646
A
1008-7427(2012)06-0110-02
2012-04-06
江西省教學改革研究省級課題,項目編號:JXJG-11-81-1。
作者涂敏系江西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