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頻
(長江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
“21世紀杯”英語演講比賽對英語語音教學的啟示
龔 頻
(長江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
本文以參加第十六屆“21世紀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湖北賽區決賽18名選手為調查對象,從選手比賽中顯露出的語音問題及其對語音教學的觀點和態度進行分析,并有針對性的得出的結論,并提出能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又能改善交際能力的語音教學模式。
語音教學;合作學習;自主學習
隨著中國與世界的接觸和交流合作日趨頻繁,英語教學更要適應社會需求培養學生應用語言的能力。為適應和擴大英語語言的實際應用的新趨勢,從2000年創辦的CCTV英語風采大賽,2002年開始的CCTV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到由國內外外語權威機構創辦的“外研社”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21世紀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等賽事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出來。歷時十余載,其規模和影響力越來越大,英語水平和比賽機制越來越完善,激發了全民學英語的積極性,同時也越來越受到學校和選手的重視。筆者有幸目睹了2010年12月參加第十六屆“21世紀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湖北賽區決賽18名選手的風采并收集到了第一手資料。相對于選手們的妙語連珠和機敏的應變能力,英語的語音部分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比賽圍繞“成長于互聯網時代:我們是怎樣的一代人”這一主題展開,選手們各自闡述生活在互聯網時代,網絡對于當代大學生的影響。在已備演講、即席演講和問答三個環節中,選手們表現出不同的語音狀況。由于選手們比賽準備充分,加之較強的表演意識和上百遍的矯正操練在已備演講環節中,因此,絕大多數選手在單字發音,話語節奏,語音語調,信心從容度上較其它兩個環節表現得較穩定。而在即席演講和問答兩個環節中,語音問題開始顯山露水。
1.單詞的發音
單詞的發音問題在于單音發音不準。這些單音主要集中在單元音[ i] [ i:];[a:] [ ? ];[e] [&],雙元音[ei] [ai] [?i] [?u] [au] [e?] [i?] [u?],舌邊音[ l ],鼻音[n] [?],輔音[θ] [δ] [dz] [ts] [tr] [dr] [w] [v]。具體表現如下:
2.單元音發音不到位
元音[i]被簡單的讀成元音[i:]縮短的音;元音[?]被簡單的讀成元音[a:]縮短的音;而元音[e]和[&]在很多時候選手發音并沒有明顯的區別,尤其是在語速較快,情緒緊張時發音松懈。
3.雙元音發音不飽滿
英語中8個雙元音為滑音,發音時有嘴型變化。選手在語速節奏較快,情緒緊張的情況下,雖然不同的選手有個體差異,但都在其中的個別音發聲時出現偏差。如無明顯嘴型變化,發聲不響亮,發音不飽滿。
4.舌邊音漏音或走音
舌邊音[ l ] 有清晰的和模糊的兩種發音方式。在單詞中出現的位置不同表現出的問題也不一樣。當出現在詞頭或元音之前時,容易和鼻音[n]不分,部分選手把life 讀成knife;當出現在詞末時,則容易漏讀或走音,如little 會讀成litto或litter,ball會讀成[b?]。
5.少數漢語拼音中沒有的輔音發音不穩定
單音發音是否穩定很大程度受母語發音的影響。母語中有的或類似的音發音的正確率會比沒有的音高出許多。漢語拼音中沒有咬舌的摩擦音,因此部分選手偶爾會出現用[s]替代[θ],如:ninth,eighth會讀成[nains],[eis];用[z]替代[δ]和[dz],如these,there會讀成[zis],[ze?];beds讀成[bez]。
6.部分輔音發音錯誤
少數選手受漢語方言的影響,輔音[w]和[v]會發生混淆,如:we,wake 讀成[vi],[veik];而very,five讀成[weri],[faiw]。
以上現象并沒有同時出現在同一個選手身上,相對句子的重音、語調和節奏問題來說,單詞的發音并不是主要的弱點。
7.句子的重音和語調
英語是具有較高的語言流暢性和韻律感的語言。重音和語調能很好的展現其韻律感。雖然選手都具備較強的表現欲和熱情,錯誤的重音和單一的語調讓英語演講充滿漢語的語音模式。
(1)重音錯位
在連貫的英文朗讀中,我們能發現有些詞比另一些詞發音更為響亮清晰。他們 通常是能提供主要信息的詞,如: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數詞等實義詞。而起語法連接作用的功能性的詞如:冠詞、連詞、介詞、助動詞、情態動詞、人稱代詞等一般都為非重讀詞。如:I could ‘hardly ac’cept the ‘fact that he ‘tells ‘lies to me . 受中文的影響,多數選手的重音不突出。他們傾向把每個單詞說得清楚大聲,一字一頓,再加上情緒激昂就更加擲地有聲如同軍歌般嘹亮,缺乏英語應有的語音起伏。部分選手會習慣性的給出錯誤的重音,如:所有句子的第一個單詞和最后一個單詞會重讀,示意觀點的開始陳述和結束。
(2)語調單一
英語的基本語調有5種:升調、降調、平調、升降調和降升調。使用不同的語調能達到用簡潔的方式表達情緒和交流的目的。如:表達不肯定,語義話題的繼續,禮貌友好通常用升調;表達肯定堅決命令等用降調。而大多數選手過多地使用降調或提高音量來表達情緒和熱情,較少采用升調,絕少出現升降調和降聲調,語調表現過度生硬單一。
8.句子的節奏
話語節奏不到位可能是選手語音上最普遍的問題。語言學家Lloyd James說過英語語言首要的最顯著的特征是一連串有節奏的流動之聲。音的強弱,長短變化決定了節奏。
(1)音的長短整齊劃一
英語是重音計時的語言。除了重音外,英語中的音的長短主要體現在元音的變化上。濁輔音之前的元音和重讀音節中的元音都會讀得長一些。多數選手重讀音節的元音的長度和非重讀音節里的元音發音長度相當 有的為提高詞語密集度,加快語速元音部分的時間甚至更短。
(2)缺乏發音技巧
重讀音節在等時間隔重現能讓語言更有節奏感,這樣非重讀的功能性的詞要采用弱讀的方式來加快讀音的速度。大量的應用音的變化如同化、省音、不完全爆破、連讀等能讓英語聽上去更自然流利。而選手在技巧的應用上十分缺乏,做得最多的是在單詞中加[r]讓語音聽上去更美國化,但這本身就是錯誤的發音。
參賽的18名選手來自湖北省內各高校的非英語專業,是經過學校層層選拔,省初賽脫穎而出。賽后,筆者對這些語言習得的佼佼者就語音知識的習得、語音習得的方式和觀點態度進行了采訪調查。[1]56% 選手從小學開始接觸英語及相關的啟蒙語音訓練,啟蒙老師的語音對選手的影響較大。初中階段,94%的選手系統地學習國際音標的發音,但其中56%對語音并不是很重視。參加實踐性比較強的英語口語演講比賽后,94 %的選手開始重視語音的練習,模仿對象轉向專業的演講者和英語原聲影音。67%的選手在意識到自己的語音弱點后開始有意識地避免錯誤發音,但主要集中在單詞層面如元音發得響亮,輔音弱化等,句子層面的重音主要靠情緒的渲染。33%的選手接受過系統的語音糾錯訓練,72%的選手主要通過直接模仿,改善語音狀況。94%的選手認為有必要開設英語語音選修課。67%的選手對自己的語音狀況滿意,認為只要不妨礙有效的交流,語音也不必一定要和母語習得者一樣;33%的選手對自己的語音狀況不滿意,認為專業的發音能幫助交流更容易有效。從調查不難看出,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生都在初中階段完成了語音知識的學習,但相對聽、說、讀、寫等技能而言,語音在英語學習中長期并不被重視。多數學生認為好的語音就是音標讀得準確,語音訓練被錯誤的理解為跟讀和認讀音標。[2]可見為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生開設英語語音選修課十分必要;而語音課的重心應放在為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如何更有效的教授語音上。學生的權限與調整教學重心,合作學習法和自主式學習可以嘗試。[3]
1.合作學習法
70年代初興起于美國的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紀以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這種由教師分配學習任務,控制教學進程,以小組活動為主體,為達成統一目標鼓勵同伴之間合作互助,根據小組總體成績為依據進行評價的教學模式因能有效改善課堂心理氣氛,讓學生大面積參與教學活動,促進學生良好非智力品質的發展,最終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而成為一種西方主流教學理論和策略。[4]
合作學習法要求組員相互監督和依賴,他們不僅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而且要為其所在小組成員的學習負責。以小組為單位完成語音跟讀、對比、辨音、糾錯、操練能更好促進彼此學習的成功,組內面對面交流也為交流能力的培養提供了環境和可能。合作學習法要求每個小組成員必須承擔一定的學習任務,并要掌握所分配的任務,進行高質量的合作。這種合作能有助于更好地完成聽音和模仿、最小對語音操練、繞口令、近似語音操練、朗讀和背誦、錄音對比等語音訓練。
2.自主式學習法
20世紀60年代開始,西方的教育學家就提倡將學習者的自主性學習,并認為培養獨立的學習者是教育的最終結果。教師、教學設施和語料構成了語言學習者的外部環境,是實現自主學習的基礎;學習者的態度和能力構成了內部環境,是實現自主學習的前提條件。 兩者是讓語言自主學習具備可行性的兩大因素,缺一不可。[5]
就英語語音教學而言,為養成良好的語音習慣,大量的實踐和操練需要大量時間在課外完成。自主式學習法為學生在課外更有效的學習提供了更科學的途徑。外部環境中教師的因素十分關鍵。完成自主學習,學生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把握自己的學習進程。這需要“高度的自律性、足夠的自我組織能力和縝密的計劃性(Brenner,1997)”[6]但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具備這些特性,因此,教師必須參與學習策略指導、學習拓展內容推薦、結果評估三個環節。此外,很多學校已實現多媒體網絡校園化,建設多樣化和立體化的語音語料庫,構建了良好的自主學習的外部環境。這為英語自主式學習提供了技術資源環境的可能。語言技能的提高要靠不斷地訓練和實踐。學習者的自身的內部環境同樣舉足輕重。對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學習能力持積極的態度對成功的自主學習尤為重要。這同樣需要教師的參與,幫助學生形成持久的學習動機。就英語語音學習而言,鼓勵學生紀錄學習日記,利用網上資源,交流學習心得,能對自己的語音狀況有更好的了解。
總而言之,合作學習能引領學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將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應用在語音教學中,對教學質量效果的提高和交際能力的培養都是有意義的嘗試。
良好的語音習慣需要長時間的養成,長時間的訓練能有效地改善語音狀況。在課堂上矯正并鞏固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生的語音十分有限。 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時間里更有效的教授語音的同時又能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呢?語音習慣的養成和交際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學習者的參與,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更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更積極的加強課外訓練和實踐顯得至關重要。因此,在語言學習過程中,應給予學習者更多關注。為達到這個目標,語音教學的課堂要更多地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更多充當的角色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學習的“指導者”和解答疑問的“幫助者”。要更好的分配教師與
[1] 戈贇. 大學非英語專業英語語音教學的現狀分析和對策研究[C]. 2010.
[2] 劉東彪. 大學非英語專業英語教師對待英語口音的觀點及語音教學的策略研究[C]. 2009.
[3] 李嘉曾. 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論意義與實踐啟示[J]. 中國大學教育,2008,(4).
[4] 王坦. 合作學習簡論[J]. 中國教育學刊,2002,(7).
[5] 何連珍. 自主學習及其能力的培養[J]. 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7).
[6] 張殿玉. 英語學習策略與自主學習[J]. 外語教學,2005,(1).
G420
A
1008-7427(2012)02-0137-02
2012-01-01
“大學生英語演講與辯論能力的培養研究與實踐”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JY2010003。
作者系長江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