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亞平,鐘文鈺
(湖南農業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8)
從原型范疇理論看《老友記》的言語幽默形成機制
曾亞平,鐘文鈺
(湖南農業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8)
本文將從認知語言學原型范疇理論的角度分析《老友記》中言語幽默的形成機制,首先將闡述原型范疇理論,按照《老友記》的言語幽默特點把其分成三類,然后用認知語言學里的原型范疇理論來分析三個不同類別的言語幽默的形成機制。
原型;范疇;言語幽默
言語幽默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情景劇中蘊涵了大量的幽默元素。《老友記》是一部經典的情景劇。它講述了六個生活在紐約一間公寓的朋友發生的一連串故事,充分地表現了美國人獨特的幽默風格。該劇目前是歐美最受歡迎的情景喜劇,收視率常居榜首,播出以來一直為NBC電視網的招牌戲之一,多次獲得艾美獎的提名并數次獲獎。目前,國內外的眾多學者主要從哲學、心理學、語言學的角度進行言語幽默形成機制的研究,其中在語言學的范圍,大多以Grice的合作原則,Spencer和Wilson的關聯理論,或者Fauconnier和 Turner的概念整合理論的視角來研究。本文用原型范疇理論結合《老友記》中的幽默實例,分析言語幽默的形成機制,有助于提高學習者對英語幽默的理解能力。
原型范疇理論的提出是多位學者不斷在前人研究基礎上逐步成熟的。20世紀50年代俄國著名的哲學家維根特斯坦通過研究“游戲”這個例子論證了范疇邊界的模糊性,中心與邊緣的區別以及隸屬度的差異,并提出了著名的家族相似性理論。1969年Brent Berlin和Paul Kay調查了98種語言,發現了在不同語言中都存在基本顏色,即基本范疇顏色等級,人們以這些具有代表性的顏色作認知參照點即焦點色,人們按照焦點色對顏色進行切分和范疇化。Eleanor Rosch在1970年設計了實驗證明“焦點色”的識別方式能擴展到語言甚至人類范疇化的普遍事實中,并提出了“原型”的概念。原型就是范疇中最好最典型的成員,其他成員具有不同程度的典型性,所以范疇具有等級性、輻射性。William Labov 與1973年在Rosch的基礎上進行了著名的辨認一組大小高矮不一的杯子的實驗。該實驗進一步證明了人認知中原型的存在,也證明了范疇邊界的模糊性的存在。80年代后,原型范疇理論逐步得到完善并應用多個領域。
原型范疇有以下特點:(1)決定范疇內涵的屬性及數目是不確定的,相對于人的認知需要有所變化;(2)特征也有中心的,重要的屬性和邊緣的,非重要性的屬性之分,中心屬性有更大的區別性,其邊緣屬性與鄰近范疇屬性交叉;(3)范疇成員之間具有互相重疊的屬性組合,即所有成員享有部分共同屬性,形成家族相似性;(4)成員之間地位是不平等的,有中心成員和邊緣成員之分,具有更多的共同屬性的成員是中心成員。(趙艷芳,2001)(5)原型范疇的中心成員即原型和其他成員可因語境的影響而變化其在范疇中的地位。
波切普佐夫(Pocheptsov,1981)把幽默分為情景幽默和言語幽默。由于前者跟語言的關系不密切,本文研究的對象是后者。幽默的產生于用原型范疇理論分析《老友記》言語幽默的形成機制,必須結合言語幽默產生的實際語境。因為原型范疇中不同成員的地位會隨著語境的變化而變化;范疇原來的中心成員變成了邊緣成員,邊緣成員變成了中心成員;之間的落差越大,幽默效果越強。換句話說,幽默產生于人的期待的落差。
為了更好地分析,按照其特點將幽默分為三類:(1)由諧音造成的言語幽默;(2)由多義造成的言語幽默;(3)它類型的言語幽默。
(一)用原型范疇理論分析由諧音造成的言語幽默
在由同音造成的言語幽默中,根據同音建立范疇,通過具體的語境確立范疇中的中心成員即原型,再通過對中心成員即原型的轉換(從中心成員轉到邊緣成員,從邊緣成員轉到中心成員),造成心理落差,形成言語幽默,落差越大,幽默效果越好。
在《老友記》第6季第5集中Phobe與Monica,Chandler的對話:
例[1].
Monica: He's got plastic in his throat.We gotta go to the hospital.(他喉嚨里卡了塑料玩具,我們非去醫院不可。)
Phoebe: But a doctor won't be able to help him.And it's just gonna … natuarally pass through his system in seven years.(醫生幫不了他的,反正過個七年這東西就會自動排出來的。)
Chandler: I think that's gum.(我想那是口香糖。)
Phoebe: I'm pretty sure it's gun.(我當然知道那是槍。)
該對話的發生背景是莫妮卡,錢德幫助菲比照看菲比弟弟的三個孩子,而錢德不小心將一個塑料小玩具車吞進去,卡在喉嚨里。莫妮卡和錢德要去醫院,而菲比擔心她自己照顧不了三個孩子,就想阻止他們去,便出現了上述對話。在對話中錢德諷刺菲比說的“反正過個七年這東西就會自動排出來的”的東西是口香糖,而菲比則誤解為錢德說的是槍,于是幽默便產生了。在此例中,以gun 和 gum的諧音為原型。如圖1所示,根據塑料玩具卡在錢德喉嚨的語境,確定在這個諧音的范疇中,以gum(口香糖)為中心成員即原型。可是菲比把gum聽成了邊緣成員gun(手槍),原型變成了gun(手槍)后,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形成了幽默。

圖1 以gum和gun諧音構成的原型范疇的內部變化
根據這種諧音言語幽默形成的認知機制,在《老友記》中還有許多例子,如《老友記》第4季第16集中,菲比由于懷孕,身體不舒服,進屋之后便一把推倒桌上的玉米片,錢德說“cereal killer”但他實際上利用了“serial killer”與“cereal killer”的中 serial(連環的)和 cereal(玉米片)諧音造成了諧音范疇中中心成員即原型的轉換,而引發幽默。
(二)用原型范疇理論分析由多義造成的言語幽默
在由多義造成的言語幽默中,根據多義組建范疇,再依照特定的語境確定其中心成員即原型,然后通過巧妙地陳述,造成中心成員即原型和邊緣成員的轉換,形成言語幽默。此類言語幽默,理論上講只要陳述(暗度陳倉)的轉換足夠巧妙,處于邊緣成員地位的每個成員都能激出幽默的火花。
在《老友記》第三季第五集中,Phoebe和Frank的對話:
例[2].
Phoebe: Well,I-I wasn't hopping mad,y'know.( 我也沒有氣到跳腳。)
Frank: You hopped a little bit.(你跳了一兩下。)
Hop 指“輕跳”,“hopping mad”指怒不可遏的意思。這里運用了hop的多義,以hop的多義組建范疇。根據菲比生氣的語境,確定此范疇的中心成員即原型為a,圖2中的A所示。可是Frank用邊緣成員“輕跳”取代了原型的位置,造成了范疇原型與邊緣成員的轉換,導致心理落差,幽默效果油然而生。

圖2 以hop的多義構成的范疇的內部變化
例[3].
Chandler: (staring at a woman across the room) Ross,ten o’clock.(羅斯,十點鐘方向。)
Ross: Is it? Feels like two.(十點?感覺像是兩點鐘。)
Chandler: No,ten o’clock.(不,十點鐘方向。)
Ross: What?(什么?)
Chandler: (sighs and gestures to explain) There’s a beautifulwoman at eight,nine,ten o’clock!((先嘆氣,再使用手勢解釋)一位美女在八、九、十點鐘方向。)
錢德勒想告訴羅斯的是:十點鐘方向有個美女,但是,羅斯并沒有理解他的意思,他認為錢德勒在談時間呢。這處幽默就運用了ten o’clock的多義構成的范疇中原型的轉換,原型從方位的意思轉換到表時間的意思,形成幽默。
(三)用原型范疇理論分析其他類型的言語幽默
我們把區別上述兩類的其他幽默歸于這一類。它的范疇的構成與前面兩類有些不同。如《老友記》第一季的第一集:
例[4].
Rachel: Has anybody seen my engagement ring?(有人看到我的訂婚戒指了么?)
Phoebe: Yeah,it's beautiful.(嗯,很漂亮)
在這一集中,瑞秋剛剛逃婚,準備把訂婚戒指還給前未婚夫。當她發現自己把戒指弄丟時發出以上提問。她的意圖是想知道戒指的下落。而菲比回答“戒指很漂亮”是對問話做出了另一番理解。此處在瑞秋問話后以人們對回答的期待組建范疇,其中心成員即原型為a,如圖3所示,而菲比的回答使用了范疇的邊緣成員b,使其轉換成了中心成員,如圖3中B所示。中心成員即原型與邊緣成員的轉換形成了幽默。

圖3 以人們的期待構成的原型范疇的內部變化
又如《老友記》第一季第三季中對話:
例[5]
Phoebe: Oh,I can’t believe you! You’ve been so good,for three years!
Chandler: And this is my reward!
Chandler又抽煙了,Phoebe為了讓他放棄這個舊習,就說了“你三年以來表現都這么的好(因為他沒抽煙)”,企圖通過表揚他來達到她的目的——讓Chandler繼續不抽煙。因此聽眾期待Chandler會理解Phoebe的意圖而說“OK,I will be good forever.(我會繼續保持的)”,作為以期待為原型的范疇的中心成員,但妙語句“這就是對我的嘉獎”的出現突破了人們的期待,使用了范疇的邊緣成員,使之轉變成新的原型。這種轉換造成了人心理的落差,形成了幽默。
此類言語幽默根據人的預期的程度高低組建范疇,憑借特定的語境確定其中心成員即原型,再通過中心成員與邊緣成員的轉換形成言語幽默。由于范疇中各個成員抽象的意義,所以構思更加靈活,鋪墊的設置更隱秘,給人領悟的空間更大。此類言語幽默所占的比例最大。
原型范疇理論作為一種新興的認知理論,其解釋力覆蓋到語言的方方面面。本文創新地運用原型范疇理論,以《老友記》中的言語幽默為例,分析言語幽默的形成機制。本文把幽默分為三類,從原型范疇理論的角度解析其背后的認知機制。在以諧音、多義和人們的期待構成范疇中,通過范疇原型和邊緣成員的轉換,造成認知落差,形成幽默。用原型范疇理論分析幽默的形成機制,突破以往語用、哲學研究的限制,探索了言語幽默的形成的認知機制,更有效、根本地解釋了幽默的形成機制。
[1] 蔡輝,尹星.西方幽默理論研究綜述[J].外語研究,2005,(1).
[2] 戴瑞亮.語義研究中的原型范疇理論[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
[3] 梁彩琳,石文博.語義范疇原型理論研究:回顧與展望[J].外語學刊,2010,(5).
[4] 劉平.從原型范疇理論看一詞多義[J].金卡工程?經濟與法,2011,(1).
[5] 王寅.認知語言學探索[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5.
[6] 王寅.認知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7] 吳云娣,徐諳律.原型范疇理論對語義模糊的解釋作用[J].南昌高專學報,2009,(1).
[8] 夏耕.從空間理論看言語幽默現象[D].華中師范大學,2006.
[9] 趙艷芳.認知語言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10] F.Ungerer,H.J.Schimid,An Int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H05
A
1008-7427(2012)02-0072-02
2011-11-17
作者曾亞平系湖南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