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裴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河南 鄭州 450002)
大學英語語法教學中CBI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
王曉裴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河南 鄭州 450002)
從 1994年 CBI(內容依托教學法)模式引入中國后,許多專家和學者對其在中國外語教學中應用的可能性進行了理論上的探討,但是,都沒有深入探討在我同現有的教育體制下,CBI對語言或者學科教學有何特殊的參考價值和具體的做法。所以,通過對河南財經政法大學信息科學學院 2010級學生的實驗研究表明在大學英語語法教學這一基本且重要的語言學習模塊中CBI模式可行有效。
內容依托教學法;大學英語語法教學;可行性;有效性
我國的外語教學理論和方法研究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經歷了30多年的蓬勃發展。在這期間,國外大量成功的教學法引入了中國,成為外語教學研究的一大特點。這些教學方法在國內各類外語教學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內容依托教學法(全稱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簡稱CBI),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引進的一種通過主題或學科內容教學達到外語習得目的的教學路子(approach)[1,2]。
CBI外語教學最早始于加拿大20個世紀60年代在幼兒園到初中的二語教學中嘗試的“浸入式語言教學”(immersion education)[3]。此教學法立即獲得成功,隨后流行于美國、英國的中小學語言教育。80年代,加拿大又將這一成功經驗引入大學二語/外語教學,引起了專家和研究人員的極大興趣。他們紛紛在美、英、澳等國家試驗推廣,使之演變成“內容依托教學法(CBI)”。他們的研究獲得了豐碩成果,而且這些研究結果都支持這一符合語言學習,特別符合二語/外語習得規律的教學路子,因而促成了CBI在這些西方國家的風行[3,4]。
近年來,社會及國家對外語教學提出了培養學習者外語綜合應用能力和培養復合型外語人才的要求[5,6]。CBI外語教學順應了這種要求。王士先于1994年率先向國人介紹CBI基本概念及原始模式,從理論上探討 CBI在中國外語教學中應用的可能性,認為結合專業進行語言教學應該是大學英語基礎學習結束以后專業英語閱讀教學的方向。隨后,陸續有人發表論文,引介并探討 CBI在大學外語專業教學中的應用[7],在大學英語四級后教學中的應用[8],在大學公共外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9],甚至在整個大學英語教學中全面推廣應用[10,11,12]。有人還假設英語專業英美文化主題教學場景,詳細分析CBI在實踐中的具體操作[13]。上述關于CBI外語教學路子的介紹和應用方面的探討,給國內外語教學與研究注入了新的教學理念。
然而,在該教學理論在我國經歷的引進推薦、理論探討、短期沉寂、重新重視并開始實踐應用的過程中[14],雖然人們對待 CBI的態度很是積極,但我們應該用更加科學的態度對待在國外適用的外語教學理論,使 CBI外語教學理念和方法在具有中國特色的外語教學中發揮應有的作用。所以,把這一教學理論消化吸收是目前我國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應該重視的問題。
如何把這個教學理論與具體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結合起來,更加深入透徹的剖析具體教學任務下教學的組織模式、教學內容和教學效果,從而為 CBI理論的實踐和應用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也為廣大學者和教師提供一個創新性的研究視角,最終達到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
2.1 CBI理論的提出和發展
CBI,即依托課程內容進行外語教學,是將語言教學和學習者需要掌握的學科內容或學習者感興趣的信息結合起來的外語教學理念、教學思路、教學模式系列。CBI的主要理論依據是二語習得理論和認知心理學理論。CBI教學思路有三種主要的教學模式或形式:主題式語言教學(Themebased instruction)、附加式課程教學(Adjunct courses)和保護式學科內容教學(Sheltered subject-matter instruction)。CBI的特色是:第一,課堂教學圍繞有關主題或學科內容,而不是傳統的語言形式或規則系統等,學生通過對特定主題的學習獲得語言交際能力;第二,所選教學材料應是真實的,使學生集中于理解和傳達有意義的信息,通過使用真實的語言完成真實的任務。第三,教學內容和活動符合學生的興趣和需要,有實用性。CBI在大學外語教學中要求大學生,尤其是大學高年級學生,具有中、高級基礎英語水平;要求外語教師具有豐富的學科知識,最好是外語加學科的復合型專家。
2.2 CBI模式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近年來,CBI教學模式在我國的應用主要表現在:第一,在基礎教育階段,有一些學校在地理、歷史、計算機、生命科學、天文科學、數學等學科嘗試用英語授課,開設雙語課程,旨在提高中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第二,我國自 2001年以來在高校實行的“雙語教學”就是在不同程度上借鑒國外的 CBI模式,除了在大學公共外語課程上進行教學改革外,還有將 CBI模式應用到計算機專業英語教學、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對外漢語專業課教學中。第三,高校英語專業課上實行以內容為依托、注重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的一些新模式,例如在英語專業的泛讀、寫作、商務英語等課程中的一些應用已初見成效??傮w來看,我國 CBI模式的應用還處于實驗探索階段,雖然不斷有新的研究成果出現,但都存在一些尚未解決的問題,例如教師的知識結構和教學能力、教材編寫、學校政策等問題。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各民族文化交融的發展,世界變成了一個地球村,各個國家及民族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日趨頻繁,擁有與其他國家和民族交流的能力是新一代大學生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能力。以交際為目的的教學理念占據英語教學的主導地位,卻忽略了語法教學的重要性,導致許多大學生出現外語使用缺乏準確性、寫作和翻譯能力差等問題。因此,隨著外語教學改革的逐步進行,有關是否應該重視語法教學的爭議也越來越多。
從微觀方面看,由于目前我國的大學英語課程設置往往僅分為精讀、泛讀、聽說三種形式,缺少獨立的語法課程。教師在授課時也往往只是在閱讀過程中簡略介紹語法知識,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完成精讀、泛讀課程上。而高校現行的教材也大多不包含獨立的語法教材,導致學習者沒有系統的語法概念可依,教師沒有語法教學的明確目標可尋。從宏觀方面看,一方面,語法學在我國生根發芽只不過是一百年的歷史,我國的語言教育長期存在誤區,不重視語法學習;語法學習不系統不全面;另一方面,由于英語語法系統和我們的母語漢語的語法系統差距較大,學習者易形成“石化”,某些語言錯誤在學習初期已經形成,此后一直作為一種語言習慣固定下來,即使在大學階段接受進一步學習也無法改變。種種因素導致大學英語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差、語法結構混亂的現象。
4.1 研究方法
本課題組主要以河南財經政法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2010級信息系統管理專業全體學生為受試對象,對其進行大學英語語法教學中CBI模式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實證研究,旨在找出“大學英語語法教學可否使用CBI模式?”和“CBI模式是否對大學英語語法教學有效?”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實驗于2011年5月—2012年1月在河南財經政法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進行,2010級信息系統管理專業的全體學生共128人為研究對象,隨機抽取64人組成實驗班,另外64人組成對照班。采用對比實驗的方法,在對照班采用傳統的語法教學方法;實驗班則應用以內容為依托的教學方法進行語法教學。
在對實驗實施和干擾變量準確控制的前提下,研究實驗班與對照班的語法知識、語法技能、情感等指標在實驗前后的變化,即對實驗指標的前、后測數據進行數理統計分析以期研究CBI模式對大學英語語法教學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在實驗的操作程序中,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語法教學方法進行授課。在講解英語語法時主要通過解釋語法規則,配以例子和機械練習等顯性方式,將語法知識直接介紹給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及時的發現學生中出現的典型錯誤和個別錯誤,并就出現的錯誤結合相應的糾正方法進行總結與指導,并最后在多次總結,反饋給學生。
實驗組則用以內容為依托的教學方法進行授課。在授課前教師先選定每一單元的主題,圍繞主題精心準備好相關閱讀內容、視頻材料和其他課堂活動。授課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條件,把集聲音、圖像、文字和動畫于一體的真實的語言環境帶進課堂,為學生提供生動的學習情景和語言使用環境,從而幫助學生形成以內容為依托的語法習得模式。教師可以把學生喜聞樂道的各類影視片、電視實況或文學作品中的長難句,精心挑選并剪輯制作成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領略這些語法規則的生動用法,讓他們在觀看電影片段中無意識地習得語法,同時了解相關主題和專業內容。
4.2 結果與討論
4.2.1 前測結果
實驗前對兩組學生的基本情況包括年齡、英語基本技能、英語語法知識、英語語法技能進行了調查和測驗。T檢驗結果表明,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之間各方面的差異情況均無顯著性意義(P>0.05)(表 1)。另外還對兩個班級學生的情感指標(即對學生對英語語法教學的感興趣程度或者說學生學習英語語法興趣、態度)進行了調查(表 3)。各項指標均處于相接近的水平,為可比樣本。

表1 實驗前兩組學生基本情況對照表
4.2.2 實驗結果

表2 實驗后兩組學生各項情況對照表
表 2是實驗后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學生語法成績的對比情況,從表中可以看出,兩個班級無論是在語法知識方面還是在語法技能方面成績差異具有非常顯著性意義(P<0.01)。實驗組的各項成績均好于對照組(X實-X對>0),兩個組的各項指標均有提高,但是實驗組的進步更為明顯。從表中還可以看出,試驗后,實驗組中的個體間差異較小,而對照組中個體間的差異與實驗組相比就較大(s實<s對),而試驗前(表1)沒有這種現象,而是S實與S對時大時小,沒有規律可循。這就證明了以內容為依托的語法習得模式具有抗干擾性這一特征。

表3 實驗前后兩組學生對英語語法學習的興趣對照表
從表3可以看出,進行教學實驗之前,即開課前,兩個班的學生對即將要開始的英語語法教學的感興趣程度基本相同,都表現出了很高的熱情與期待,感興趣程度在“喜歡”以上的均超過九成,都是只有不到一成的同學表現出“一般”即學不學語法無所謂或語法講解可有可無的態度,且均沒有同學表現出不喜歡或對英語語法一點也不感興趣的態度,說明絕大多數的同學們都比較期待上語法課。然而,課程結束以后的數據顯示,實驗組與對照組對語法課的喜歡程度卻發生了相反的巨大變化,實驗組學生對語法課的教學接受或感興趣程度遠遠高于對照組,且對英語語法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與積極性。表現在實驗組同學對感興趣程度在“喜歡”以上的仍然在九成以上,但僅僅表現出“非常喜歡”的就占到六成以上達到64.516%,比教學實驗前高近20個百分點。而對照組同學對語法課感興趣程度在“喜歡”以上的下降到了七成,且前兩個指標“非常喜歡”“喜歡”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幅度均在10個百分點以上,最為關鍵的是表現出感興趣程度在“一般”的出現了大幅度的上升,甚至有一小部分學生表現出了不喜歡的態度。這說明了以內容為依托的大學英語語法教學模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機,調動與提高同學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使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增強了主觀幸福感的情感體驗,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
4.2.3 分析與討論
第一,CBI模式可以應用于大學英語語法教學過程中。把 CBI模式與大學英語語法相結合更加符合認知規律、也更符合大學英語語法特點的需求。
第二,應用 CBI模式的教學方法更有利于對大學英語語法的識記和對語法技能的掌握。
第三,應用 CBI 模式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經過20多年的實踐,CBI模式已經成為一種深受歡迎的教學模式,在西方越來越得到廣大專家和學者的肯定。特別是在美國和加拿大,CBI已經逐漸成為第二語言教學的主流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也引起了我國教育界的重視,一些專家學者在做不同側面的理論或實踐上的探索。理論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CBI模式的介紹和評述上,主要包括CBI的定義、特點、發展歷史、理論依據以及幾種具體的教學形式等內容,同時,也涉及到在我國實行 CBI的可能性、必要性及其重要意義。但是,都沒有深入探討在我同現有的教育體制下,CBI對語言或者學科教學有何特殊的參考價值和具體的做法。所以,為了研究該模式是否在大學英語語法教學這一基本且重要的語言學習模塊中可行有效,本課題組成員做出了相應的研究。
從理論上講,這是一次很有意義的嘗試,把 CBI模式和大學英語語法教學結合起來,有益于語言教學理論的深入研究與創新;從學術角度看,它可能成為具有鮮明特色、面向大眾的教學方法論;從實踐層面看,該課題在以論文發表和調研報告形成后,將明確大學英語語法教學的方向,切實指導大學英語語法教學。合理化的建議和措施將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同時,課題組成員希望本課題的研究能夠拋磚引玉,使更多的英語工作者能夠關注這一教學理論和方法,從而使高校英語教學質量得以有效的提高。
[1] 雷春林. 內容教學法(CBI)與復合型外語專業教學—以商務英語教學模式為例[J]. 外語電化教學,2006,(6).
[2] 常俊躍,董海楠,等. 英語專業基礎階段內容依托教學問題的實證研究[J]. 外語與外語教學,2008,(5).
[3] 俞理明,韓建俠. 渥太華依托式課程教學及其啟示[J]. 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6).
[4] 俞理明,袁篤平. 雙語教學與大學英語教學改革[J]. 高等教育研究,2005,(3).
[5]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Z].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6]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學英語教學課程要求(試行)[Z].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7] 馮清高,李少軍. 內容教學法評介[J]. 廣東民族學院學報?高教研究???995.
[8] 王蒙. CBI與大學英語四級后教學[J]. 山東外語教學,2006,(2).
[9] 于飛,張慧芬. 寫作教學中的“成果教學法”、“過程教學法”和“內容教學法”淺析[J]. 外語界,1996,(3).
[10] Wang Jian-mei,Pu Yun-ling,Sun Chun-lei.“CBI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of China”[J].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1,(6).
[11] 趙一宇. 英語課堂推行CBI探析[J]. 教學與管理,2005,(6).
[12] 李瑩. CBI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 河套大學學報,2006,(1).
[13] 蔡堅. 第二語言習得與CBI教學模式的研究[J].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2).
[14] 顧飛榮,嵇勝美. 近15年國內CBI外語教學研究述評[J]. 韶關學院學報,2009,(11).
[15] 廖春紅,楊秀松. 《高等教育中的CBI 模式》述評[J]. 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09,(3).
G642
A
1008-7427(2012)02-0121-03
2011-12-24
作者系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