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航
(貴州省交通建設咨詢監理有限公司)
我國的整個法規體系還未完整的建立起來,而且已建立起來的法律、法規(尤其是行業規范)也存在許多不合理、不完善的方面,加上政府部門在法規修正方面管理混亂。這些都導致監理工程師在開展工作時一直存在找不到或找不對合適法規依據的情況。
有一種情況就是政府調整規范頻率過快,卻又未能及時地將信息傳遞給相關的規范執行單位,這使得監理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常常出現以過時的規范為依據進行監督管理的現象,給工作帶來損失,并使“依法監理”的落實難度加大。這不僅影響了監理工作的質量及監理工程師在工程技術方面的權威性。而且也造成監理工程師本身思維上的混亂,從而迷失工作方向,走回憑感覺辦事的老路,進一步增加工作失誤的可能性。
我國在實行監理制之初,確定了監理在開展工作時應以“公正的第三方”出現。這樣做的目的是想改善以前國有項目的單位在缺乏監督的情況下出現的以權謀私并損害國家利益的現象。
隨著我國經濟改革的發展,非國家投資項目占總體項目的比重日益增長。而從正常的市場合作關系看,監理業作為提供服務的一方,與業主之間是委托與被委托的合同關系。監理工程師應做到的是以其社會信譽及工作責任心為前提,對與合同中規定的服務內容有關的工作負起責任(同時也可以對業主的不合理行為提出建議,但建議的出發點是對合同負責,最終還為了給客戶提供滿意的服務)。而當監理仍以“公正第三方”的角色出現在工作中時,就與業主的立場出現了沖突,因為業主需要的是服務,而不是監督。這種結果使得監理工程師在工作時很難把握行業規定與業主利益間的關系。
項目投資大,社會影響大。監理工程師從事的是項目的管理工作,責任重大,相應也應承擔較高的法律責任。但我國目前的法律法規或是對這方面的規定不明確,或是采取避重就輕的方式減輕這種責任。這可以說是一種保護。在監理制實行之初,當監理工程師還沒有足夠的能力承擔相應責任時,采取這種方式也許是有必要的。但時至今日,當監理已經進入市場,以市場需要為準則決定其存在時,還維持原來的作法則反過來阻礙了監理的正常發展。因為不加強監理的法律責任會導致監理工程師責任心的降低,出現監理工程師在工作中不嚴格把關,“和浠泥”、輕易簽字等現象。而當業主通過與監理合作的過程認識到了這些問題,發現監理工程師并不能真正令其放心時,市場上自然降低了對監理業的需要度。
另外,監理企業在不具備獨立承擔其工作責任的現實情況下,也沒有一種補充手段,如責任保險等,可以令業主滿足對方的要求,因此也導致市場缺乏信任監理的條件。
企業資質管理效果不佳。哈爾濱市的監理市場仍存在相當數量的皮包公司,每次企業年審時出現的監理工程師資格證吃香的現象表明哈爾濱市的部分監理公司名不符實,只能靠掛名的方式應付企業資質審查。這說明我國的企業資質審查制度存在漏洞。這些皮包公司不顧本身信譽,使用資質掛名或降低服務質量等手段降低經營利潤,爭取市場份額,這是目前監理市場混亂的主要原因之一。
從業人員資質管理效果不佳。對監理工程師進行執業資格考試的目的是選拔合格監理人員,保證監理的人才質量。但這項考試制度目前重理論輕實踐,使許多不具備監理工作能力,甚至根本未從事過監理工作的人也取得執業資格,這說明目前實行的執業資格考試還存在很大的不足。結果是監理企業雖然按照國家規定指派了監理人員,但這些人員的實際能力不一定能提供合格的服務。
監理業是一種新行業,其形象好壞關系到自身的生存及發展。但目前市場上業主為了通過政府的檢查,僅僅做出聘請監理的樣子,不合理壓低監理費率現象很普遍,影響了監理的服務質量,損害了行業形象。此外監理資質掛牌等不正常現象都致使市場的混亂,這是困擾大多數監理企業的問題。
表面上監理市場很大,但這是由于監理是通過政府發布行政指令強制執行的,市場沒有選擇的權力,因此這實際上只是一種假象。實踐中的監理工程師都可以體會到,一方面由于業主素質及體制等內在因素的影響,業主對監理缺乏足夠的了解;另一方面由于監理工程師本身服務水平不夠,使得市場上始終沒有形成對監理的真正需求,很多人不認可監理存在的價值。這樣一來業主大都把監理視為可有可無。可以相信,市場需求方一旦有了自行選擇的權力,監理市場的需求會大大萎縮。因此,從發展的角度看,市場需求的不足是監理無法正常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