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至7日,河南省出現了入汛以來第一個強降雨過程,全省普降中到大雨,部分地區暴雨,局部大暴雨、特大暴雨,暴雨中心位于平頂山、南陽、商丘等市。全省平均降雨量85毫米,平頂山市單日最大點雨量葉縣孤石灘雨量站305毫米,南陽市單日最大點雨量方城縣白秀溝雨量站269毫米。此次降雨過程中,河南省依靠山洪災害防治縣級非工程措施項目建立的防御體系,深入落實“監測到點、預警到鄉、預案到村、責任到人”的防災抗災機制,在迎戰第一個強降雨的斗爭中首戰告捷,取得了顯著成效,山洪災害防治縣級非工程措施項目初步發揮效益:一是雨水情監控及時。利用全省3391個雨水情監測站點提供的實時監測信息,各地通過縣級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隨時掌握各個鄉鎮的降雨情況,為抗洪搶險搶占先機。7月5日5時20分,平頂山市葉縣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監控到白秀溝、四里店等9個雨量站24小時降雨均超過200毫米時,縣防汛抗旱指揮部立即啟動防汛應急一級響應,為組織搶險救災贏得了時間。二是預報預警效果明顯。葉縣通過監測預警平臺監控到暴雨紅色預警后,于7月5日5時43分向5個鄉鎮及60個行政村責任人發布了預警短信,至12時,全縣2.7萬受危險群眾安全轉移,其中1780人得到妥善安置,全縣無一人傷亡。南陽市內鄉、南召、方城等縣在降雨前,提前將天氣預報信息通過預警短信平臺發送各鄉村責任人;暴雨發生后,及時將降雨情況和預警信息發到所有防汛責任人,起到警醒和指導的作用,大大縮短了動員時間。南陽市在此次降雨中共發布預警短信5910條,安全轉移170人,未出現人員傷亡。三是防御預案和責任制體系發揮了作用。各縣在項目建設中均編制了縣、鄉、村山洪災害防御預案,加上平時制定的防洪應急預案、水庫度汛應急預案等各種防御預案,建立健全了各級行政首長負責制,層層落實了責任,組建了各級防汛隊伍,暴雨山洪發生后,臨危不亂,指揮有序。葉縣、南召等地在組織受威脅群眾安全轉移時,各村組有條不紊,急而不亂,按照預案中的轉移路線組織群眾撤離,避免了人員傷亡。四是防汛視頻會商系統及各類預警設備效果顯著。7月3日上午8時至12時,河南省防辦對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項目建設的縣級防汛視頻會商系統進行了應急演練,并對防汛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平頂山等市隨即召開了所轄縣視頻會議,對迎戰此次強降雨進行了緊急動員部署。省、市、縣三級防汛視頻會商系統為應對此次強降雨提供了有力支撐。7月5日5時30分左右,葉縣縣城變電站進水,全城停電,縣防汛抗旱指揮中心立即啟用了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項目購置的應急發電機,使指揮中心一切設備運轉正常,為啟動防汛一級響應指令的下達提供了保障。南陽市各縣利用項目配發的預警設備超前預警,除通過預警平臺發送預警短信外,各村組使用預警語音廣播315次,使用手搖報警器73次,有效減少了災害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