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燕 劉憶菁 嚴斌泓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及飲食結構的變化,糖尿病已成為危機人們健康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其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1]。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是糖尿病常見慢性并發癥之一,占糖尿病所有并發癥的16.44%[2]。有研究報道[3],糖尿病病人中有 28% 出現周圍神經病變。循證護理(evidence-based nusing,EBN)是謹慎、明確、明智地應用當前所獲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據,并根據護理人員的個人技能和臨床經驗,考慮病人的價值、愿望和實際情況,這三者結合制訂出完整的護理方案[4]。本研究通過調查DPN病人對疾病知識的了解程度、態度及自我保健行為,分析其中的薄弱點并實施循證護理及自我效能護理干預,效果滿意?,F報道如下。
選擇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病人86例,男46例,女40例。年齡30~70歲。符合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診斷標準[5]:踝反射異?;蝓追瓷湔#シ瓷洚惓?針刺痛覺異常;振動覺異常;壓力覺、四肢感覺異常,包括對稱性肢端麻木、刺痛、灼痛或發涼,有穿靴樣或踩棉墊樣感覺等,腓總神經運動神經傳導速度MCV<40 m/s,腓淺神經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CV<42 m/s。排除標準:有嚴重肝功能不全者;有急性并發癥者;需要手術的病人及急性創傷狀態下的病人;合并其他糖尿病性神經病變。將86例病人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43例,兩組病人性別、年齡、病情、治療方面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1 實施方法 科室全體人員參加循證護理知識培訓,并采用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DSES)進行評價。DSES是由臺灣王璄璇女士將其翻譯成中文編制成26個條目,包括飲食控制(6條)、規律鍛煉(4條)、遵囑服藥(3條)、血糖控制(4條)、足部護理(5條)和預防及處理高低血糖(4條)6個分量表進行評價。以Likert 5點計分。評分:1分=完全沒有把握;2分=有二分把握;3分=五分把握;4分=有七八分把握;5分=完全有把握。該表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由護士長與管床護士負責實施和檢查。對照組按常規健康宣教,護理干預組采用循證護理并將發揮病人自我效能理念融入其中,為期1個月。
2.2 評價方法 (1)比較病人出院時空腹血糖和住院時間。(2)出院時采用生命質量調查表WHOQQL-10量表[6]進行評價,健康教育覆蓋率和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均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進行評價。(3)干預前后病人自我效能得分的比較。
2.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或重復測量資料的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的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3.1 兩組病人出院時血糖、住院時間比較(表1)
表1 兩組病人出院時血糖、住院天數比較(±s)

表1 兩組病人出院時血糖、住院天數比較(±s)
注:1)為 t′值
組別 例數 空腹血糖(mmol/L) 住院時間(d)對照組護理干預組t值P 43 6.76 ±10.28 26.00 ±1.94 43 6.53 ±0.34 17.80 ±1.03 3.4242 24.48061)值0.0010 <0.05
3.2 兩組出院時健康教育覆蓋率、護理工作滿意度及WHOQQL-10總分比較(表2)

表2 兩組出院時健康教育覆蓋率、護理工作滿意度及WHOQQL-10總分比較
3.3 干預前后兩組病人自我效能得分比較(表3)
表3 干預前后兩組病人自我效能得分比較(分,±s)

表3 干預前后兩組病人自我效能得分比較(分,±s)
內容 干預組(n=43)對照組(n=43) t′值 P值99.35 ±2.29 77.72 ±5.28 24.645 <0.05飲食控制 27.05 ±2.51 15.00 ±4.10 16.4369 <0.05規律鍛煉 18.19 ±0.76 10.88 ±0.46 53.9583 <0.05遵醫囑服藥 12.76 ±0.52 9.43 ±0.87 21.5442 <0.05血糖監測 18.19 ±0.76 10.84 ±0.44 54.883 <0.05足部護理 22.69 ±0.66 17.30 ±2.92 11.8065 <0.05高低血糖預防處理總自我效能18.28 ±0.66 11.57 ±1.38 28.764<0.05
4.1 護理干預措施 確定DPN病人存在的健康問題,通過溝通,了解病人的基本情況,收集資料,找出病人急需解決的健康問題。根據問題進行文獻查詢,尋找實證并付諸臨床實踐。在病人入院以后的1周內,由主管護師以一對一的方式進行健康教育。
4.1.1 飲食循證護理 (DCCT)和(UKPDS)已證實[6],糖尿病同樣可以從飲食控制中獲益并強調飲食控制應當個體化。糖尿病病人切口不易愈合,為加速愈合,食物中必須有充足的蛋白質[7]。護理上根據病人的體重指數、血糖、血脂及周圍神經炎發生的情況進行飲食控制,積極給予精細優質蛋白的補充,如瘦牛肉、魚肉等。
4.1.2 心理循證護理 糖尿病周圍神經炎病人由于患病時間長,擔心疾病不能治愈,加之,局部疼痛及沉重的經濟負擔嚴重影響著病人的情緒,護理人員詳細了解病人家庭背景及性格特點,揣摩其心理變化,有針對性地實施心理疏導和調試。病人疼痛時,以認知療法結合音樂療法來干預疼痛強度[8]。
4.1.3 運動循證護理 糖尿病病人發病的一個環境因素是運動不足。針對病人個體情況制訂運動方案,有利于控制血糖,減緩周圍神經炎的發生。病人在選擇運動方式時要考慮年齡、身體狀況等因素,可選擇步行、打太極等。運動強度以心率為指標,60%的最大攝氧量時心率(次/min)=170-年齡(歲),由病人自行安排活動時間,做好準備活動及安全措施,避免空腹運動,運動后出現胸悶、心慌、大汗及次日感覺疲勞、影響食欲等,則應減小運動量[9]。
4.2 自我效能訓練 (1)在進行自我管理過程中,幫助DPN病人設置合理目標,盡量從小的、容易完成的目標開始,完成后給予正面鼓勵,并根據計劃不斷增加和更新目標,這樣可使病人不斷積累成功體驗,有利于增強信心,提高自我效能。(2)選擇治療效果比較好的DPN病人作為榜樣,組織病人加強交流,相互傾訴在治療過程中的感受,讓初治療的病人從治療效果較好的病人身上看到希望。個體可通過觀察他人行為、傾聽他人敘述或觀看錄像等途徑積極學習,自我效能很容易受到相關榜樣的影響。(3)護理人員學會用溫和的態度和取悅他人的方法說服病人,讓病人相信他們有能力戰勝疾病。在健康教育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善于發現病人所取得的成績和進步,及時給予肯定、表揚和鼓勵,并幫助病人解決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4)成功的喜悅、失敗的悲傷都會導致病人自我效能發生變化。在護理中,特別注意保持DPN病人良好的心理狀態,同時鼓勵病人家屬積極參與,協助安排病人的日常生活,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
4.3 循證護理的意義 循證護理以臨床實踐中的護理問題為出發點,是護理人員在計劃其護理活動過程中,將科學的科研結論與臨床經驗、病人需求相結合,獲取實證,并獲得最高質量的護理結果[10]。本研究通過評估病人身心存在問題及病情發展情況,提出護理診斷,選擇最佳護理依據,循證制定自我保健措施,實施護理干預,并增強自我管理的能力。表2顯示,通過干預,病人對護理的滿意度、健康教育覆蓋率均明顯提高,使傳統護理經驗向現代護理科學發展,從而提高病人的生命質量[11]。表3顯示,大多數病人處于中等以下水平,說明DPN病人的自我效能水平不理想。通過循證護理和自我效能護理聯合干預后,干預組各單項自我效能分值均有明顯升高,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總之,通過循證護理和自我效能的聯合干預,能有效解決病人的許多健康問題,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改善其生命質量,提高臨床護理質量和護理效率。護理人員在循證思想和自我效能理論的指導下,展現了更多的理性思考,使護理工作更加科學。
[1]孟 聽.糖尿病教育進展[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6A):27.
[2]張延群.2080例糖尿病病人證候與并發癥相關性流行病學調查[J].上海中醫藥雜志,2000,34(1):23 -25.
[3]唐遠山.糖尿病足的辯證治療[J].四川中醫,2001,19(1):11-12.
[4]劉愛英.循證護理理論在護理實踐中的應用[J].基礎醫學論壇,2009,13(21):633 -634.
[5]萬巧琴.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的信度及效度研究[J].護理研究,2009,6(23):1589 -1590.
[6]Turnerrc.Glycemic-control-withdiet,sulfonylurea,metformior insuli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progressive requirement for multiple therapies(UKPDS 49).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UKPDS)Group[J].Jama,1999,281(21):2005 -2012.
[7]葉山東,朱禧星主編.臨床糖尿病學[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223 -237.
[8]施耀方,吳嘉維,鄒建英,等.糖尿病足潰瘍的循證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13):1244 -1245.
[9]盛俐君,李 瑋.運動干預對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生活質量的影響[J].上海護理,2009,9(5):9 -11.
[10]王斌全,李 潔.循證護理的發展[J].護理研究,2007,21(13):1221.
[11]周翠屏,蘇飛群,黎水蓮,等.健康教育對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J].全科護理,2009,7(5A):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