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巍
(黑龍江省龍建路橋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齊富公路嫩江大橋全橋長1 618.12 m;齊齊哈爾和富拉爾基兩側引橋分別采用6×30 m和32×30 m的預應力混凝土簡支轉連續箱梁;主橋采用三向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結構,其跨徑布置為41 m+6×65 m+41 m=472 m。
1.1.1 結構形式及特點
(1)主梁高度
主橋箱梁采用單箱單室斷面,主跨墩頂高度為4.0 m,跨中高度2.0 m,其間的梁高在縱橋向按二次拋物線變化,拋物線方程為Y=0.002 338×2+2.0。
(2)箱梁截面細部尺寸
箱梁全寬12.0 m,其中底板寬6.10 m,翼緣板長度為2.95 m;翼緣板厚度端部為0.18 m,根部為0.7 m,其間按直線變化。底板與腹板相交處設置0.35 m×0.35 m的承托。
箱梁的頂板厚度為0.28 m;腹板在跨中12 m范圍內為0.50 m,向支點方向依次過渡為0.50 m、0.70 m;底板厚度在跨中為0.30 m,在墩頂根部為0.6 m,其間按2次拋物線變化。
兩幅箱梁在全幅中心線處現澆50 cm寬橋面板后連成整幅橋。
(3)節段劃分
每個T墩包括七種節段(0~6號),每節箱梁底按直線變化。箱梁懸澆長度為4~5 m,詳細的節段長度及重量見相關圖紙。合龍段長度中跨為3 m,邊跨為3 m,邊跨現澆段長度為6.78 m。
1.1.2 設計標準
公路等級:一級公路,設計行車速度80 km/h。
汽車荷載等級:公路—I級。
橋梁橫向布置:主橋全寬24.5 m,雙向四車道,橫向布置為:0.5 m(防撞護欄)+23.5 m(行車道)+0.5 m(防撞護欄)。
設計洪水頻率:P=1/300。
通航標準:Ⅳ級航道。
地震作用: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系數0.05 g。
橋面橫坡:行車道雙向2.0%(超高范圍內除外)。
設計基準期:100年。
設計安全等級:一級。
環境類別:Ⅱ類。
根據嫩江大橋主橋施工圖設計,主橋上部結構施工過程概略如下。
(1)首先完成基礎、承臺及墩柱的施工,在支架上現澆0#梁段,并且張拉相應預應力鋼束。
(2)在0#塊上墩身兩側對稱拼裝懸澆掛籃,進行掛藍壓載測試后,對稱懸澆1#梁段混凝土,對稱張拉1#塊梁段內相應鋼束。
(3)掛籃前移,墩身兩側對稱懸澆2#梁段,對稱張拉2#梁段內相應預應力鋼束。
(4)以此循環,直至完成最后一個懸臂澆筑梁段(即6#梁段)的施工。
(5)在6#、14#墩旁搭設現澆段支架并預壓,在支架上現澆直線段混凝土。
(6)拆除各跨梁端掛籃,并安裝合龍段吊架,并在各兩端進行配重。
(7)在滿足合龍溫度和標高時,進行合龍段勁性骨架的合龍,并張拉相應合龍段內的預應力鋼束。
(8)安照由邊跨至中跨的合龍順序依次合龍邊跨、次邊跨、次中跨,最后為中跨。
(9)進行橋面系(橋面欄桿、橋面鋪裝)施工。
(1)連續梁不同于剛構,在施工期間,連續梁主梁是通過預應力鋼絞線同中墩連接,形成剛性鉸;但實踐中均表明,該中連接方式,在大懸臂下仍可發生少量轉動;因此,在主梁懸澆施工期內,應對墩頂主梁的轉角進行嚴格檢測。
(2)在上部結構施工期內,最多將會有7個中墩同時施工,16個掛籃同時進行施工(該橋為左右分離式結構),而每個掛籃都具有其各自的變形量;因此,該橋施工監控中高程數據(梁端撓度和掛籃變形)的測量、傳遞及整理將是比常規三跨式連續梁懸臂施工監控更為煩瑣的工作。
高程控制是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施工控制的主要內容之一。
需要在各個梁段端部設置高程觀測點。
在0#梁段的墩頂中心及梁端設置高程測點,在1#~6#梁段的梁端設置高程測點,在現澆段的梁段設置高程測點。
在梁段立模期間,在掛籃底板上共設三個高程測點,由道路中心線向兩側依次編號為1、2、3。
梁頂高程測點沿橫橋向布置成五個,由道路中心線向兩側依次編號為 1、2、3、4、5。
高程測點是由φ25~φ32的螺紋鋼筋做成,每個鋼筋段長度為13~18 cm,埋入混凝土內8~13 cm,保證露出混凝土表面5~6 cm;切忌高程測點露出混凝土表面過長,以免在后續施工過程中發生彎折變形。
在施工過程中,需要對每個施工階段下的已有高程測點進行測量、記錄;在測量時要完整記錄測量時間和大氣溫度,并及時匯總于《高程測量匯總表》中。
以施工3#梁段為例,詳細說明懸澆過程中的高程測量。
(1)2#梁段施工完畢,掛籃前移就位,準備施工3#梁段。
(2)根據施工控制指令,對3#梁段的掛籃底板高程進行立模放樣,依次放樣并記錄底板1#、2#、3#測點高程;測量并記錄該中墩上3#梁段以前的各梁段的頂板高程(每個梁段均有5個測點)。(在3#梁段鋼筋綁扎完畢后,混凝土澆注前應再次復核底板高程測點高程)
(3)澆筑3#梁段混凝土,待養生完畢后、張拉預應力前,測量3#梁段底板1、2、3#測點高程,頂板1~6#測點高程;記錄頂板各測點鋼筋露出混凝土表面長度——實測螺母系數h0,并計算螺母系數h:
h=該階段實測高程—(該階段實測底板高程平均值+該測點高程設置系數)。
梁頂板實測高程=測點實測高程—該測點相應的螺母系數。
在該施工階段內需要測量并記錄該中墩上3#梁段以前的各梁段的頂板高程(每個梁段均有5各測點)。
(4)3#梁段張拉預應力完畢后,測量3#梁段底板1#、2#、3#測點高程,頂板1#~6#測點高程;測量并記錄該中墩上3#梁段以前的各梁段的頂板高程(每個梁段均有5各測點)。
(5)3#梁段施工完畢,掛籃前移、準備施工4#梁段。
嚴格按照上述測量方法及步驟,對主梁在懸澆過程中的高程進行檢測,直至在懸澆施工完畢。
對于懸澆施工完畢后的各后續施工階段,只需對該施工階段結束后的主梁頂板高程進行詳細測量,同樣記錄時間、溫度,并及時匯總于《高程測量匯總表》,直至橋面二期鋪裝前工況。
(1)各懸澆梁段立模前,應首先核對已完成最大梁段前段高程值(例如:準備施工5#梁段,則需要核對4#梁段的高程值),若該高程值的實測值和理論計算值偏差較大,則應立即停止立模,分析問題,找出原因,然后方能合理立模。
(2)各立模標高均為理想溫度下高程,未計入溫度偏差影響;因此,在實際立模過程中,在使用絕對高程進行立模的同時,應該兼顧梁段間的高差;必要時可采用梁段的相對高差立模。
(3)及時比對主梁在各施工階段下的實測高程和理論計算高程,當出現較大偏差時,應該及時分析,找出原因,迅速調整,合理指導后續施工。
(4)在進行螺母系數計算時,應該確保實測螺母系數h0與計算螺母系數h的偏差不能大于±1.5 cm,若偏差超出此范圍,應考慮模板變形不一致的影響(側模與底模、內模與底模),在后續階段及時調整。
總之,高程檢測是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施工控制的主要工作內容之一,也是重點工作和關鍵工作之一。由于高程數據直接參與結構的預測與分析,它不僅是進行結構狀態預測的主要參數,更是進行結構參數識別的主要基礎;因此,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橋梁施工控制過程中,必須認真做好高程測量工作。
高程數據測量準確、真實。
高程數據處理正確、及時。
后續高程數據調整合理、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