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先
(忻州公路分局)
在橋臺背填筑施工過程中,要做好質量控制首先要進行質量檢測,以把握控制要點,以及控制目標。質量檢測的首要變量是臺背回填質量壓實度,在國內相關材料要求在95%以上,其檢測方法主要有輕型觸探法或灌砂法。其中輕型觸探檢測法,需要對每個橋臺每半幅每一填筑層逐層檢測其頻率并加密檢測;而灌砂法需要先在室內測試砂的密實度,再用紅磚砌長、寬、深度分別為3m、2m和2m的池子,接著按照標準密實度逐層填砂;還可以兩法并用,通過兩者的對比試驗分析其數據關系;進而確立質量控制的指標,即為基坑壓實度、填筑層厚度、回填材料質量。
通過對比試驗結果可知,基坑壓實度隨著其分布位置不同,壓實度指標也不同;一般來說下部的壓實度要滿足設計地基承載力要求(≥90%),內部的壓實度要滿足路基相應壓實度要求(≥93%),上部的壓實度要滿足設計要求(≥95%);而相應的填筑層厚應該小于或等于15~20cm;回填材料的CBR值要大于或等于8%,粒徑應該小于或等于5~10mm;并根據試驗確定最大干密度,按照設計要求確定液塑限;再將這些控制指標作為質量控制的標準。
根據質量檢測結果,我們發現臺背填筑施工質量控制要點應該是貫徹整項工程的,具體地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填料質量的控制,首先是填料的選擇應該選用透水性良好、沉降完成快、易壓實、后期壓縮變形小的天然砂礫的材料進行施工,同時還要注意按規定的標準來配置其細料的含量。二是橋頭路堤的排水、防水的封閉式防護工作,保證防護工程基礎的穩定性,防止土體移動以及水土流失,從而保持路堤的穩定性。三是采用抗拉較高、水穩性好的新材料加固路堤,約束路基,增加土基的整體回彈模量,防止土基和基層產生裂紋時輻射到路面面層上,從而增加路基的整體強度。四是依據橋頭路堤填土高度及實際沉降差的大小來設置橋頭搭板。五是合理安排施工工期以減少施工后沉降差。六是通過細節處理優化設計方案,改善施工質量;如采用箱形截面涵洞使結構物整體性強、剛度大,以及采用筏基來擴大承載面積,或者選擇有填料的暗涵式結構避免橋頭跳車,或采用U型橋臺杜絕路堤擠壓并防止沉降差,保證基底不出現不均勻的沉降。七是填筑前做好排水措施,確保壓實效果。八是運用有效的壓實技術如路線方向壓實、填筑分層壓實等。九是通過擊實試驗確定出最大干密度并在實際檢測時根據礫石含量多少進行修正。
橋涵構造物臺背回填過程的質量控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路基填土質量控制,為了保證其與臺背回填的結合界面的密實度,應盡量在不致引起對橋臺涵洞身產生過大土壓力的情況下進行施工,且填土壓實范圍應距墻背1.0~1.5m。
二是反挖成型質量控制,主要是通過采用挖掘機配合人工修整對臺背范圍的路基填土進行一次反挖成型,把設計所要求的斷面尺寸作為開挖尺寸,將挖成路基填土和臺背回填的結合部位階梯狀臺階,來保證其密實度。臺背反開挖過程中,臺階側壁應最先用小型平板夯夯實再開挖,徹底清理路基土,以保證密實度
三是填筑厚度的質量控制,在臺背回填過程中可根據使用材料合理分層填筑采用水撼法進行回填,還要注意:當使用碎石、砂礫土等透水性材料時,分層厚度應保證15~20cm,使用粗砂時,分層厚度應保證在50cm以下。
四是回填壓實質量控制,主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首先在橋涵臺背施工時用不易掉色材料做標記以控制層厚。在支撐梁及蓋板安裝完成且混凝土強度達到70%以上后,方能進行對稱回填;而且要在臺背回填完成后,再將基礎施工轉為反開挖施工。其次施工時采用“水密法”搗實回填砂,并采用抽水機進行面層澆水使其飽和,有規律地垂直插入振動棒進行梅花布點振搗,且快插慢拔(拔出時間30s最好),砂面層無自由水時,用平板振搗器沿臺背縱、橫向各拖振一次。
用碎石土填筑時要嚴格控制層厚。再次臺背填土施工中多采用采用壓路機縱、橫向碾壓壓實,注意控制壓路機離臺背50cm左右以避免碰撞,未碾壓部分采用小型壓路機夯實。最后“死角”處也是質量控制的重點,如臺身墻有泄孔要設置排水盲溝,反開挖成型后要碼砂袋圍堰,并將橋涵身沉降縫、拉桿洞眼等用水泥砂漿填塞密實。
回填后質量控制工作必須在隱蔽工程驗收合格后進行,要做好施工記錄:用紅漆在橋臺背左、中、右都要標明壓實分層標記及回填層數編號;建立臺背回填的臺帳,內容包括樁號、材料名稱、日期、質量(層厚、范圍、壓實度)等以備工程效果檢測和質量監控。
橋涵工程質量是公路建設工程質量控制的關鍵因素之一,其質量好壞關系到公路建成后的運營和公群眾的切身利益,為此橋涵工程質量控制應引起公路建設中各有關方的高度注意。
[1] 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J041-2000)[S].
[2] 胡大琳.橋涵工程試驗檢測技術[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