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贏,甄 李
(泰來縣國土資源局)
我國的土地資源都是國有化,土地本身是自然的資源,但是,自有人類以來特別是人類創造了工業文明以來,即使是自然的資源也變得不那么自然了。人類改造和利用自然資源的能力不斷增強,破壞國有土地自然資源,干擾土地資源的用途也如影隨形,造成大氣,水,生物等各要素的不協調,推動著土地使用向既不利于自然,又不利于人類,諸如旱澇等自然災害,甚至威脅到人類自身的生存和安全的方向變化。
據預測,未來的世紀世界人口將增加到將近100億,其中幾十億人口將生活在城市圈范圍。將有500多個百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很多城市達到1000萬人以上人口。首次出現居住在城市的人口比居住在鄉村的人口還多。城市人口、地域規模、城市的生存環境和新世紀國土資源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是當今世界的最熱門話題。
現代文明和社會進步的重要資源是國有土地資源,同時也是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載體。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建設快速的發展,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人口的急劇膨脹,在不同程度上許多城市出現了建筑用地緊張,生存空間非常的擁擠,交通的堵塞,基礎設施落后,生態失衡,環境不斷惡化等問題,給人類居住的條件帶來很大影響,同時也制約了經濟和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已經成為現代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障礙。如何治理土地緊張,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達到經濟與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成為我們迫切解決的重要課題。
國土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是經濟高速發展和生存空間容量的迫切需求的客觀需要。其標志是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和土地價值的急劇升值。發達國家開發國土資源的歷史表明,當各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一定比例時,國土資源與可持續發展問題將更加得以重視。我國人口眾多,土地資源短缺,僅為世界水平的1/3。我國一些大城市人口眾多,交通擁擠,環境污染的程度不亞于發達國家。當時經濟高速發展的城市。進人新世紀,我國大城市地價急劇上升。發達城市土地價格達到每平方米萬元以上,城市中心地段的土地價格更是飛漲。因此土地費每平方米造價已大大超過每平方米的建筑造價。我國城市土地資源的開發需要支付大量土地費用。造成土地資源緊張。面臨著國有土地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嚴峻問題。合理的進行國有土地的規范管理,有效的進行開發、利用國有土地既能能夠有效地緩解城市發展與我國土地資源緊張的矛盾,又能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對有效的利用生存發展空間具有及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國有土地和土地礦產資源一樣,都是人類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它的開發和利用應作長期認真的規劃管理,以確保這種自然資源不被破壞,或由于不適宜的使用而被浪費。國土資源問題不僅事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且事關人類的可持續生存。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和持續增長的態勢在短時期內難以改變,將長期面臨資源稀缺的壓力。有研究認為,中國人口已接近資源所能承載的限度,水資源、土地資源和能源是最大的制約因素。雖然高新科技發展和知識經濟社會可能帶來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發展,但是一切科學技術都需要同物質資源相結合才能增加社會財富。更何況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對各種自然資源的依賴程度更高。我國國情及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特點,決定了長期以來主要是依靠本國的資源開發來發展經濟。我國經濟建設的各項成就大都是在對國土資源開發利用的基礎上取得的。
一方面是客觀的資源條件決定了我國國土資源的嚴峻形勢,在人口不斷的增長以及經濟發展的壓力之下,我國國土資源短缺的狀況日益突出。另一方面是人為的國土資源利用不合理、浪費嚴重,以及在國土資源管理上暴露出的種種問題,加劇了資源形勢的嚴峻性。
在如今這個對外改革開放的年代,保證我國取得競爭優勢的必要前提是如何合理的配置和有效利用資源,而且保護和合理利用資源依然是民族振興與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擁有自己獨立的資源開發體系是十分必要的。盡管改革開放已經很多年了,不但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發展,同時也創造了空前的繁榮,即實現了溫飽,同時又為奔小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并且出現了糧食豐裕、產品過剩的一些現象。但對此;我們也需要十分的冷靜,居安思危。我們不能因為現在糧食也夠吃了,鋼鐵、煤礦需要限產壓庫了,我們就可以認為萬事大吉,可以高枕無憂了。這些現象只不過是在特定條件下所產生的,是與我們的產品加工轉化水平低、人民消費水平和生活質量不高的情況有直接的聯系,更是與我國目前爭取到的和平安定國際環境相息息相關的的。一旦這些情況有所改變,資源問題的嚴重性就會馬上凸顯出來。
因此,我們要加強對于國土資源與可持續發展問題,不斷研究和探索,為國土資源長遠開發和利用與可持續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
[1]孫習穩,杜新波.完善土地政策體系促進社會和諧[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07.
[2]郭力君.國內外城市規劃實施管理比較研究[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7.
[3]張尚武.區域整體發展理念及規劃協調機制探索[J].城市規劃,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