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先科
(湖北省遠安縣交通運輸局)
遠安地處鄂西,古稱臨沮,東鄰荊門,西襟宜昌,南聯荊州,北望襄陽,是嫘祖故里,為楚文化發祥地之一。縣域國土面積1 740 km2,山川秀美,林木豐茂,土地肥沃,礦藏豐富,人民生活殷實,民風淳樸,是適宜人居的理想之地。
多年以來,遠安交通運輸系統廣大干部職工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解放思想,搶抓機遇,改革創新,克難奮進,腳踏實地,真抓實干,交通運輸事業得到全面發展,為全縣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截止2011年底,全縣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1 367.327 km(其中一級公路21.576 km,二級公路115.606 km),各類公路橋梁193座6 109.31延米,全縣實現村村通水泥(瀝青)路,初步形成了以荷當公路、宜遠公路、保宜公路3條省道為主軸,以分松公路、遠煙公路、棚馬公路3條縣道以及43條鄉道為骨架,以176條村道為基線的交通運輸網絡。
據調查統計,遠安縣交通運輸系統現有干部職工314人,其中各類專業人才109人,占總人數的34.7%。
交通人才專業結構:工程專業人才19人,占人才總數的17.4%;管理專業人才38人,占人才總數的34.9%;法律專業人才31人,占人才總數的28.4%;其他專業人才21人,占人才總數的19.3%。
交通人才學歷結構:大學專科及以上學歷的98人,占人才總數的89.9%;中專學歷的11人,占人才總數的10.1%。第一學歷為大學專科及以上學歷的11人,占人才總數的10.1%;第一學歷為中專的39人,占人才總數的35.8%;第一學歷為高中或初中的59人,占人才總數的54.1%。
交通人才能級結構:高級職稱人員3人,占人才總數的2.8%;中級職稱人員12人,占人才總數的11%;初級職稱人員36人,占人才總數的33%。
交通人才年齡結構:20~29歲的15人,占人才總數的13.8%;30~39歲的44人,占人才總數的40.4%;40~49歲的41人,占人才總數的37.6%;50歲及以上的9人,占人才總數的8.2%。
遠安縣是一個偏遠的山區縣,公路運輸是唯一的運輸方式,境內沒有高速公路,也沒有國道。長期以來,由于受區位劣勢和全縣整體不對外開放的影響,公路交通發展比較滯后。目前全縣公路通車總里程為1 367.327 km,其中一、二級公路137.182 km,占總里程的10%。一方面,交通基礎設施薄弱制約了縣域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工程專業人才嚴重不足導致公路建設部門無法勝任每年1億多元的基礎設施建設任務。遠安縣公路局現有工程專業人才13人,承擔著全縣省道及主要縣鄉道的建設、養護和管理任務。每年年初建設計劃下達后,項目專班很難推舉一位素質高、能力強、能獨當一面的項目負責人,項目技術人員也不能按崗位職責配備到位,一個技術員往往要擔負起測量、施工、監管、檢測、計量、協調等多項任務,難免顧此失彼,質量也得不到很好的監控。遠安縣農村公路管理局現有工程專業人才3人,承擔著全縣1 100 km農村公路的建設、養護和管理任務。農村公路點多、面廣、基礎條件差,施工隊伍水平不高,資金投入不足,加上管理人員缺乏,造成質量監管難度更大。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對交通運輸的要求和愿望也在不斷提高。交通運輸事業不僅要有量的增長,還要有質的飛躍。交通基礎設施既要優質通暢安全,還要經濟舒適美觀。與社會發展相適應,交通運輸事業發展必然對對科技與管理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遠安交通運輸系統各類專業人才共有109人,管理與法律專業人才約占2/3。這類人員主要從事的是管理崗位、交通執法崗位、費收崗位。由于許多職工長期從事單一的工作,且學習方向單一,形成目前單技能人才多,大多屬于簡單操作應用型,能夠在公路建設與養護管理方面有開拓性、創造性、先導性的人才較少,管理能力強、專業水平高、綜合素質好的復合型人才缺乏。國家實行稅費改革后,遠安縣組建了農村公路管理局和交通物流發展局,原從事公路養路費征收的45名人員全部轉入到新的崗位,從事農村公路管養或物流發展工作。為適應新的崗位,轉崗人員只好從頭學習新的業務知識,各項工作從零起步,新機構需要經歷一段時間的摸索后才能正常運轉。
在全縣交通運輸系統314名干部職工中,各類專業人才占總人數的34.7%,其中路橋專業人員僅占6.1%,高中級職稱人員僅占4.8%,形成了技術型人才不足、管理型人才嚴重積壓的不正常局面。同時,第一學歷為大學專科及以上學歷的僅有11人,大部分人員是通過自學、函授、電大等形式取得的第二學歷,由于受諸多主客觀因素制約,理論水平與全日制大中專院校的正規畢業生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部分技術人員知識老化,信息閉塞,疏于學習和培訓,工作上大都依賴于過去的書本知識和所積累的經驗。隨著日新月異的新技術、高科技的廣泛應用,一部分人才的素質不能滿足現代交通運輸發展需要,提高交通人才隊伍的綜合整體素質迫在眉睫。
(1)對交通運輸的核心工作認識不足。交通運輸的核心工作是基礎設施建設,而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充實的技術力量作支撐,所以技術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應當成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好抓實。(2)對交通人才隊伍建設工作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認為公路建設和養護是主業、硬指標,不抓不行,而人才隊伍建設周期長,是軟道理、無指標,可抓可不抓。(3)對交通人才的作用和人才隊伍建設的戰略意義認識不足,認為交通運輸工作不是高科技研究,而是常規性業務工作,本科生能干,專科生能干,中專生、高中生也能干,并且本科生不一定干得比中專生好,沒有必要下大力氣抓人才工作。
遠安屬邊遠山區縣,公路建設養護任務繁重,技術人才長期在建設養護一線工作,條件和環境艱苦,然而各種福利待遇與社會上其他單位、行業相比,工資待遇偏低,難以調動人才隊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年齡大的愿意休息,年輕的愿意出去干,造成一些專業人才受社會的影響外出流失。近幾年來,全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時期,技術人才成了香餑餑、搶手貨,工資待遇也水漲船高。據調查,高速公路建設工地上,一名普通技術員的月工資約3 000元,工程師的月工資約6 000元,工程部長或測量隊長的月工資約8 000~10 000元,但遠安縣交通技術人才的月工資不足2 000元。
近幾年來,全縣交通運輸系統在選拔任用人才方面雖然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通過組織部門引進了一批大學畢業生,但制度措施還不夠完善,運行機制沒能很好地發揮作用,很難留住人才。在人才的管理體制上,仍然沿用計劃體制下的那一套,總是按一定程序報批,按一定崗位、級別定薪酬,難以很好地發揮自主權。
各級各部門要把提高人才素質和能力作為一項長期工作,關心愛護專業人才,倡導良好的學習風氣,支持和鼓勵他們參加各種教育培訓,努力實現素質教育向素質能力教育轉變,補充知識向培養能力轉變,最終達到提高理論水平、提升工作效能的目的。要結合遠安實際,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人才培訓教育,有重點的選拔一批思想素質好、工作責任心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優秀人才,通過到重點培養、進修或外出考察、學習等方式,創新思想觀念,更新知識結構,提高素質水平,造就一批優秀骨干人才。
各級各部門要針對交通運輸行業人才隊伍現狀,建立和完善人才隊伍建設與管理機制。在人才開發上,要樹立科學的選人用人觀,從全面、客觀、準確、公正出發,立足于挖掘現有人才資源,加強培養和再教育,既要有數量,又要有質量,年齡要形成梯隊,學歷層次與專業結構類型要合理分布,要任用適位,用人所長,讓人才放手作為,避免浪費人才。在人才引進上,要不拘一格,創新思路,辯證引才,要充分認識遠安的區位狀況和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期望,適當降低技術型人才招錄門檻,只要招得來,留得住,干得好,優秀的高職生、大專生都可以引進。在人才管理上,要完善競爭激勵機制,以全面推行聘用制和建立崗位責任制為重點,創新人才管理體制,堅持公開、公平、務實原則,探索一條符合交通運輸行業特點的人事管理新路子,構建一個人才競爭、激勵平臺,充分發揮人才在公路建設與養護管理中的主觀能動作用。
各級各部門要認真研究制定人才隊伍發展規劃和具體實施措施,在人才使用和留用上下功夫,主要是對交通人才在工資待遇、社會保障、收益分配等方面要采取切實可行的優惠政策。重點是按照行業特點提高人才的工資待遇和各種補貼、福利,增強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同時,要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以人為本,不能一概求全,努力營造一種“不求所有,但求所為,人盡其才、才盡其能”的良好環境和氛圍,以保證交通人才不流失,使其扎根遠安,安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