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鵬(信陽市江淮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監理站)
□夏小川(信陽市水利局)
吳堂水庫除險加固工程設計
□李 鵬(信陽市江淮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監理站)
□夏小川(信陽市水利局)
吳堂水庫為均質土壩,此次除險加固針對水庫現狀及安全評價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上游壩坡采用混凝土襯砌,壩體設置深層水泥土攪拌樁防滲墻的加固方案,解決了壩體滲漏安全問題,溢洪道澆筑混凝土寬頂堰控制水流,并增設消力墩等消能工,解決了泄洪安全問題,輸水洞進口重建豎井式閘室,解決引水灌溉問題,除險加固后,消除了多年的安全隱患,水庫發揮了工程效益。
均質土壩;除險加固;溢洪道;豎井閘室
吳堂水庫位于河南省羅山縣莽張鄉蔡店村,在淮河流域竹竿河支流上,控制流域面積16.6km2,總庫容379.10萬m3;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兼顧水產養殖等綜合利用的?。?)型水庫。主要建筑物有大壩、溢洪道、輸水洞等。
大壩為均質土壩,壩長522m,頂寬2.9~4m,無防浪墻,壩頂高程75.40~76.00m,為土路面,最大壩高12.7m。上游坡為干砌石護坡,下游為草皮護坡。
溢洪道為開敞式土渠,進口堰頂高程72.10m,寬26m,凈寬20.6m,長7.7m,堰頂最大下泄流量101.70m3/s。堰后為明渠,長87m,底部高程71.10m,下游接15.8m長陡坡段,底板為混凝土護砌,陡坡段下游為消力池,池長9.5m,池深0.4m。陡坡段、消力池邊墻均為漿砌石結構;輸水洞全長18m,設計流量1.55m3/s,進口設有鋼筋混凝土提升式平面閘門,安裝30kN手搖螺桿式啟閉機。
水庫于1955年建成,大壩在50多年的運行中,經濟效益顯著,累計供水0.6億m3,對下游防洪和地區國民經濟發揮了重大作用。但目前壩體滲漏嚴重,上游護坡斷裂、空洞、坍塌,溢洪道泄洪不暢,輸水洞進口閘門等問題嚴重,年久失修無法正常啟閉。
水庫庫區及壩址區地貌上屬大別山山前波狀平原,兩岸崗丘高程在70.90~78.40m之間,相對高差小,坡度平緩。壩體為人工填土,壩基為第四系全新統及更新統沖洪積低液限粘土。經室外注水試驗,壩體平均透系數為1.51×10-4cm/s,屬中等透水性,壩基平均滲透系數為1.87×10-5cm/s,屬弱透水性;由試驗成果并結合現場勘察,壩體填土材料以低液限粘土為主,夾灰色耕植土,填土較雜亂,厚度不均一,施工壓實不均勻,鉆進過程中縮徑嚴重,壩體填土合格率45%。綜合判定壩體填筑質量較差。
3.1 大壩護坡損毀及壩坡穩定安全系數不滿足規范要求
大壩上游坡比1∶1.5~1∶2.8,混凝土護坡現已經斷裂、風化、空洞,坍塌嚴重;下游坡面嚴重變形,呈上陡下緩、凹面曲線形,坡比為1:1.25~1:2.86,經復核,上下游壩坡安全穩定系數均不滿足規范要求。
3.2 壩體及壩基滲漏
壩體填筑質量差,滲透系數較大,下游坡散浸,局部壩腳沼澤化,有可能發生滲透破壞,已影響到工程的正常運用。
3.3 下游坡無排水設施
大壩下游壩坡為草皮護坡,無排水反濾設施,浸潤線逸出點較高,壩體有可能發生滲透破壞。
3.4 壩頂路面為土路面,凸凹不平,雨天難以通行。
3.5 未設置滲流及沉降等觀測設施、管理設施不完善。
壩體滲漏處理采用深層攪拌樁防滲墻,處理范圍樁號0+000~0+522,全長522m,沿壩軸線布置,攪拌樁防滲墻頂部高程為75.10m,底部深入壩基低液限粘土頂部以下1.0m,攪拌樁直徑為50cm,樁距40cm,樁與樁搭接長度10cm,最小成墻厚度為0.3m,水灰比1.5∶1,水泥土中水泥摻入比為12%。
由于上游護坡損毀嚴重,且壩坡不規整,本次除險加固將上游混凝土及干砌石護坡全部拆除,按設計坡比1∶2.5進行整修后,采用厚0.15m的C20混凝土,0.15m厚的砂石墊層重新護坡。護坡范圍為全壩段,由死水位69.92m護至壩頂75.50m。護坡分縫規格為3m×3m,縫中填塞無砂混凝土,縫下鋪設30cm寬土工布。
壩頂路面設計高程為75.50m,混凝土路面寬2.7m,采用20cm厚的C20混凝土硬化,下鋪設20cm厚的10%水泥穩定石屑層,在壩頂路面兩側設0.150m×0.60m(寬×高)的C20混凝土路沿石,埋深40cm,正對壩坡橫向排水溝處預留排水缺口。
本次除險加固工程設計擬對下游壩坡按設計坡比進行培厚整修加固。首先清除壩坡表面的有機質類土,平均清基厚0.50m。清基完成后,重新回填,整平后達到設計坡比1∶2.5。壩坡回填土壓實度要求達到0.96以上,回填密實后,統一鋪設草皮護坡。
為使壩體滲水能順利排出,防止發生滲透破壞,擬在樁號0+136~0+491壩段下游壩坡處設置貼坡排水。設計貼坡排水頂部高程為71.50m,材料由內至外依次為0.20m厚粗砂墊層、0.20m厚碎石墊層、0.30m厚干砌塊石。
大壩下游坡設置縱橫向排水溝。在下游回填部分與原地面交線處及壩腳處各設縱向排水溝1條,斷面尺寸為0.40m×0.40m,采用C20混凝土澆筑,邊墻及底板厚均為0.15m。同時,沿壩軸線每隔50m設一條橫向排水溝,壩體與山坡結合處設橫向排水溝,斷面尺寸為0.30m×0.30m,采用C20混凝土砌筑,邊墻及底板厚均為0.15m。
溢洪道采用矩形寬頂堰控制水流,長度3.4m,底寬26m,底部采用0.3m的C20混凝土底板護砌。下鋪0.1m的C10混凝土墊層,兩側設置M7.5漿砌石八字墻。經復核,原消力池不滿足規范要求,加設輔助消能工。將原混凝土底板鑿除0.05m厚,新澆筑0.25mC25鋼筋混凝土,并設置φ22錨筋加固,長1m,間距1.5m,呈梅花形布置。消力池前端設置一排C25鋼筋混凝土分流墩,分流墩后3m處設置一排C25鋼筋混凝土消能墩,后端設置C25鋼筋混凝土尾坎。尾坎后為防止沖刷,底部采用0.3m的C25鋼筋混凝土護砌,其下鋪設0.1m厚的C10混凝土墊層,長度5m,并與原尾水渠底部平順連接。同時消力池兩側邊墻拆除重建,采用M7.5漿砌石砌筑,設計墻頂高程為68.35 m,總高5.5m。
進口重建為豎井式閘室,出口增設消能設施。閘室段長5.2m,孔口尺寸定為1.0m×1.0m(寬×高),底板高程為69.92m,控制室底板高程為74.80m。安裝檢修閘門及工作閘門各一扇,配備SYQ-I-5型手動啟閉機兩臺。出口新建鋼筋混凝土消能工。
本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項目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建議盡快進行除險加固,充分發揮工程應有效益。
2012-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