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陽(南陽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南陽市境內長江淮河兩流域5條主要河流共劃定一級水功能區42個(其中保護區11個,保留區11個,開發利用區17個,緩沖區3個),二級水功能區17個(其中飲用水源區5個,工業用水區1個,景觀娛樂用水區2個,過渡區5個,排污控制區4個)。一級區劃河長為1572.6km(長江流域1532.6km,淮河40km),二級區劃河長為120.4km(長江流域105.4km,淮河15km)。本次評價主要涉及一級水功能區中的保護區、保留區、開發利用區,緩沖區及二級水功能區中的飲用水源區、工業用水區、景觀娛樂用水區、過渡區共評價水功能區水質監測斷面38個,評價河長1542.3km(其中長江流域35個,評價河長1502.3km,淮河流域3個,評價河長40km)。
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氨氮、溶解氧、汞、鉛、鎘、揮發酚、pH、五日生化需氧量、銅、鋅、砷、氟化物、六價鉻、氰化物等16項。飲用水源地增加硫酸鹽、氯化物、硝酸鹽、鐵、錳5項。
評價標準采用《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采用水功能區2011年水質目標類別作為功能區水質評價標準。
評價方法執行《地表水資源質量評價技術規程》(SL395-2007)中“地表水水質評價”與“水功能區水質達標評價”相關條款的規定,以2011年水質目標為達標評價的標準。
用水功能區的水質目標類別進行水功能區達標分析,即水功能區水質好于或達到該區的水質目標類別為達標,否則為不達標。
用水功能區的水質目標類別進行水功能區達標分析,即水功能區水質好于或達到該區的水質目標類別為達標,否則為不達標。南陽市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狀況見表1。

表1 流域水功能區達標狀況統計表
評價結果表明:全市38個水功能區中,全年達標27個,達標率為71.1%;評價河長1542.3km,達標河長1275.5km,占評價河長的82.7%;汛期和非汛期分別有91.2%和56.8%的功能區達標,達標河長分別占評價河長的98.3%和76.4%。全市評價3座水庫,評價庫容為86.4億m3,3個水情期達標庫容為100%。
全市水功能區水質總體狀況顯示:河流水質汛期優于非汛期,前者達標河長高出后者22個百分點;水庫水質汛期和非汛期沒有明顯的差別。水功能區主要污染項目為:化學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按照水功能區的最高功能進行水質達標狀況的統計分析,分析結果見表2。

表2 南陽市地表水功能區達標狀況統計表
對11個保護區進行評價分析,評價河長700.2km,評價庫容14.1億m3。大多數保護區內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低,水質良好,全年、汛期、非汛期達標功能區個數分別占保護區評價總數的90.9%、100%、81.8%;達標河長分別占評價河長的97.4%、100%、92.0%。
對11個保留區進行評價分析,評價河長702.4km。全年、汛期、非汛期達標功能區個數分別占保留區評價總數的72.7%、100%、63.6%;達標河長分別占評價河長的80.4%、69.7%、53.6%。保留區內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不高,大部分功能區水質良好,但部分保留區由于受到上游城鎮排污的影響,水質不同程度受到污染,非汛期達標率低于汛期達標率。
對3個緩沖區進行評價分析,評價河長49.6km。緩沖區為省與省之間的水功能區銜接區域,一般水質較差,評價結果表明全年達標功能區個數僅占緩沖區評價總數的66.7%,汛期水質較好,達標率為100%,非汛期較低,只有33.3%;3個水情期河長達標率分別為83.9%、100%、73.8%。
對5個飲用水源區進行評價分析,評價河長33.0km,全年、汛期、非汛期達標功能區個數占飲用水源區評價總數的60.0%、100%、40.0%;河長達標率分別為43.9%、100%、33.3%;飲用水源區對水質的要求較高,這次評價該類功能區只有汛期達到飲用水源地規劃水質目標,全年、非汛期水質未達到規劃水質目標。
對1個工業用水區進行評價分析,評價河長4.6km。3個水情期均達標。
對2個景觀娛樂用水區進行評價分析,評價河長9.3km,全年、汛期達標功能區個數占評價總數的50%、河長達標率為32.3%;非汛期未達到規劃水質目標。
對5個過渡區進行評價分析,評價河長43.2km。全年、汛期、非汛期達標功能區個數分別占評價總數的40%、60%、25%;達標河長分別占評價河長的47.9%、66.4%、8.2%。過渡區水質污染嚴重,非汛期達標率低,三期水質均未達到規劃水質目標。
水功能區水質達標分析結果顯示:全市各類功能區中,保護區和保留區、工業用水區水質較好;其次是緩沖區、過渡區、飲用水源區和景觀娛樂用水區;不達標的功能區主要分布在城鎮及經濟發達地區,主要是氨氮、化學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五日生化需氧量、總磷超標;汛期達標狀況好于非汛期。評價成果符合實際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