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彥霞
(衡水學院,河北 衡水 053000)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繼續深入和中國國際地位的日益提升,中國與世界在政治,經濟,文化、商務等各方面的交流日趨深入。整個社會對兼備外語口筆譯能力的人才的需求也隨之增多,特別是口譯人才市場需求日趨龐大,然而口譯人才卻非常匱乏。
解決口譯人才緊缺最直接有效,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學校培養。近年來, 許多高等院校英語專業紛紛開設了口譯課,積極為國家培養口譯人才。但是, 由于我國大學本科口譯教學的時間過短,沒有統一的教學大綱,很多口譯教師對口譯理論和教學缺少研究,目前我國高校英語專業口譯教學還存在不少問題, 口譯人才的培養顯得相對薄弱。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口譯教學定位不明確、課程設置不合理。各級院校應該結合市場需求和本校實際的學生水平及教學資源進行準確的定位。這是各高校外語專業面臨的首要問題。
目前,結合國內市場對口譯人才的需求,口譯教學的目標定位主要有以下三種:一是培養高級翻譯人才特別是同聲傳譯人才。這一目標主要由高翻學院及綜合大學翻譯系的研究生階段來完成;二是培養高級口譯人才中的交替傳譯人才和中級口譯人才為目標;三是以普及并提高大學生口譯能力,努力培養初級口譯人才為目標定位。
一般本科院校應該把目標定在后兩種目標上。換句話說,本科英語專業口譯教學目標應該存在于純粹的語言技能訓練和高要求的職業訓練之間的狀態,培養初中級水平的合格譯員。
結合自身口譯學習和實踐經驗及幾年來口譯課程的教學經驗來講,我發現學生對口譯及口譯教學認知有誤區,主要表現為兩個極端,一是對口譯過分自信,對口譯困難估計不足,對口譯教學的期望過高。他們認為,只要學一兩年的口譯課就可以做高級翻譯,甚至同聲傳譯,可以獲得豐厚回報。這部分學生一旦遇到難度和挫折后就很容意受到打擊,影響對口譯繼續學習的的信心和能力。另外一個極端是對口譯有畏懼心理,認為口譯是高不可攀的技能,是不可翻越的高山,自己永遠學不會,所以在課上就會表現非常消極,不敢說,不去嘗試,學習效果可想而知?;诖朔N情況,明確口譯教學目標,培養多層級口譯人才勢在必行。
一般本科院校外語系按照教育部規定在本科三年級階段開展口譯方向課。雖然基本的口譯理論和技能培訓與翻譯院系沒有太大的區別,但由于授課學時的限制,由于師資隊伍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在課程設置和具體訓練的環節上與之有很大的差距。
立足本校實際情況,立足實際教學設施和水平,我認為一般本科院校應該確定培養中、初級口譯人才的目標,以培養出應用型口譯人才作為口譯教學的培養目標,保證我們的畢業生在畢業之后具備一定的口譯技能和語言知識,能夠承擔基本的日常,商務性的交替傳譯,聯絡口譯的任務,為當地的經濟走出去做出一定的貢獻。
有了這個準確的定位之后,教師采取合適的授課方式和選取合適的授課材料,使教學效果最優化。有了這個準確的定位后,學生有了明確的努力方向,大大提高學習的主動性。有這個準確的定位有利于制定行之有效的培養方案,真正培養出適應社會和當地發展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首先,確立明確的口譯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準確定位有利于教師完善教學。教師可以根據定位,選擇合適的教學題材,教學目標的準確定位還有利于學生在口譯理論的指導下,提高自身的口譯技能。這樣他們既不會好高騖遠,易于受挫,也不會妄自菲薄,失去信心,有利于學生明確方向,提高學習興趣。
其次,課程設置上作出適當調整,優化課程體系。
1.重視語言基礎知識與語言技能課程??谧g,是把語言能力逼向極限,
是要調動所有的知識潛能才能夠承擔的一項任務。沒有嫻熟的雙語知識和技能作為基礎,翻譯能力的培養只能是形同空話。因此要加強口譯教學,必須首先在基礎階段結合口譯特點加強和改革聽、說教學,打下扎實的語言技能基礎。
2.技能訓練應是口譯教學的重點和核心。仲偉合教授針對口譯教學提出
了四條原則,其中第一條原則就是技能性原則, 即口譯訓練應以口譯技能或技巧訓練為中心。在口譯訓練與教學中應該以向學生傳授 “口譯技能” 為主要訓練原則, 輔以不同題材的語篇來強化口譯技能的習得。學生一旦掌握了口譯中通用的技能,通過一定的譯前準備工作則可以從事各種題材的口譯工作。
3.開設實用知識課程,使學生具有廣博的知識面。譯員光有扎實的語言
基本功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掌握豐富全面的百科知識。一方面要要求學生不斷學習,擴充自己知識,另一方面學校也應該盡可能地提供支持,給學生以方便,借助大學本身的輔修課程、選修課等形式,可以讓他們選修或旁聽盡可能多的課程。同時,考察就業市場的情況,根據社會對不同專業人才的需要,列出推薦學生選修的公選課程。
4.結合當地實際,結合當地經濟特長,開設實用知識課程。在口譯教學
中要突出當地特色,直接針對崗位需求,而不要盲目追求“高、精、尖”人才的培養和塑造。特殊情況下,可以根據社會和當地需求適度開設特定領域的專業課。
第三、與當地企業建立長期人才培養關系,給學生實習實踐的機會。口譯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只有在實踐過程中,學生才能知道課堂上學習的技能、理論如何運用才能更好的完成口譯任務,從而提高翻譯質量。
口譯人才的培養是目前社會的需求。各級高校都有責任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口譯人才,但更應該結合自身實際,提出切實可行的培養目標和方案才能更好地完成這一任務。一般本科院校應該立足自身實際與當地經濟,把培養初、中級,能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的口譯人才作為自己的目標和責任。
[1]鮑川運.再議大學本科口譯教學[J].外語教育,2008.
[2]蔡小紅.口譯研究新探——新方法、新概念、新趨勢[M].香港:開益出版社, 2002.
[3]方健壯.口譯教學改革芻議[J].中國科技翻譯,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