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武
(長春工程學院外語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IT 英語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即信息技術英語的簡稱,IT 是隨著高信息、高科技的發展而應運而生的,是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產物,IT 英語也是信息技術發展起來對英語的一個新的要求,IT 英語是我校高職學生大學二年級開設的必修課,高職高專教育的定位是培養應用型的人才,因此英語的教學也要實用,具有應用性,要應用到實際的工作中去。
既然IT 英語注重的是實用性,我們就不能采取大學基礎英語的教學思路,語法教學法或者是“填鴨式”的教學法就不能應用到IT 教學中,應另辟一種制造情景、讓學生主導、教師指導、糾正錯誤的教學方法,實質上就是“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那么什么樣的教學方法能達到這個目的呢?任務型教學法。
任務型教學法(Task-Based Teaching Approach),是20 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強調“在做中學習”的語言教學方法,是交際教學法的發展。任務型教學法以任務組織教學,在任務的執行過程中,以參與、體驗、互動、合作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習者自身的認知能力,在實踐中感知、認識、應用英語,在“做”中學,在“用”中學,是一種較為先進的教學理念。這種教學方法正適應了 IT 英語的教學要求,IT 學習者的基礎水平以及IT 專業英語的實際操作性、應用性決定了在高職高專行業英語中必然采用任務型教學法。
建構主義理論是任務型教學法的理論基礎,建構主義是由瑞士著名心理學家Jean Piaget 最早提出的。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不是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由于學習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即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而實現的意義建構過程,因此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屬性。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也就是說,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但同時又不能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說白了,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英語教學中,一堂英語課就好比一部電視劇,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學生是這部電視劇的主角,電視劇的成功與否在于學生表演的好壞,但與導演即老師的指導密不可分,學生是整部電視劇的主體,我們主要看的是他們的表演,在具體的情境中建構,發揮主動性,當發揮不出來或者建構有誤的時候作為老師的導演就要正確引導,這樣一來一部成功的電視劇就應運而生,說白了在任務型教學法中,老師起到的是拋磚引玉的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的主體,在充分發揮積極主動性的同時,記住知識,掌握知識,取得進步。
IT 英語是計算機專業英語,實用性強,高職高專的學生英語基礎差,那么怎么才能學會英語并且應用的實際呢?這就得學生多參與,在具體的情景中表達英語從而記住英語,并且能靈活使用。當然這離不開教師的引導,那么如何指導學生完成任務呢?本人總結如下幾個步驟:
1、前任務(pre-task), IT 職業英語(一級)每個單元第一部分聽說中D 部分有五個供學生選擇自己做的對話,在講解這一單元知識前可以把這個任務布置給學生讓他們任選其一來做對話,比如第一單元要求練習的對話是“greeting and introduction”,教師應讓學生課前準備,要求他們把這種對話放在具體的情境中去做,不能背對話或者讀對話,根據書上的關鍵句的提示來編自己的對話,課上的時候讓學生成對的表演出來,教師可以把班級布置成初次見面的場景,這樣學生的對話就會栩栩如生,通過這個對話的表演,學生們就能記住重要的表達和詞組,通過布置任務初步鍛煉了學生的口語。
2、課中任務(class-task), 第二部分電話技術會話(technical telephone conversations), 這部分對話都是圍繞著計算機故障了、售后處理的技術會話,計算機專有名詞,技術型詞匯特別多,對于基礎差的高職高專學生來說記憶這些詞很難,教師可以把這些詞挑揀出來,然學生特殊記憶,然后兩個同學一組把電話技術會話的內容表達出來,就好比有客戶來咨詢,每組同學真實的再現回答常見問題的情景,通過同學間的互動,掌握專業術語。第三部分閱讀,舉第一單元為例,是關于計算機主要部件的簡介,這個對學生比較實用,因此我們可以把這個布置給學生,讓他們把計算機再現到ppt 上,走上講臺給同學們和老師講解一下計算機的各個部件,通過這一情節使每位同學都能記住計算機各個部件的英語詞匯。
3、課后任務(post-task),寫作部分一般都是寫電子信函,這部分可以以作業的形式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們根據例文自己在課下寫電子信函,下次上課的時候,教師應讓每位同學來閱讀自己的作品,同學之間互相挑毛病,最后老師做總結,然后具體講解如何寫電子信函,這部分教師的傳授要多一點。
總之,任務型教學法是以“學習者為中心”,“以人為本”,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和參與者,學生要積極的參與進來,在具體的情景中運用英語,學會英語,然后再去使用,掌握知識,提高實際的應用能力和英語交際能力,在此過程中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教師適當的幫助與學生的主動參與相結合,IT英語提高就會落到實處。
[1]張海榕,《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與大學外語教學》[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4,(1).
[2]龐國莊,《任務型教學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理論與實踐,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