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建波 夏厚綱 張為寶 馬世強 曹毅 程虎 段建華
(陜西中醫學院2010 級研究生 咸陽712046)
膝關節周圍是骨化性肌炎(myositis ossificans)的好發部位之一,這種異位性骨化,其確切發病機制還不清楚,常與膝部創傷有關。膝關節損傷發生骨化性肌炎約3%,約85%骨化性肌炎的病人來自膝關節脫位。大多數情況由于膝關節骨折合并關節囊、肌腱、韌帶等損傷,關節部位血腫機化及損傷后人為的強力被動牽拉,創傷性滲出反復出現,形成骨膜下骨化所致。骨折脫位可使骨膜掀起、撕裂,肌肉內血腫有可能包含碎裂骨膜或骨片,其釋出骨母細胞,也可能在血腫機化過程中纖維母細胞演變成骨母細胞,形成異位骨化。在中醫學屬“瘀血、痹癥”范疇。治療上常以活血化瘀、軟堅散結、舒筋活絡、通利關節等方法為主。自2009 年10 月以來筆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創傷性膝關節骨化性肌炎54 例,取得了較滿意的療效。現介紹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男36 例,女18 例,年齡12~35 歲,病程20 d~3 個月。右側30 例,左側24例。前交叉韌帶損傷10 例,后交叉韌帶損傷14 例,內側半月板損傷10 例,外側半月板損傷8 例,膝關節挫傷6 例,脛骨平臺骨折術后6 例。骨化性肌炎發生在膝前、后部20 例,內、外側34 例。
1.2 診斷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病種規范診斷標準[1]:(1)有明確創傷或手術史;(2)局部疼痛,受累關節僵硬、攣縮、畸形和功能障礙;(3)X 線片可見軟組織內不規則骨化影,最初呈云霧狀環形鈣化或棉絮樣模糊陰影,以后逐漸輪廓清楚、中央透亮,成熟后外周骨化明顯致密,其內為骨小梁,與鄰近組織間常有一條透亮分界線;(4)除外骨腫瘤及軟組織腫瘤。
1.3 治療方法
1.3.1 口服西藥 雙氯芬酸鈉片,1 次l 片,1 次/d,如果需要,劑量可增至1 次2 片。1 個月為1 個療程。
1.3.2 封閉療法 局部使用1%普魯卡因配合醋酸氫化潑尼松及維生素B6、B12行局部封閉治療。2 周為1 個療程。
1.3.3 中藥湯劑內服 桃仁15 g,紅花20 g,川芎12 g,當歸12 g,丹參20 g,川牛膝15 g,白芍10 g,穿山甲15 g,木瓜20 g,甘草10 g。每日1 劑,水煎分服,每日2 次,早晚各1 次。
1.3.4 熱敷散熏洗 生南星20 g、透骨草20 g、王不留行籽15 g、雞血藤15 g、紅花20 g、伸筋草15 g、木瓜20 g、牛膝20 g、三棱15 g、蘇木15 g、獨活15 g、威靈仙15 g、乳香10 g、沒藥10 g、劉寄奴15 g、川斷15 g,放入專用盆中,加醋2 500 mL,浸泡30 min,再加水2 500 mL 煎。離火去渣,將患部放于藥液之上,外蓋布罩,先以熱氣熏蒸,并用毛巾蘸藥水熱敷患處,待水溫降至50 ~60 ℃時,將患部浸入盆內作浸洗,邊洗邊輕揉,每日2 次,早晚各1 次,每次30~60 min。
1.3.5 功能鍛煉 膝下墊一小枕,做膝關節屈伸活動,以膝部出現輕度疼痛為度,反復多次,切忌猛然用力以免加重損傷。
2.1 療效標準 優:膝關節無腫痛,關節活動度完全正常;良:膝關節無腫痛,關節活動度10°~130°;可:膝關節微腫或輕度肌肉萎縮,活動度50°~110°,學習生活無影響;差:膝關節腫脹、僵硬或萎縮,關節活動度少于40°。
2.2 結果 優級26 例,占48.1%;良級18 例,占33.3%;可級6 例,占11.1%;差級4 例,占7.4%:總優良率為81.5%。
膝關節創傷性骨化性肌炎又稱異位性骨化,好發于膝關節,常與其創傷有關。其病因病理為暴力外傷,機體皮肉筋骨受損,經脈不通,氣血瘀阻,筋骨失養,津液運行不暢,風寒濕邪乘虛而入,痹著筋骨,久之肌萎筋縮。其發病后導致關節活動時僵硬疼痛,損傷程度對此病的發生有一定影響,但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因此可以通過多種措施阻止它的發生與發展,避免發生此病的關鍵在于傷后能否得到及時正確地處理。此外,手術治療時膝關節部位術后放置引流管與保持其通暢對本病的發生也有預防作用[2]。治療方面,非甾體類抗炎藥能夠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和緩激肽的釋放,可以起到抗炎鎮痛的效果。局部封閉注射能夠營養神經、抗炎、擴張血管、改善局部循環,從而解除疼痛,改善關節攣縮。現代研究證實[3],中醫藥預防和治療骨性關節炎能改善軟骨細胞功能,促進軟骨修復。內服方中,當歸、丹參活血化瘀;穿山甲、木瓜具有舒筋活絡、祛風除濕止痛的作用[4]。中藥熏洗方中三棱、蘇木、獨活、威靈仙、乳香、沒藥等藥起到活血化瘀、祛風除濕、軟堅散結止痛的作用。中藥熏洗主要效能是行氣活血、消腫散結、舒筋活絡、松解粘連,以達滑利關節之目的,從而使患肢功能恢復。膝關節骨化性肌炎患者加強股四頭肌肌力和有氧鍛煉計劃的依從性與疼痛的改善幅度和功能受限的程度密切相關[5]。用藥同時配合適當的關節功能活動,可使關節周圍肌腱、韌帶、關節囊粘連松解,關節功能得以盡快恢復。中西醫結合治療創傷性膝關節骨化性肌炎雙管齊下,痛苦小,療效滿意,值得臨床推廣。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45
[2]李純勇,趙春鵬,李勝賓,等.股骨干骨折交鎖髓內針內固定術后局部出現骨化性肌炎5 例[J].中國骨傷,2007,20(7):479-480
[3]馬建兵,劉德玉,李堪印,等.中藥對家兔實驗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氧自由基代謝的影響[J].中醫正骨,2000,5(1):891
[4]王肯堂.證治準繩[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60
[5]Hurley MV.The role of muscle weakne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osteoarthrional[J].Rheu Dis Clin North Am,1999,25:283-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