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符家坤
9月5日,艷陽高照,筆者來到龍山縣召市鎮,只見廣闊的田野上一片金黃,沉甸甸的稻穗在秋風中搖曳,一派豐收的景象呈現于眼前。幾臺大型的聯合收割機穿梭在田野間,忙于為農民收割稻谷。馬達轟鳴,鐮刀飛動,一排排稻穗隨機卷入,金燦燦的稻谷嘩嘩從后艙涌出,讓我們感受到農業機械的威力,農村農業機械化生產氣息很濃,收割機在水稻秋收中大顯身手。據了解,現在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部分外出務工,從事農業生產的多數是30~60歲之間的農民,農村勞動力短缺現象嚴重,水稻種植從翻耕到收割主要依靠農業機械。農機種糧大戶楊梅香告訴筆者,一臺大型拖拉機一天翻耕稻田0.27~0.47hm2(20~30畝),相當于20頭耕牛,一臺大型半喂式聯合收割機在正常的情況下每小時可以耕1.33~2hm2(4~7畝),相當于60個青壯年勞動力,農業機械極大地緩解了農村勞動力短缺的問題,解決了農村現實困難。據統計,今年,全縣投入水稻收割機械在150臺以上,收割面積在1萬hm2(15萬畝)以上,水稻機械收割率在85%以上,粗略估計收割機每年為農民節約成本在3000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