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 兵 張居運 張鐵軍
(1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yī)院;2河南省西峽縣中醫(yī)院)
急性乳腺炎又叫乳房炎,中醫(yī)稱之為奶花瘡,為乳房的急性炎癥病變,突出表現(xiàn)為乳房某一部位的疼痛、腫塊,多見于年輕的哺乳期婦女。如早期治療不當或不及時致膿腫形成,常需切開引流,給患者帶來一定痛苦和經(jīng)濟負擔。我們從1991年2月至1993年2月,對50例急性乳腺炎患者繼續(xù)進行按摩治療,取得了良好效果,現(xiàn)總結如下。
50例均為女性,年齡最大45歲,最小21歲,30歲以內患者占46例。側別:左側21例,右側24例,雙側6例,哺乳期41例,非哺乳期9例,病程最短3h,最長6天,平均3.9天;病變部位:外上象限16處,外下象限21處,內下象限10處,內上象限3處,有乳腺炎史8例,乳頭內陷2例,乳頭皸裂1例,乳房外傷2例。
本組病例全部根據(jù)主要臨床表現(xiàn)(乳房疼痛、腫塊、發(fā)熱、發(fā)冷等)及臨床檢查(乳房紅腫熱痛等)和臨床化驗(血常規(guī)、血沉)確診為急性乳腺炎。有6例就診前采用其他方法效果不理想者。
先取患者合谷穴及陽溪穴,依次用右手大拇指腹從右向左適量按摩,每穴各150次。然后牽拉曲澤穴到天泉穴之間深層近骨處肌肉10次,待患者有酸困麻痛感為佳。病在左側按摩右上肢,病在右側按摩左上肢,病在雙側者可依次按摩雙上肢。每天按摩2次,一般3~4次痊愈。病程長者刺激量宜大,按摩時間可延長至3~4天。
50例患者中,均未用或停用其他治療方法,單純接受按摩治療,其中4天內乳房紅腫熱痛及腫塊消失,乳汁通暢呈白色,體溫、白總分、血沉恢復正常,患者無自覺癥狀者為痊愈,共48例,占96%;經(jīng)治療4天后有癥狀體癥者為無效,共2例,占4%。
例1:女,24歲。1991年2月19日就診。證見發(fā)熱惡寒,周身不適,惡心嘔吐,不思飲食,雙側乳房腫痛11h。查T39.2℃,雙乳房外下象限各有皮膚紅腫,約3cm×3cm硬結,觸痛。舌質紅,苔薄黃,脈細數(shù)。WBC14200/mm,N 89%,ESR30mm/h,診斷為急性乳腺炎,證屬陽明火郁,氣滯血瘀蒸結乳房。即行手法按摩,以瀉法疏道經(jīng)絡,疏邪熱而解毒。取手陽明大腸經(jīng)之合谷,陽溪(雙側),捏提雙側曲澤穴至天泉穴之間深層近骨處經(jīng)脈循行線。方法:合谷陽溪兩穴用拇指自右向左旋轉按摩各150次,捏提(牽拉)曲澤。
例2:女,27歲,于1991年11月26日就診。自述昨晚喂小孩吃奶時吹乳,當夜右側乳房腫痛,口干頻飲,大便始干。1999年曾患過右側乳腺炎。見右側乳房內側紅腫熱痛,乳汁不通,色塊如雞蛋大。
T38.7℃,WBC11400/mm,N 86%,ESR 24/h。舌尖紅,苔白,脈浮數(shù)。辨證為陽陰熱盛,熱血結于局部。給予手法按摩,用瀉法,疏通經(jīng)絡,疏邪熱戀而解毒。選穴:手陽明大腸經(jīng)合谷,陽溪(對側)兩次,捏提對側曲澤到天泉穴之間深層近骨處經(jīng)脈循行線,方法同前。按摩后2h熱退,疼痛減輕,乳汁始通。再次后乳房腫塊開始縮小,但局部有壓痛,查舌尖紅,苔白,脈細數(shù)。效不變法,繼續(xù)按原法施治兩次,癥狀體征全消,血象恢復正常告愈,于1992年3月7日復查無復發(fā)。
急性乳腺炎由胃熱,肝郁,熱毒蘊蒸陽明,致乳汁瘀積,乳絡不通,細菌感染,敗乳成膿所致。我們依據(jù)合谷穴為手陽明經(jīng)原穴,能疏邪而解毒,并能行氣和血,調陽明經(jīng)氣以瀉風熱,清瀉諸經(jīng)之熱而止血。合谷屬氣,與肺相表里,可清宣肺氣而退熱。主治和陽溪穴基本相同,主要治療齒痛、發(fā)熱、疔瘡、目赤腫痛、痄腮、痢疾等。兩者均能提高細胞和體液的免疫功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抑制異常反應,恢復自身調節(jié)的穩(wěn)定狀態(tài)。取曲澤至天泉穴之間的經(jīng)脈循行線(此經(jīng)脈路經(jīng)乳房)進行捏提刺激起到了疏通乳房經(jīng)脈的作用。故按摩合谷、陽溪兩穴,捏提取澤至天泉之間經(jīng)脈循行線,起到了疏邪熱而解毒,通經(jīng)絡血氣,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切中乳癰病機,故獲得了治愈率90%的佳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