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霞 ,徐 青
(1.兗州市水利局,山東 兗州 272100;2.兗州市顏店鎮人民政府,山東 兗州 272100)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農田水利工程投資力度的加大,以地下管道灌溉為代表的節水工程發展迅速,以噴灌、微灌為代表的新型節水灌溉技術,也得以推廣應用,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逐步得到完善,短期內取得了一些節水增產效益。但長期存在于農田水利工程管理中權屬不清、責任不明的問題,一直未解決,部分工程因管護不當,損毀嚴重,達不到預期的使用效果,給當地農業生產造成極大不便。為此從兗州市當地農田水利工程現狀出發,分析存在的問題,進行如下探討研究。
多年來,兗州市高度重視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目前,全市已有灌溉機井10 241眼,配套機泵9 892套,發展節水管灌工程1.52萬hm2,農業生產條件良好,工程建設日趨成熟。在工程管理上大致可歸納為3種情況:一是村組統管,機井、潛水泵、電纜、管道及配套設施為集體所有,村或生產組統一使用,由村組干部或村電工計時或計量收取電費。二是聯戶或個人管理使用,機井、潛水泵、管道為聯戶或個人所有,由供電部門或村電工按電表收取電費。三是部分村已成立了農民用水者協會,制定了相應的工作章程,管理走向正規化。
1)缺乏統一規劃,造成了工程布局與水資源配置不合理的現象;2)工程建成后,交由村里使用并管理,無固定專人,也沒有明確管護責任,造成了工程設施流失、毀壞嚴重,管護維修沒有保障;3)按電費或計時收取費用,農民易有“澆地不花水費”的思想,不利于農民節水意識的形成,農業用水成了水資源的一大浪費;4)已經組建農民用水者協會的村沒有大環境的支持,很難發揮作用。
為從根本上解決存在的問題,必須進行管理體制的改革,建設“旱能澆,澇能排”高標準農田并以“耕地灌區化、灌區節水化、節水長效化”為總體規劃目標。將管理與工程建設同步規劃,以建立農田水利工程良性運行機制,實現糧食安全、促進農業節水、減輕農民負擔為目的。建設有組織有制度的農田水利工程管理體系,合理配置水資源。同時,核算供水成本、計量征收水費,推進工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革,大大提高農業水利用效率與效益,提高農業抗御自然災害能力。
在加強主管部門對農田水利工程的監管力度與技術指導的前提下,首先做好農田水利工程產權改革,將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劃為村集體所有,明確產權。其次明確工程管護主體,充分調動農民自身積極性,因地制宜地把護路、護樹、護井、護電、護管道、護橋涵溝渠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以用水戶管護為主、基層水利服務組織指導為輔的工程管護機制,采取承包、租賃、拍賣的方式,實行獨立核算、自主經營、保本微利的經營方式,并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將工程管護納入規范化和法制化軌道,做到以水養水,循環發展,確保工程長期發揮效益。
按照“政府引導、農民自愿、依法登記、規范運作”的原則,在全市范圍內建立三級管理模式,注冊成立“兗州市農民用水協會”,設在兗州市水利局,會員由各級領導、各有關部門專家、各協會負責人和農民代表組成,并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具體負責對全市農民用水者協會的管理和工作指導,負責制定各項管理制度,進行經驗交流,同時監督鎮村對農田水利工程的各項管護工作;成立各鎮級農民用水者協會分會,設在各鎮政府,服從市農民用水者協會的管理和工作指導,同時指導監督各村級農民用水者協會的工作;成立村級用水者協會,設在相應的村委會,具體負責本村的農田水利工程的各項管理工作,負責各項管理機制、管理制度的落實,負責水費征收制度的制定和實施,這是該項管理模式的最基層,也是完成該項管理任務的最關鍵的環節。市、鎮、村三級用水者協會都要嚴格遵守與執行章程以及用水管理辦法。
三級用水戶協會都要有固定的辦公場所,配備必要的辦公用品、量水設備。要有專門帳戶,根據國家的有關政策,可從土地出讓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于水利工程管理,市水利、農業、財政等有關部門,每年對鎮村用水戶協會負責人、收費員、會計及操作手進行3~5次培訓,以提高協會執委會成員組織協調、業務技能等綜合素質,確保工程管理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灌溉水價的提出是農田水利建設的一大改革,有利于轉變農民“澆地不花水費”的思想,有助于農業節水意識的形成。積極推進農業水價改革,根據農民承受能力科學測算水價,完善計量設施,推行計量收費,制定征收制度,合理征收水費。水費由協會人員統一收取,直接收費到用水戶。除協會人員外,其他任何組織或個人均不得收取。在收取水費時開具水費專用收款收據,嚴禁擅自加價,搭車收費。水費開支只能用于本工程,支出符合有關規定,任何人不得挪用。同時,農民用水協會的水費收支實行公示制,接受用水戶的監督。
有了明晰的產權、責任制度和明確的管護主體,還要注重管理服務問題。農民用水者協會依據水資源調度方案制定灌溉用水計劃。灌水期間,管理人員根據各水源控制的灌溉面積及用水戶多少、各戶的作物類型及面積確定灌水時間,然后按地塊順序排隊,并預先通知各用戶,以便施肥管理。管理人員與用水戶共同測量灌溉水量、灌溉面積、灌溉時間、灌溉用工、灌溉用電等,并做好現場巡查工作,確保正常供水和避免水資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