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濤,岳 濤
(聊城供水分局位山閘管所,山東 聊城 252214)
根據國家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印發的 《防洪預案編制要點(試行)》要求,防洪預案的編寫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水庫大壩安全條例》、《蓄滯洪區安全建設指導綱要》等國家有關法規、條例和政策。按照行政首長負責制,以防為主、防搶結合,全面部署、保證重點,統一指揮、統一調度,服從大局、團結抗洪,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盡可能調動全社會積極因素的基本原則,達到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減少人員傷亡,減輕財產損失的主要目的。
編寫引黃水閘防洪預案要以國家和地方頒發的法律、法規、規章及上級頒發的預案編制要點或大綱、引黃水閘工程實際情況、歷史抗洪搶險情況和當地的人力、物力、財力等情況為依據進行編制。
引黃水閘防洪預案是縣級防汛指揮部門實施指揮決策和防洪調度、搶險救災的重要依據。
其主要內容包括:引黃水閘的工程概況、引黃水閘存在的問題、水閘工程各類險情的搶護辦法、搶護原則、各流量級洪水防御措施及洪水測報方案、通訊保障方案、防汛物質保障方案等各種保障方案。
引黃水閘防洪預案編制要遵循可操作性、適時修訂、責任落實、因地制宜等原則,既有指令性,又有靈活性。
防洪預案的編制不但要覆蓋防汛工作的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而且要按照當年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編制。引黃水閘防洪預案的編寫工作應由該閘管所負責人及工程技術人員結合引黃水閘工程的實際情況,針對近年來水閘工程變化、防汛環境的變化,從險情的發現、發展、搶險組織、指揮調度、物料調集、通訊保障等多方面對引黃水閘防洪預案進行編制,并制定可行的洪水防御措施、搶險救災措施。
引黃水閘防洪預案是防辦領導及其人員進一步熟悉引黃水閘工程情況的途徑,引黃水閘防洪預案應對工程概況、防洪任務、防御標準、防洪重點、涵閘設計防洪水位、最高運用水位、引黃灌區的自然地理環境、社會經濟等進行詳細地闡述。
目前,黃河上按照黃河下游花園口站洪峰流量將洪水分 5 000~6 000 m3/s、10 000~15 000 m3/s、15 000~22 000 m3/s、22 000~30 000 m3/s、30 000 m3/s 五個流量級。
分析黃河5個流量級洪水造成的險情,采取必要的防御措施及處理措施是引黃水閘防洪預案的核心部分。針對每個級別的洪水推算出其到達的時間、相應的水位,推測水閘工程情況可能出現的險情,提出各級洪水防護的重點,對防汛物料的需求做出預估,并詳細地對各級洪水的指揮調度程序進行詳細的說明,對退水期間可能發生的問題進行預估,提出防守重點和防守措施。
由于引黃水閘工程是混凝土建筑物與土石相結合的,水閘工程在高水位、長時間浸泡的影響下會出現不同類型的險情,需編制各類險情的搶護方案。如水閘出現漏洞、滲水的險情,應按照“上截下排”的原則對臨水口進行堵塞,對背水面進行反濾導滲;水閘滑動險情采用加載增加摩阻系數、下游堆重阻滑搶護措施;如閘出現管涌現象采用上游阻滲、下游濾水導滲的搶護措施。因此,引黃水閘防洪預案對閘門、土石結合部等在洪水期間可能發生的險情進行分析并做出各類險情的處置方法和搶護原則說明是必要的。
洪水測報方案包括重要控制站的洪峰流量、水量、水位、峰現時間和洪水過程;通訊保障方案包括有限、無限通訊的保障方案與保障措施,抗洪搶險通信保障,移動通訊調度方案;防汛物資保障方案包括主要防汛物資的儲備、管理、落實及出險情況。
落實防汛責任制是圓滿完成抗洪搶險任務的關鍵。落實防汛責任制,建立健全和完善行政首長責任制、部門責任制,明確引黃水閘的防守鄉(鎮)防守責任人和河務部門技術負責人、遷安救護工作責任人、抗洪搶險物資保障責任人、通信保障責任人、后勤保障責任人等。
引黃水閘防洪預案是各級人民政府、防指領導及相關單位責任人實施動態指揮的重要依據,是縣、鄉(鎮)負責人學習黃河防汛知識的重要材料,是決策、指導抗洪搶險救災的重要文件。因此,編制好引黃水閘防洪預案,不斷完善防汛體系是保障黃河安全行洪的重要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