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月祥,田軍秋,王炎炎
(河口供水分局,山東 東營 257091)
涵閘工程數據遠程監測是指在各監測點設置監測終端設備,通過科技手段傳至網絡系統,以實現實時遠程查詢和管理的目的,是完善“信息黃河”“數字黃河”的必然工程。
自動化監測為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據。信息是黃河水量調度管理工作的基礎,增加水資源調度管理的科技含量,利用現代化、數字化信息手段,實現水資源調度管理的遠程實時監測與監控,是提高監控水平、保證監控質量、提高監控效率、確保黃河不斷流的重要措施。
揚壓力的遠程監測,可以多級觀測、監察、管理水閘的滲水壓力和浮托力等情況,及時了解水閘基礎壓力的變化情況,據以判斷水閘是否有滑動、傾復等危險,同時還為檢查校驗水閘的防滲反濾設施的工作效能提供依據。
目前對河流水位的管理和洪水的控制主要在泵站進行監測。在每個泵站定期收集數據,泵站沿河流或水路按一定間隔建造。
手動放線測試是通常采用的方法。用2根并列的防水導線,在導線頂部連接一金屬片,平穩放入測壓管中,金屬片觸水時形成短路,地面放置的萬用表便發出警示音。停止放線,抽回測量入洞線長,即得到較確切水位。這種方法直觀簡便可行,但勞動力成本高,且受人為因素影響,不能快速及時形成動態數據,而且也因時間選擇沒有規律而受到影響。
“數字黃河”治黃新理念的提出和實施,為黃河水資源統一管理和統一調度實現自動化、網絡化管理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大好機遇。“數字黃河”的理念要求能實時觀測河道、水庫的各種變化及涵閘的運行情況,為領導決策提供直觀的信息,同時可以改善觀測、測量工作人員的工作環境,減少工作人員,做到無人值守、少人值班。傳統的水位監測方法明顯不適合技術進步和時代需求。
涵閘地理狀況多樣,布放明線施工難度大、成本高,加上黃河水質等因素影響,故障率較高。無線監測是最理想的方式,且現有的科技水平也使其具備了實施條件。
無線監測系統對各個管內的水位實行1~2次/d的在線監測,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數據采集、傳輸、處理和報告,及時、準確地掌握現場各個管內的水位和動態變化趨勢。
無線遠程傳輸投入式水位計終端(傳感器、電池等)服務器、IP地址、SIM卡、GPRS網絡、互聯網等。
水位傳感器是一個浮塊和變阻器,通過浮塊的高低來改變電阻的大小以確定水位高低。 無線遠程傳輸終端將采集到的水位參數通過GPRS網絡和Internet上傳到數據中心服務器,服務器對上傳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報警、預測及報表打印等處理后,管理人員可通過網絡版客戶端界面及時掌握水位的波動情況。
1)現場檢測和傳輸設備均為低功耗、電池供電;2)在線監測各個水位,及時反應水位的變化,支持人為設定上、下限報警功能和電池欠電壓報警功能,并及時通知管理員;3)可按年(月、日)查詢各個深井液位的歷史數據和報警信息,按時段產生歷史曲線圖或柱狀圖;4)可存儲1年以上的運行數據,便于查閱;5)具有通訊功能,可與更高級軟件平臺進行數據通訊。
1)GPRS網絡在城區復蓋率接近100%,故通信介質可靠性很高,且運行費用相對較低;2)無線遠程傳輸投入式水位計終端為低功耗產品,采用電池供電方式,故不受市電停電影響,不用考慮防雷問題,電池能使用2年以上,監測更可靠;3)無線監測終端重量輕、體積小,無需外界供電,安裝方式靈活,可以很好地防止設備被人惡意破壞;4)水位無線監測系統的軟件平臺為WEB網絡版,上網方便,可隨時監視所有深井液位的波動情況;5)揚壓力無線監測系統將分散的數據進行集中管理,改變了過去需要人工手動現場放線測試數據的落后管理狀況。數據庫的選擇、備份、恢復等各項措施的完善都有效的保證了系統的可靠性。
考慮到河道監測點的分布狀況及現有無線信號傳輸的技術特點,采用GPRS為數據傳輸網絡,代替人工現場測試,工程安裝簡單,能很好地解決偏遠無網絡、無電話線路地區的數據傳輸難題。同傳統的數據傳輸電臺相比較,更具有簡便性、靈活性、易操作性,同時還降低了成本,無線傳輸方案是現代化工業現場數據傳輸最佳的選擇方案。建立統一的數據管理平臺,多個單位可從中心服務器按需獲取數據,實現各單位實時獲得水位監測點數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