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虎 ,劉繼華 ,于 蓉
(1.新泰市水利和漁業局,山東 新泰 271200;2.山東省水利勘測設計院,山東 濟南 250014)
新泰市地處魯中山區,三面環山,北、東、南三面高,中間低,面積1 946 km2,2010年人口139.2萬人。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為749.1 mm,比全省平均降水量高10.2%。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4.83億m3,地下水資源量2.83億m3,扣除重復計算量后,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5.57億m3。境內柴汶河貫穿東西,流域面積超過15 km2的河道29條。2011年3月,新泰市著手編制現代水網建設規劃,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新泰市境內柴汶河貫穿東西,全市共建有各類蓄水工程1 564座,其中大中型水庫4座、小(1)型水庫29座、小(2)型水庫148座、塘壩1 383座,設計總庫容4.1億m3,興利庫容2.4億m3。近年來,新泰市先后實施了村村通自來水、水庫除險加固、河道治理、農村飲水安全、庫區移民扶持等多項水利工程,全市現代水網已初步形成。
經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有:1)水資源總量少。根據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成果,新泰市總體上屬于資源型缺水與工程型缺水并存的地區。2)全市供水水源單一。新泰市主要供水水源為當地地表水及地下水,若發生連續枯水年份,除深層地下水外,全市將面臨無水可用的缺水局面。3)地表水資源利用率較低。據統計,新泰市近6年地表水開發利用率僅為21.6%,地表水資源具有較大開發利用潛力。4)部分河道防洪標準偏低。5)水生態環境質量差。
新泰市現代水利發展的總體構想為:服務一個目標、突出兩個理念、建立“三網融合”的現代水網、構建四大體系、實現五大突破、實施六大重點工程。即以實現新泰市水利發展現代化為一個總目標,突出民生水利、生態水利兩大理念,實現新泰市水資源供給網絡、防洪工程網絡、水系生態網絡 “三網融合”,構建新泰市水資源保障體系、防洪減災體系、水系生態體系、管理體系等四大體系,在水資源保障能力、防災減災能力、水系生態質量、農田水利建設水平、水利管理及信息化水平等5個方面實現大的突破。要實現規劃目標,需實施防洪減災、水資源開發利用、城鄉一體化供水、節水灌溉、水系生態建設、水利信息化建設等六大重點工程。
水網總體布局為:一環五庫,一干七支,多效兼籌,三網合一。“一環五庫”指沿柴汶河兩岸,在新泰市中心區域建設連接東周水庫、金斗水庫、光明水庫、黃花嶺水庫、新汶地下水等五大主要水源地的環形骨干供水網,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保障新泰市城鄉居民供水安全;“一干七支”指依托柴汶河干流,貫通渭水河、平陽河、羊流河、光明河、禹村河、石萊河、放城河等7條主要支流,構建新泰現代水網骨架;“多效兼籌,三網合一”,是依托骨干河流及重點水庫構成的水網體系,統籌全市范圍內供水、防洪、生態、景觀、旅游等多種功能,建成水資源調配、防洪調度、水生態建設“三網合一”的現代水利工程網絡。
1)現代水網建設規劃是區域水利發展的綱領性規劃,指導思想應體現新時期治水思路,高點定位,適度超前。新泰現代水網建設規劃內容涵蓋了水資源保障、防洪減災、水系生態建設、農田灌溉、水利信息化、管理體系建設等方面,為新泰市未來20年水利建設發展繪制了藍圖。
2)規劃應該結合當地地形地貌、水系特點、水利發展現狀,突出當地特色,使規劃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新泰現代水網建設規劃緊緊抓住新泰市位于流域上游,山丘區面積比例大、無外來水源的特點,在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方面立足當地水,加強雨洪水利用;在水系連通方面注重山丘區水系聯通工程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易聯則聯、宜通則通;在水資源保護方面突出了流域源頭的水土保持及水資源保護等內容;在管理體系建設方面,針對新泰市小型水庫工程眾多的特點,提出了基層水利管理體系建設規劃。
3)縣級水利部門規劃的工程措施應全面、具體,并根據工程建設的輕重緩急,合理安排分期實施計劃,使規劃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新泰市現代水網規劃共規劃了21類500余項工程,并擬定了分期實施方案,為新泰市未來20年水利發展提供了項目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