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軍
(陽谷縣防汛抗旱辦公室,山東 陽谷 252300)
陽谷縣地處魯西,黃河北岸,聊城市南端。南北長 42.59 km,東西寬 42.14 km,總面積 1 048.5 km2。全縣現有18個鄉(鎮)辦事處,人口78萬。
陽谷縣以北金堤為界,分屬兩個流域、水系,堤南為黃河流域、金堤河水系,過境河流有黃河、金堤河;堤北為海河流域、徒駭河水系,一級支流自東向西有京杭運河、趙王河、羊角河、金線河。
2011年,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極端天氣事件明顯增多,局部地區強暴雨、極端高溫干旱以及超強臺風等事件呈突發、多發、并發的趨勢,水旱災害的突發性、反常性和不可預見性日益突出。為了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正確的實施決策與指揮,陽谷縣構建了防汛抗旱減災會商系統,以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陽谷縣防汛抗旱減災會商系統是一套網絡信息集成和顯示的信息化系統平臺。匯集的信息主要包括水文監測系統自動采集的數據(主要行洪河道和水庫水位、低洼片積水深度、雨量、泵站開啟情況等)、行洪河道視頻、城區積水視頻信息、氣象系統數據、水利地理系統信息、氣象視頻等。該系統將水文觀測、氣象信息、應急指揮、水利工程地理信息和視頻會商五大系統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為防汛工作部署指揮提供實時動態的水情、雨情、工情、氣象信息,為迅速制定和量化防汛方案、指揮防汛搶險救災提供依據,全面建成后將大大提升陽谷縣防汛抗旱減災能力。
系統主要擔負以下重點工作:一要抓好雨情、汛情、災情的監測預警。密切監視天氣和汛情變化,加強對暴雨和洪水影響時間、程度、范圍的分析會商,為落實應急預案和群眾避險防范贏得寶貴時間。二要強化重點目標的安全防范。提前做好行洪河道、城市內澇等災害預防工作,督促各類在建工程落實安全度汛措施。加強應急值守和巡查排險工作,確保黃河、金堤河等主要河道、重要基礎設施的防洪安全。三要實施科學調度。加強主要河道、涵閘和河道分洪、蓄滯洪區等防洪工程調度運用,統籌安排“攔、分、蓄、滯、排”各項措施,做好蓄滯洪區運用準備。四要統籌安排全縣抗洪救災工作,力保農業豐收。要及時修復受災區域水、電線路等基礎設施,有力保證社會穩定,有效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陽谷縣防汛抗旱減災會商系統擔負著全縣水情、工情、旱情、災情信息的匯總、管理任務,是防汛指揮系統建設的核心部分。為全面提高雨水情自動測報管理水平,需在現有的設備基礎上,新增計算機防汛抗旱減災會商中心1處、雨量水位流量站7處(其中金堤河4處、陶城鋪1處、崔莊閘1處、孟屯閘1處),水文監測系統自動采集的數據6處、分中心站3處,通訊終端3處等。
其基本布局是建立計算機中心局域網,在縣各有關單位設立遠程終端,與市防汛抗旱會商系統進行互連。縣所屬的水利管理部門包括河道工程管理部門和水利站、所,均配備微機和信息采集外設。如果這些水利工程管理部門與防汛辦同樓辦公,則直接連入局域網;否則,建立遠程終端,與局域網實現連接。除網絡設備外,同時為網絡的各個節點配備微機、打印機、數碼相機、掃描儀等外部設備。這兩套廣域網和采集系統使縣防汛抗旱工作初步達到了防汛抗旱減災指揮系統的要求,在縣防汛抗旱減災和日常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該局域網將覆蓋水務局各個辦公室、局領導和縣政府辦公室、縣氣象局。目前,縣防汛辦設置了服務器機房、綜合配線工作間和計算機大型外設室。布線時特別考慮到有關部門對辦公系統安全保密的要求,布設兩組完全獨立的網線,使辦公系統和公用網絡可以實現物理隔離。網絡硬件建設完成后,將引進辦公自動化系統,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網上辦公、無紙辦公和現代化辦公。
2002年,陽谷縣防汛抗旱指揮系統實時雨水情信息采集系統建設,完成了19處雨水情自動測報站點的建設。購置了系統建設所需的服務器、路由器、交換機、打印機、微機、筆記本電腦、數碼照相機、數字攝像機、不間斷電源、掃描儀、專線Modem等硬件設備以及操作系統、數據庫等系統軟件。
陽谷縣實時雨水情信息采集系統以無線為傳輸信道,應用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動化研究所開發的實時雨水情采集傳輸軟件,實現了文本、靜態圖表、照片和數據庫等的傳輸和管理。該項目當年通過了驗收,在陽谷縣防汛抗旱減災指揮中也較好地發揮了作用。
信息采集系統設計遵循技術先進、科學合理、安全可靠、經濟實用的指導思想和設計原則,通過增加水文監測、自動采集系統站點提高系統預見精度,延長預見期。
系統組成和功能:1)水文監測自動采集與傳輸系統具有較高的可靠性。2)能夠長期特別是在暴雨洪水等惡劣天氣條件下可靠地工作,數據通信網應具有先進的數據通信協議,具有抵御外部干擾的手段和自動查錯糾錯功能。3)具有通信信道自動檢測能力,支持通信鏈路備份和通信信道備份。4)各項設備要符合結構簡單、可靠、低功耗原則,所有測站及中繼站都能在無人值守的條件下工作。5)為有效地防止雷電的破壞及外部電磁信號的影響,遙測站數據采集終端設備RTU的所有外部接口應具有光電隔離裝置。6)數據超限警報及設備故障警報。7)配置適當的硬件及軟件接口,保證與原有的水情監測系統進行連接,采集、轉換并處理原有水情測報系統的水情數據。8)配置適當的硬件設備接口及軟件接口。9)通訊方式及組網方案的選擇應充分考慮原有系統組網情況。10)嚴格按照《水利水電工程洪水調度系統設計規定》要求確定采集方式,保證采集質量。11)所有信息采集設備要求能長期穩定、可靠地工作,可靠性達到《水文自動測報系統技按期術規范》要求。
防汛抗旱減災指揮會商中心是陽谷縣防汛抗旱指揮系統建設的核心部分。建設內容和實現的功能具體如下:
1)會商中心建設:主要包括建設計算機機房、防汛指揮會商中心和終端等,其中防汛會商中心使用面積為200 m2,正常情況下可容納30人就座。
2)會商系統的配置:大屏幕投影系統、會議音響系統、會議系統、集中控制系統、異地會商系統、數字程控交換系統。
1)科學規劃,加大投入,加快縣內中小河流治理及除險加固工作。同時加強河道整治力度,盡快提高防洪減災能力。
2)增加資金籌集渠道,保證工程建設管理資金到位。其中水文監測系統自動采集工程項目屬于公益項目,建議采用工程帶水文的辦法解決建設管理經費問題,促進水利現代化的發展。
3)加強管理提高人員技術素質。管理隊伍的建設是系統順利運行的重要原因之一,自2000年陽谷縣雨水情測報系統順利運行至今,原有人員大多發生變化,新增人員對業務不熟悉,為此,應不斷對現有人員進行培訓并確保管理隊伍的穩定性。
4)提高測站干群的覺悟素質,自覺提高愛護防汛抗旱設施的自覺性,也為工程管理保護創造條件。
5)加快實施抗洪救災防治規劃,加強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建立基層防御組織體系,提高災害防御能力。要繼續把加強水利建設放在突出位置,盡快啟動水利重點薄弱環節的工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