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芳 ,王偉建 ,季衛衛
(1.河口供水分局,山東 東營 257091;2.山東黃河河務局供水局,山東 濟南 250011)
近年來,隨著黃河三角州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黃藍”兩大國家級戰略在東營的疊加實施,用水需求量急劇增長,黃河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優化配置有限的黃河水資源,已經刻不容緩。
黃河三角洲地區水資源貧乏、單一,區域地表水多為天然降水,地下水受海水侵漬影響,絕大部分為鹽水和高濃度鹽水區,無法利用。黃河水成為黃河三角洲地區能夠引用的唯一客水資源,占可利用水資源的95%以上。淡水資源的短缺使該地區人均水資源擁有量每年僅有288m3,低于山東省人均水平,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7。
黃河三角洲地區對黃河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應追溯到1950年8月,山東省第一座引黃放淤工程利津綦家嘴引黃涵洞的竣工放水,當時設計引水能力僅為1m3/s。隨著黃河防洪工程標準的提高和引黃事業的發展,引黃工程有興有廢,有增有改。
截止2010年底,東營市境內實有引黃取水口32處,設計引水能力564.38m3/s,灌區18處,設計灌溉面積16.47萬hm2。
從水資源供用情況來看,該地區引用黃河水經歷了東營市建市初期的增長階段,1984—1989年引水量由4.28億m3增至9.95億m3。90年代出現用水高峰期,年均引水11.64億m3,較建市初期年均增長了近2倍。2000—2011年平均引用黃河水9億m3,為東營市及勝利油田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為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開發區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水是人類和一切生物賴以生存的不可或缺的特殊資源,不僅是農業的命脈,也是城市的命脈,對社會與經濟發展起著決定性因素。2009年11月和2011年1月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相繼批復,兩大國家戰略在東營的疊加交匯,更加凸顯了城市的發展與建設對黃河水資源的依賴性。因此,如何長期合理利用和優化配置水資源并實現其可持續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
水不僅是社會經濟發展不可替代的重要資源,也是生態環境系統不可缺少的組成要素。過度的開發黃河水資源,與生態環境用水量爭奪,將導致一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如河道萎縮、土地沙化、植被消亡、濕地萎縮等。黃河口濕地保護區有15.3萬hm2之廣,為聯合國環境署重點保護的全球13處濕地之一。如何保持黃河一定的入河水量,維持賴于河流而發育的濕地生態系統,是河口供水部門不可推卸的責任,加強和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意義重大。
黃河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出現斷流,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下游年年斷流,1997年,利津水文站斷流226d,致使該地區依靠黃河水而種植的高產水稻由2.33萬hm2減少到十幾萬畝。因無淡水回填,勝利油田部分油井限產少采原油100萬t,損失達15億元。1999年,國務院授權黃河水利委員會對黃河全流域實行水資源統一管理和水量統一調度,并加大了對水資源的保護力度,改變了斷流局面。但近年來黃河水有逐年減少的趨勢,根據黃河平均天然徑流量資料顯示,近年來黃河來水量比多年平均值減少近30%。東營市地處黃河最下游,在引黃方面處于劣勢區位,天然來水量的減少與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需水量的劇增,使黃河三角洲成為黃河下游用水供需矛盾最突出的地區,黃河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制約該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節水是緩解水資源短缺的有效途徑,但搞好節水工作需要全社會的理解和支持,需要全社會成員的廣泛參與和共同努力。而長期以來受“水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傳統價值觀念影響,人們的節水意識不強,造成了巨大的水資源浪費和水資源非持續開發利用。例如,在灌溉用水方面,該地區黃河水約有70%用于農業灌溉,但部分灌區由于投資不足,工程老化失修等原因,灌溉技術落后,用水管理粗放,有些灌區大水漫灌、串灌現象仍然存在,致使灌溉水利用系數僅在0.4左右。近年來,節水灌溉雖得到了重視,但因資金投入不足,節水進展仍很緩慢。
我國水資源嚴重短缺與用水嚴重浪費的現象普遍共存,而水價偏低則是造成水資源浪費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農業供水水費僅1~1.2分/m3,農業水價不足供水成本的20%;工業用水水費為8.5分/m3,水價也僅僅只夠供水成本,遠遠不夠彌補農業供水的成本差額和基礎設施的維修與養護費用。黃河水的廉價,導致用水戶節水觀念淡薄,水資源浪費嚴重,同時低水價導致人們對水資源短缺缺乏足夠認識,對水資源保護也存在不足,以致在浪費水資源的同時,還不斷向水中大量排放污染物。
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劃定三條紅線,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具體到黃河部門,應嚴格控制3個關口,使有限的黃河水資源實現高效可持續利用。一是把住用水總量關,把用水總量控制在可用水量范圍之內;二是把住用水效率關,河口地區每個行業都要確定基本用水定額,超過用水定額的,不予辦理用水許可審批;三是把住納污容量關,發展中水回用、循環利用,實現達標排放,避免因過度排放加重污染,影響水質安全。同時黃河部門應進一步完善制度體系,理順管理體制,強化取水許可審批,加強水文化建設及宣傳教育,切實把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落到實處。
通過經濟手段的運用,充分發揮市場在水資源管理中的作用,創新水資源管理內在機制。如建立節水防污內在激勵機制,實行超用加價、節約有獎政策。開征水資源費,研究制定水資源費收取機制。定額管理,依據水權總量,核定單位工業產品、人口、灌溉面積的用水定額和基本水價,適當拉開高耗水行業和其他行業用水差價等,以此達到有效利用黃河水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黃河流域水價嚴重偏低,近幾年雖經幾次調整,但其價格遠遠達不到供水的實際成本。建立科學的水價體系,有利于黃河水資源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合理的水價能強化人們的節約意識,也能促進節水技術的產生和使用,同時也可以籌集資金,改善供水設施,減少供水環節的滲漏浪費,改善環境,保護水資源。
當前,黃河三角洲地區工業生產中的主導產業是造紙、石油化工、橡膠、紡織等,這些都是高水耗、高污染產業,要想實現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健康有序的發展,必須建立合理的工業結構,實現工業技術的更新改造。在農業灌溉方面,應大力發展節水灌溉技術,進一步對灌區進行工程配套和防滲改造,增強滲漏防護措施。同時,根據不同作物的需水特征和當地水資源條件,調整作物布局,優化種植結構,選育優良品種,確保在節約用水的情況下農業不減產,工業能增效,以充分發揮出黃河水資源應有的效益與價值。
黃河部門要加大對公眾水利法規、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宣傳力度,把水利法規及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思想融合到一切教育、宣傳、研討、學習活動中去,引導群眾逐步樹立水憂患意識,建立起水資源短缺和節約用水的意識,使人們真正了解水、珍惜水、節約水,激發大家共同參與對水資源的治理、開發、利用和保護,使水資源真正可持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