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延安 王凌濤
11月的陜北,雖然還沒落雪,但刀子似的西北風吹得人不由得將頭縮在衣領里,躲在屋內。但在鹽環定揚黃陜西定邊供水續建建設工地上,到處都是迎風飄展的紅旗,一派熱火朝天大干的場面。挖掘機揮舞著巨臂,混凝土攪拌機繁忙地旋轉著,電焊機不停地冒著火星……400多名工人加班加點,以高昂的建設熱情,為年內實現定邊供水通水做著最后的沖刺,老區人民期盼30年的陜北地區第一項引黃工程即將全線通水。
素有“旱碼頭”之稱的陜西省定邊縣,是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鄂爾多斯荒漠草原過渡地帶,自古以來交通便利,經濟交往活躍,是革命圣地延安的西北門戶和前哨陣地,全縣轄11個鎮、14個鄉,32萬人。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讓定邊縣不僅降雨稀少,而且氟含量等礦化度較高,造成飲水困難,大骨節病等疾病多發。
1987年,國家批準興建被稱為“亞洲最大飲水工程”的鹽環定揚黃工程,惠及寧夏鹽池、甘肅環縣、陜西定邊3個縣,但由于工程供水成本高、投資規模大、地方籌資困難、省際供水用水協調難度大等原因,使得由地方籌資建設的專用工程嚴重滯后。
“看著水到門口,卻依然飲用不了,我們依舊吃的是氟水和窖水。”定邊縣賀圈鎮三友村村支書李旭苦澀著臉說。
因為配套工程的“拖后腿”,使得整個項目的建設效益大打折扣,一拖就是好多年,讓人痛心,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三次作出批示,要求妥善解決遺留問題,使這項工程早日發揮應有的效益,減少損失和浪費,同時要認真吸取教訓。
2003年7 月,鹽環定揚黃工程終于有了轉機,國家成立了由水利部主管副部長任組長、三?。ㄗ灾螀^)主管副省長(副主席)任副組長,發改、水利等多部門和地方政府等多部門組成的“陜甘寧鹽環定揚黃工程建設管理協調領導小組”,啟動鹽環定揚黃續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
在一次會議上,作為受益地區參會者,陜西省水利建設管理局局長雷春榮在會上提出,將續建工程定性為準公益性工程來考慮。這樣的提法引起了與會者的爭議,也遭到有關領導的當場批評。
“定邊縣是革命老區,曾經為中國革命做出重要貢獻。而當地生態與環境惡劣,是國家級貧困縣,飲水工程又是一項利民工程,國家應該按照扶貧政策給予對待。”雷春榮這樣解釋自己當時的大膽想法。
陜西提出的將定邊供水續建工程定位為準公益性工程的觀點,得到了寧甘兩省區的積極響應,而雷春榮也沒有因為自己的意見遭到有關領導的反對而放棄,而是積極聯系三省水利部門共同向水利部、國家發改委等上級領導匯報,多方爭取。為了徹底解決定邊縣人民群眾生活用水困難問題,陜西省委、省政府和省水利廳、省建管局也一直“揪住”有利時機,加緊項目爭取。原省長袁純清和副省長王壽森、張偉、姚引良以及省水利廳有關領導,多次召開會議,向中央及有關部委匯報,爭取續建工程立項建設的協調工作。
經過努力,將鹽環定揚黃工程作為準公益,續建性立項,最終得到了國家有關部委的認同,為最后工程爭取中央80%的投資提供了理論支撐。同時,為了減輕農民群眾用水負擔,根據定邊縣天然氣、石油等工業發展迅速的實際,陜西省建管局轉變理念,將工程開發目標由原來以解決農村飲水、發展農田灌溉為主,調整為優先解決定邊縣城、氟病區和嚴重缺水區飲水困難為主,并增加了工業用水。按照以供定需的理念,引入分類水價和分階段水價,用城市生活和工業供水來補貼農村飲水,平抑水價。這樣一增一減,不僅確保了陜西鹽環定揚黃工程引水2立方米每秒的水權、年用水總量達2 466萬立方米,促進了陜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設,而且還保證了水費足額計收,實現以水養水,解決了工程的后續運行問題。
六年的反復細致論證,讓定邊供水續建項目在艱難曲折中前進著。2009年的國家拉動內需,使得鹽環定揚黃續建項目很快得到國家批復。定邊供水續建工程主要建設內容,新建8條支管,總長156公里,加壓泵站10座,5 000立方米每日水廠1座,新增各類調蓄池總容積53萬立方米。工程概算總投資34 759萬元。建設總工期兩年。工程建成后,可解決定邊縣2109平方公里范圍內縣城及紅柳溝等9個鄉鎮約29萬人的用水問題以及部分工業企業的用水問題。
為了便于項目銜接,陜西省政府決定由一直參與項目前期工作的省建管局作為項目法人,全權負責組織工程建設。為確保項目順利進行,省建管局成立了由局長雷春榮掛帥、2名局領導和4名處長作為骨干成員的定邊供水續建工程建設管理處(以下簡稱建管處),全面負責工程建設管理工作。在建設中,各級黨委、政府和主管部門高度重視,密切配合。省水利廳廳長王鋒要求一定要發揚不怕吃苦、敢打硬仗的精神,建好管好定邊供水續建工程。洪小康、田萬全、廉涇南、左占清、席跟戰等廳領導,先后來工地檢查指導。
在工程建設中,建管處以人為本,創新管理,優化設計。根據受水區實際需求和經濟發展情況,建管處及時調整供水方案,將定邊供水續建工程原規劃的定邊、安邊、鹽場堡供水支管,與附近已成改水工程賀圈、磚井、安邊、揚鳳渠水廠銜接連通,充分利用原改水供水系統直接供水到戶,使5萬多農民群眾實現自來水到戶,不僅解決了原水廠供水水量不足、水質無法保證的問題,還減少了重復建設,提高了供水效益,可謂一舉多得。同時,按照以人為本和農村飲水安全要求,在紅柳溝、井溝、大巨灘、紀畔、喬坬等支管系統建設中,新增加紅柳溝、井溝、大巨灘、紀畔、油房莊、黃灣6座一體化水處理站,將原規劃的供原水到村,由群眾各戶水窖分散殺菌消毒,變更為在支管口或鄉鎮所在地集中進行水處理,總處理能力達250立方米每小時,保證了群眾飲水安全。
在工程實施過程中,建管處不斷創新建設管理思路和方法。引入保險機制,由建設單位及施工單位統一給施工土建安裝工程,投保建筑、安裝工程一切險,預防或減少重特大自然災害對工程建設的影響。縣政府抽調縣國土局、公安局、交通局、林業局、政府辦等有關部門9人,組成征遷工作組進駐建管處,采取聯合辦公的方式,加大征遷協調力度。分管副縣長定期主持召開征遷協調會,使得征遷及環境保障工作有了很大改觀。截至目前,共完成征地4 600畝,協調處理大的施工干擾60多起,辦理穿越公路、輸油輸氣管線等交叉手續30多項,為工程建設提供了保障。
榆林市、縣配套資金如何落實到位,是定邊供水續建工程投資計劃管理的一大難題。讓市縣將工程配套資金上繳到省上,這種“資金倒流”現象在陜西水利建設史上從來沒有過,難度可想而知。在有關部門多次協調進展不大的情況下,建管處轉變思路,化解困難,建議省水利廳、發改委同意榆林市政府提出的用已建成的板窯調蓄池工程抵頂市縣配套資金。針對剩余的1 579萬元配套資金,建管處先后3次去榆林市政府匯報資金缺口問題,從分管副市長、市長再到市委書記,一次不行再次。建管處的執著精神,感動了榆林市委主要領導,他當即批示,由定邊縣解決資金,使這一難題得以解決,市縣配套資金很快足額到位。
水利工程場外供電線路和長期供用電協議簽訂,往往是制約工程投入運行和效益發揮的一大“攔路虎”。建管處直接找省地方電力局和榆林市電力局,在五天時間內,便簽訂了定邊供水續建工程供用電協議,商定由榆林市電力局按照國家批復概算總包干建設供電線路,建成后資產劃撥供電局管理。這樣,既避免了建設供電線路難驗收、難供電等難題,又節省了專用供電線路每年的管理維護費。
當地擁有茫茫的大漠和豐富的石油天然氣。雖然按照概算總包干,建管處將3 000多萬元的征遷費用總包干給縣上,由縣上全權負責工程建設中的征遷問題和建設環境保障工作,但征遷仍是工程建設中的最大難題。為了贏得當地政府的支持,建管處充分行使協調職能,與縣上定期召開聯席會,與縣委、縣政府、縣政協、縣人大四大班子經常通氣,使得雙方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達成共識。喬坬三級站因為村民阻擋,開工半年多施工單位一直進不了場,管道線路施工全線受阻。榆林市委書記李金柱在定邊檢查工作時,省建管局局長雷春榮抓住時機向其匯報。李金柱當即表示給予支持,并將此作為議題,連夜召開定邊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人參加的專題會議,要求定邊縣將此項工作作為定邊縣保障投資建設環境的試點,高度重視,切實解決好征遷中出現的問題。定邊縣出動多個部門,消除了這項影響工程進展的“大難題”。
大量的設備采購和項目建設,讓許多企業找著關系要參與項目建設。建管處堅持面向全國、公開競爭,從招標方案報批、公告、現場踏勘、開標、評標、決標、公示,到招標投標情況備案報告,每一個程序,都嚴格按照招標投標法規規定程序執行,國內10多個省份100多家企業來投標,20家企業中標承擔設備、材料供應和施工任務,大多為國內知名設備、材料制造商和國家一級施工企業,從源頭上保障了工程建設質量。
在與承包企業簽訂施工合同以及設備、材料采購等主體合同的同時,建管處還與承包人簽訂了杜絕轉包、違法分包和拖欠農民工工資行為承諾書、工程施工安全協議書等各類合同協議20余份;制定了計劃合同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工程質量管理制度、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等10余項規章制度,形成了工程建設管理制度體系,用制度規范事務管理和資金劃撥。委托延安市水利工程建筑材料檢測中心、陜西省大型泵站檢測站對工程施工質量進行第三方檢測,使得單元工程優良率達86%。
根據工程進展實際情況和工作難點、重點,建管處先后開展了以建設籌備、開工和第一批項目招標為主要內容的開工準備工作,以解決征遷、外圍環境和施工圖紙供應等問題為重點內容的建設管理月活動,以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為主要內容的春秋季大會戰,以保通水促施工、以施工保通水、以通水促管理的“雙保一促”勞動競賽活動等,促使工程建設進度和質量大幅度提升。針對個別施工企業管理、進度方面存在的問題,給企業發專函要求限期改正,并約談企業負責人,保障了工程建設順利進行。
高寒氣候使得定邊供水續建工程有效施工期只有7個多月。而在這3年內,干旱少雨的定邊縣卻是暴雨頻繁,有效施工期變得更短。為了搶時間,初春的大地還未解凍,施工人員就進入工地。深冬的陜北已進入“冬眠”,而建設工地上仍是一片熱火朝天的場面。為保證低溫下的施工質量,建設者在添加防凍劑的基礎上,采取蓋草簾、生火爐等多種方法,延長施工周期。建設者的頑強拼搏,令定邊供水續建工程在陜甘寧三省區鹽環定揚黃續建工程建設中走在前列,連續兩年榮獲省政府“安全生產先進集體”稱號,先后被水利部評為全國水利建設管理先進集體,被省勞動競賽委員會評為全省重點工程建設立功競賽先進集體,被省水利廳評定為項目法人考核“優秀”等級。
定邊供水續建工程是陜西省內最偏遠的水利工程,離西安600多公里。樹枝形的工程,分布在約2 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僅走馬觀花般看完工程,也得兩天時間。為保障項目建設,3年來,從建管局到建管處,所有人員沒有節假日,沒有白天黑夜。白天忙外業,檢查建設,協調處理糾紛;晚上整理資料,辦理文件,滿負荷超負載地工作著。他們克服高原反應、血壓高、水土不服等困難,堅守崗位。
定邊供水工程建設中遇到的重重困難,曾使工程建設一度陷入低谷,人員士氣低落。對此,省建管局黨委書記權渭南在今年4月、6月、10月,三次駐守工地達兩個月,與干部職工同吃同住同工作,循環檢查工地,召開施工、監理單位會議,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找職工談話鼓舞士氣;抓精神文明建設,促工程建設進度;每逢“五一”“中秋”“國慶”等節日,都去工地慰問職工,帶去黨組織的關懷。
雷春榮這個搞了大半輩子水利建設的壯實漢子,對定邊供水工程充滿了深厚的感情。從參與一期項目建設管理,到續建前期立項,20多年里,他幾乎一直“泡”在這項工程中。在擔任定邊供水續建工程負責人的同時,他還肩負東莊水庫辦公室主任的職責。2011年10月13日,在赴甘肅工程考察途中,雷春榮突然接到電話,原定的設計變更審查會提前一周召開。于是,他馬不停蹄地趕往鄭州。1 600公里路程用了17個小時,終于在16日凌晨4點到達鄭州。正當他梳洗完畢準備休息時,突然感覺不適并暈倒,被緊急送到附近的醫院,經過輸液搶救,才清醒過來。醫生診斷后說,是長期嚴重的勞累,造成低血糖昏迷,若不是及時入院,會有生命危險??蓜傒斖暌海状簶s就不顧醫生的勸阻,去參加下午的審查會。而一進入工作,他就又成了“拼命三郎”,忘記了個人的一切。
作為建管處一線主要負責人,3年來,54歲的雷福州基本上都駐扎在工地。2010年春節放假前,雷福州對半個身子經常發涼的情況進行檢查,醫院建議住院治療。但為保障工程建設,他放棄了治療。今年4月,他又感覺喉部不適,經檢查需立即進行手術切除。4月2日剛做完手術,建管處打來電話,說14日有個重要會議需要他參加。雷福州二話沒說,4月13日就趕到定邊。雖然手術后的傷口還沒拆線,每天還要換藥,但他仍堅持開會,處理文件,協調有關工作,每天對著鏡子自己給自己換藥。
質量管理處處長黨恩魁,在孩子參加高考時沒有陪在身邊,在孩子上大學時也沒有去送。他說,這些都很平常,大家都是這樣。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平常心”,有了這樣一種為解決老區人民飲水困難的奉獻精神,才使得定邊飲水續建工程在“荊棘叢生”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說起當初工程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參與工程建設的三和公司職工許慶林滿是感慨:“真是太難了,從沒遇到過這么難干的工程!”
三和公司承建的安邊二、三標工程屬于安邊支管系統。沿著307省道的通水管道與通信、電信、光纜、石油等多個管線縱橫交錯,需要有關部門審批和給予賠償。公司將每一項協調任務落實到人,明確期限,將一個個“疑難雜癥”最終“殲滅”。由于種種困難,施工進展緩慢,加大了建設成本,4個施工隊走了3個。為了搶工期,確保施工不受影響,三和公司總經理王小平親臨一線,充實技術力量,加大設備投入,上足勞力。針對部分村民無理取鬧難以協調的情況,他們與之“巧戰”,白天擋就晚上施工,前半夜有人守就后半夜施工。在巡查工地時,他們就拿著工具,包括項目經理在內的所有人員和工人們一起加快填埋挖管道。通過種種“游擊戰”,工程在極為困難的情況下,一個月內完成了6個月的工作量。在通水打壓試驗中,他們增加打壓設備,晚上注水,白天多個標段同時作業,將施工期縮短了一個月,率先在第四批標段里完成工程建設任務。
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為了一個共同的追求,無數的水利管理者、建設者、參與者,奮戰在這個被稱為毛烏素沙漠南緣的大地上,頂著風沙,迎著朝陽,將遙遠的黃河水,引向能源化工基地,引向千家萬戶。陜西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