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海 ,周榮星 ,錢秀紅
(1.曹縣水務局,山東 菏澤 274400;2.山東省海河流域水利管理局,山東 濟南 250100)
曹縣位于山東省西南部,總面積1 966 km2,轄27個鄉鎮(辦事處),1 186個行政村(居委會),總人口160萬人。
曹縣是山東省的移民大縣,國家批復太行堤水庫移民人口141 502人,居全省第二位。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完善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見》和《山東省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實施方案》,曹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在原有移民機構的基礎上組建了曹縣移民局,通過建章立制,嚴格程序和監督,加強多層次移民培訓,用創新的思維和方法,完成了該縣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目標。
自2006年國家實施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以來,曹縣庫區移民生產生活條件有了明顯改善,生產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
但因人口多、經濟落后、基礎設施差等原因,庫區和移民安置區還存在以下問題。
1)客觀條件制約。主要表現為:生產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和高效農業、種植業未形成規模化產業。
2)文化教育通訊設施建設滯后。主要表現為:庫區移民村學校少、上學難、教育落后;文化、健身設施少,有的行政村的文化大院破爛不堪;通訊設施明顯落后于庫外村。由于庫區毗鄰河南省,移動電話的信號多數是河南信號。既增加了移民的費用,也影響了通信質量。
3)主觀因素制約。受文化水平和地方風俗習慣影響,生產科技水平低,接受新事物的積極性差。
自1958年興建太行堤水庫起,曹縣人民委員會就成立了“曹縣人民委員會移民安置辦公室”,后更名為“曹縣移民辦公室”。該機構49年來,為水庫移民的搬遷、安置做了大量工作,把移民的拆遷費、安置費一批又一批的及時發放到移民群眾的手中。移民的原始檔案資料至今保存完好,為這次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自2006年后期扶持工作正式啟動后,曹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庫區移民工作,2006年將“曹縣移民辦公室”更名為“曹縣水利移民管理局”,明確了職責,增加了人員,具體負責開展水庫移民的后期扶持及項目實施等相關工作。成為我省較早成立移民正式管理機構的縣(區、市)之一,給曹縣移民管理工作提供了組織上的保障。同時,設立了曹縣太行堤水庫移民后期扶持結余資金項目建設管理處,負責中央、省、縣結余資金項目的招投標、質量把關、進度控制及資金管理等工作。
由于曹縣335個移民村全部采取的是 “兩者結合”的扶持方式,即300元直補到人,300元實施項目。縣移民局根據實際情況,除進行移民村項目自管和按照程序和制度管理外,主要創新方式如下:
長期以來,曹縣庫區和安置區的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單一,耕地資源有限而經營分散,當地農業經濟極其脆弱。為此,自2011年起曹縣利用省節余資金,安排了養鴨、養羊、村葡萄大棚等養殖種植項目,進行庫區移民產業結構調整。這不僅擴大了移民就業門路,而且還帶動了與養殖種植業相關的產業,如飼料、種子化肥、食品加工、運輸流通等行業的發展,拉動當地經濟發展,也為庫區移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致富途徑。
同時,該村對養鴨項目在建設管理方面、運行管理機制方面、收益分配機制方面實行了統一管理和新型分配機制,取得了很好效果。
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是一項長期的社會系統工程,僅靠有限的后期扶持資金是難以完成的,必須動員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各部門涉農資金綜合幫扶,著力打造庫區“洼地效應”,使本地區的人才、技術、資金、信息“流”向庫區,形成整體一致、上下協調、部門聯動的幫扶格局。“十一五”期間,曹縣整合資金約3億元,用于解決水庫移民及安置區的水利、交通、飲水安全等民生項目,保證了移民后扶政策的順利實施,效果明顯,同時對促進曹縣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曹縣推行了移民后扶項目資金實行縣級報賬制,項目村、鄉鎮和移民、財政部門共同管理,嚴格簽字把關。其主要程序和要求是:項目村提出資金申請,村委會負責人或村監督小組代表簽字,加蓋村委會公章;駐地工程員、監理工程員、總監核實工程量簽字,加蓋監理公司公章;鄉鎮分管負責人和鄉鎮長審核簽字,加蓋鄉鎮政府公章。報縣移民管理機構和財政部門會簽、復核后,再到縣會計核算中心報賬。幾年來,曹縣先后接受中央和省、市、縣對移民資金的專項審計檢查,無任何擠占、挪用、貪污、截留現象發生,確保了工程安全、資金安全、干部安全。
以縣移民管理機構舉辦移民村干部和致富帶頭人培訓班為主,動員和組織移民群眾積極參加勞動部門就業培訓、農業部門農民技能培訓。此外,充分利用山東水利職業學院、山東水利技師學院和曹縣勞動技校等培訓教育平臺,組織移民開展短期脫產培訓和學歷教育,提高農民文化、科技知識和勞動技能水平。
曹縣移民局把需要培訓教育的人員分為4個層次:即縣、鄉從事移民工作的干部,移民重點村的“兩委”成員,移民帶頭戶,移民初、高中畢業生。干部主要培訓學習移民政策,提高政策水平,更好地做好移民工作;“兩委”成員主要是通過培訓學習,開闊眼界,更好地規劃、指導本村的生態文明村建設;移民帶頭戶和畢業生主要是通過培訓學習,提高就業技能和致富能力。
在培訓形式上,不僅要派出去學習,還要請進來培訓。根據庫區和移民安置區的產業結構特點,分別請各方面的專家到鄉鎮、村進行短期的專業技術培訓,開辦講座,實行面對面指導,以快速提高移民的勞動技能。同時,還分期、分批將移民鄉鎮和移民村干部集中到縣城或鄉鎮駐地,根據移民工作階段性特點,采取以會代訓的形式,及時進行培訓指導,以保證移民后扶工作的順利開展。近5年來,曹縣移民局共舉辦移民村干部培訓班10多期,培訓人員1 000多人(次);舉辦勞動技能培訓班20多期,培訓移民群眾2萬多人(次);輸出短期和學歷培訓500多人;轉移就業3萬多人。
曹縣“兩者結合”扶持方式的實施,使移民村基礎設施得到改善,促進了庫區經濟的發展,使庫區面貌發生了明顯變化,移民的生產生活水平得到明顯提高。隨著移民閱覽室、棋牌室和移民文化廣場等文化設施的建設,移民有了學習和休閑娛樂的好去處,群眾滿意度越來越高。自2007年以來,曹縣無一人進京、到省上訪,曹縣移民辦2008年被評為“全省水庫移民信訪工作先進單位”,2009年被評為 “全省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先進集體”。目前,庫區和移民安置區經濟發展勢頭良好,社會穩定,一派興旺和諧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