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司 ,宋瑞華
(1.水利部海委漳衛南運河穿衛樞紐管理所,山東 臨清 252600;2.濟南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山東 濟南 250014)
臨清市地處山東省西北部,全境東西寬55.44 km,南北長29.88 km,總面積957 km2,轄3鄉、9鎮、4個辦事處、600個行政村,總人口73.57萬人。全市農業灌溉以“井渠結合,引黃補源,以井保豐”為基本特點?,F有耕地面積6.33萬hm2,有效灌溉面積5.93萬hm2。灌溉水源為地下淺層淡水和引黃水?,F有淺機井13 000眼,多年平均開采量9 231萬m3,位山引黃三干渠從臨清市中部由南向北穿過,全市多年平均引黃水量15 900萬m3。臨清市擁有固定機電排灌站117處,排灌機械擁有量34 974臺/296 530 kW,灌溉輸水方式主要為“小白龍”、地下輸水管道和少量土渠3種型式;田間灌溉方式為畦田灌溉及小面積噴、滴灌。灌溉水利用系數為0.57左右。
據調查,臨清市是資源性重度缺水區,多年平均降水量450.2 mm,水資源人均占有量僅有170 m3,不足全國人均占有水資源量的1/13。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需水量逐年遞增,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針對該市水資源現狀及供需矛盾,市委、市政府把節約用水作為全市水利的基本指導思想,有利地推動了全市節水灌溉工程的發展。
1)試驗研究與推廣階段。自20世紀70年代后期開始進行節水灌溉試驗研究,取得了顯著效果。80年代后,全市開始大面積發展低壓管道輸水灌溉工程。
2)高速發展階段。臨清市1996—2004年通過多項科技項目的研究、國家計劃項目的實施,節水灌溉技術得以廣泛推廣,有力地緩解了用水供需矛盾。
3)平穩發展階段。根據臨清市的經濟情況,結合省財政支持資金項目、土地整理項目和黃淮海農業開發項目,先后在松林鎮、唐元鎮、老趙莊等鄉鎮進行節水灌溉工程建設,重點推廣低壓管道輸水工程。截至目前,已發展各類節水灌溉面積2.54萬hm2,其中渠道襯砌面積46.67 hm2,低壓管道輸水灌溉面積2.45萬 hm2,噴灌面積 586.67 hm2,微灌面積 320 hm2。
1)建立健全組織,加強領導是關鍵。為了使各項節水灌溉工程順利實施,臨清市針對不同項目成立了節水灌溉工程領導小組。各有關鄉鎮也建立了相應的領導小組。市水務局成立了工程技術組,有效地把節水灌溉工作落到了實處。
2)宣傳發動、示范推廣、工程帶動是前提。多年來,通過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水資源緊張的現狀和節水的重要意義,提高了廣大干部群眾的節水意識,調動了干部群眾發展節水工程的積極性。
幾年來,通過項目的示范帶動,建成了魏灣丁馬、金郝莊鄉、八岔路鎮、唐園鎮、松林鎮、潘莊鎮、先鋒辦事處、大辛莊辦事處等遍及全市的節水灌溉項目示范區,帶動了全市農田節水灌溉工程的發展。
3)籌措資金,嚴格管理是保障。多年來,臨清市在建設資金的籌措方式方面采取了多種形式。在積極爭取上級扶持資金的前提下,市鄉財政積極籌措,發動收益農戶積極參與。截止目前,臨清市投入節水灌溉工程資金共達2 000多萬元,其中爭取上級扶持1 000多萬元,地方財政配套400多萬元,受益農戶自籌600多萬元。由于多方籌集資金,較好地促進了全市節水灌溉工程的發展。
為了切實使用好工程建設資金,確保項目順利實施,臨清市采取了以下兩條新舉措:一是對所有建設材料由市政府采購中心實行政府招標采購,確保材料質量;二是項目建設資金由市財政局進行專戶管理,工程支出采取報帳制,確保工程建設資金的合理使用。
4)嚴格建設標準,確保工程建設質量。為確保節水灌溉工程建設標準,編制了 《臨清市節水灌溉規劃》。在工程設計上,根據該市的實際情況,考慮當前與長遠相結合的原則,發展當前群眾易于接受的低壓管道輸水灌溉工程,在工程布局上照顧到滿足當前管灌的要求,但在建設標準上又要適應以后節水工程的發展,避免設備的重新投入而造成浪費。
5)完善管理制度,確保工程長效運行。臨清市在政策、技術上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措施,保障了節水灌溉工程建設的順利實施。同時,從制度上規范了工程管理。
目前,工程建成后的所有權為集體所有,同時,對不同形式的節水工程采取了不同的管理形式。
1)存在問題。一是農村一家一戶的農業經營模式,不適應節水灌溉工程的發展和管理;二是由于臨清處于引黃灌區下游,用水管理設施不配套,水費價格不合理,不能按水量收費,造成了大水漫灌、喝大鍋水的現象,阻礙了節水灌溉工程的發展;三是節水灌溉工程的資金投入較大,而群眾自籌資金建設節水灌溉工程的積極性不高;四是對發展節水灌溉的宣傳不夠,廣大干部群眾缺乏水資源短缺的緊迫感;五是節水工程的管理水平較低,制度不夠健全完善,造成部分工程提前報廢。
2)改進措施及建議。一是加大節水工程的投入。二是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實行規?;⒓s化種植。三是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四是積極推進測水量水到鄉、到村,實行計量供水,按方收費。五是加強節水管理人員的培訓,提高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