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玥瑋
(天津市食品研究所有限公司,天津301609)
我國保健食品發展現狀及問題分析
王玥瑋
(天津市食品研究所有限公司,天津301609)
敘述了我國保健食品的發展狀況,討論了目前國內保健食品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進行了分析。
保健食品;發展;分析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al situation and analys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hinese health food.
Key words:health food;developmental;analysis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費觀念不斷變化,食品消費趨勢逐漸轉向具有合理營養和保健功能的營養保健食品。因而,保健食品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但在高速發展的的過程中也衍生出一些問題。
1996年3月15日衛生部發布的《保健食品管理辦法》對保健食品的定義是:保健食品系指表明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適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作用、不以治療為目的的食品[1]。
這類食品是不同于一般食品而又有別于藥品的一類特殊食品。他們大都具有普通食品的屬性,還具有調節機體功能的保健作用[2]。
我國保健食品行業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目前在我國保健食品的發展可劃分為3代[3]:
第一代為營養補充型健康食品。這類產品對人體有營養補充作用,它們只為增加營養所需,從日常飲食中完全可以攝取,但并無治療疾病的作用。
第二代為機能型健康食品。是營養型健康食品的延伸,對身體的某些器官、組織有一定的調節和治療作用,但該代產品多有較強的藥物依賴性,而且濫用副作用較大。
第三代為機能因子型健康食品。是以食用菌多糖及植物活性提取物為代表的天然分子聚合物,屬于人體不能合成的特殊生物活性物質。這類產品的特征是有治療、保健和預防作用,沒有副作用,主要機理在于修復細胞和組織,恢復器官功能正常化。
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保健食品生產企業為求生存、求發展而各顯其能,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保健食品市場的繁榮。隨著保健食品行業的不斷發展,為使保健食品的生產經營走上了法制化、規范化管理的道路,1996年以后,國家出臺了《保健食品管理辦法》。2005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先后出臺了《保健食品注冊管理辦法》、《保健食品廣告審查暫行規定》和《直銷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2009年6月1日正式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這些政策、法規的出臺,使我國保健(功能)食品產業進入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時期。
3.1.1 科技投入不足
目前保健食品企業普遍存在產品科技含量較低、配方陳舊,缺乏市場競爭力的現象。主要是由于保健食品企業目前多停留在比拼市場營銷能力的階段,企業追求一時的高額利潤,大多重視廣告投入,輕視科技研發,保健食品應該是高科技產品,但科技研發投入遠低于廣告投入,這可謂是本末倒置。科技投入少,特別是應用技術、基礎性研究投入不足,對通過研發投入提升產品普遍重視不足等狀況與政府所倡導的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差距巨大。除了規模較大的企業外,大多數企業的研發資金投入較少,行業中缺少科技含量較高的產品。
3.1.2 功能成分提取科研實力欠缺
保健食品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食品,是因為含有一種或幾種功能成分,食用后能對人的機體有定向的調整。如從番茄中提取番茄紅素,該種成分能抗氧化、抗衰老、抗癌變;從動物胰臟中提取核苷酸,該種成分能提高人的免疫力。我國的保健食品企業中除部分企業采用生物工程等技術提取有效成分并制成保健食品,其他大多數企業采購提取后的原料經過復配制成保健食品,這就嚴重的影響了我國的保健食品科技創新含量。
3.1.3 對于藥食同源類原料作用機理缺乏研究
目前有不少藥食同源類原料應用于保健食品中,但是有很大一部分產品都是將幾種原料進行簡單的復配,復配后的產品雖有一定的功效,但是并不明確其作用機理。這是由于缺乏對藥食同源類原料作用機理的深入研究,只是簡單將傳統理論作為組方依據。
3.2.1 產品生產工藝缺乏穩定性
目前新產品注冊申報資料中很少見工藝穩定性研究資料,在我們對相關企業走訪的過程中,大部分企業也都沒有對產品工藝穩定性進行研究。主要原因為保健食品大量低水平重復性仿制,使企業忽略了工藝穩定性研究的必要性;功效成分的不明確以及檢測方法的不配套,使得工藝穩定性研究難以下手。
3.2.2 檢測技術滯后
目前,市售的保健食品產品質量不合格品的曝光率非常高,如重金屬超標、功效成分含量低等問題。同時,保健食品功效成分和含量的不確定性,以及與之相配套的檢測方法的非特異性,使得保健食品反映內在質量指標的成分含量檢測的可重復性難以保證。由此可以看出保健食品檢測技術滯后。主要原因為企業自檢能力差,缺少專業的檢驗人員和檢測設施;專業檢測部門的檢測手段落后、硬件條件不足;國家和相關管理部門支持力度不夠。
科研院所對保健食品中功效成分提取以及作用機理等方面研究較為深入和系統,但是缺乏對市場的了解,甚至與市場脫節,導致科研院所不了解市場上缺乏的產品以及消費者需求的產品,研究方向與市場相悖,部分高新技術在使用上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不能被企業應用于大規模生產。由于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之間并沒有一個有效的平臺進行溝通。沒有很好的整合現有資源,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速度較慢,由此導致科研院所與生產加工企業在研究深度、方向和速度上產生了差異。
保健食品行業是一個高科技行業,必然需要大量高水平的專業技術人才。從我國各保健食品企業看,除了規模較大的企業有一定數量的研發人員外,不少企業沒有自己的研發人員,根本做不到生產一批、儲備一批、研發一批,更不可能研發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產品。沒有技術作依托,產品市場競爭力非常脆弱,一旦現有產品市場受挫,企業馬上就會陷入困境。要加快保健食品產業發展,搞好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是重中之重的大事,有了人才的保證,才能把產品的研發、工藝的規范、評價方法的確定、企業標準的科學規范等技術問題解決好,促進產業發展。
近幾年,新興的保健食品企業為了生存,利用消費者的消費心理不成熟,對保健食品療效期望值過高的特點,企業便開始通過廣告、義診講座、“現身說法”等形式進行夸大宣傳來滿足消費者,結果給消費者造成“保健食品可以治百病”、“保健食品等同藥品”的錯誤概念,甚至一些企業生產以次充好、以劣充優的“保健食品”。由于對上述這些問題政府有關部門的法律、法規、標準滯后,可操作性差,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保健食品市場的健康發展。
目前,消費者對于保健食品缺乏清晰明確的認識,不知道保健食品是以調節機體功能為主要目的,而不是以治療為目的的食品。主要因為大部分消費者不能從類別上區分保健食品與部分非處方藥。消費者對于保健食品的標志不了解,對于部分產品的功效只是略知,有部分消費者認為保健食品多吃無害,還有一部分消費者認為現在營養已經過剩,不需要額外攝取營養成分。部分相關的人員對營養健康知識了解不夠,不能及時解答消費者的某些疑問,影響了對健康、保健知識的宣傳工作。
依據我國保健食品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相關企業及部門應努力做到:(1)引進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使高端人才向高新產業的高新項目集中,努力建設一支富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隊伍;(2)研發高新技術將更多具有保健功能的原料進行深加工、精加工,積極研制科技含量高的保健食品,達到或超過國際水平;(3)堅持科研開發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大力提高科研成果轉化率,組織產學研各方面力量聯合攻關,把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優勢、信息優勢同企業的產業優勢、資本優勢結合起來,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4)加大各環節的監管力度,制定明確的法律、法規,使監督部門的工作更有針對性;(5)強化消費者保健意識,提高消費者健康素養水平,創建科普基地,在廣大消費者中廣泛開展營養保健知識和保健食品知識的普及宣傳活動,有效提高市民的營養意識、健康意識。
政府、企業、研發機構等有關部門應群策群力,不斷完善針對保健食品行業的應對措施,使我國的保健食品行業向著快速、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1]屈學林,劉曉燕,徐宏楠.我國保健食品的發展現狀及趨勢[J].農產品加工,2006(9):53-56
[2]楊繼遠,袁仲,王秀芹.保健食品的發展現狀與開發[J].食品科學,2000,21(12):173-176
[3]金宗濂.功能食品評價原理及方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2-3
The Current Developmental Situation and Analysis of Chinese Health Food
WANG Yue-wei
(Tianjin Food Research Institute,Co.,Ltd.,Tianjin 301609,China)
2012-04-24
天津市科技計劃項目(10ZLZLZF02500)
王玥瑋(1985—),女(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營養與食品衛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