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厚芹,張茂強,張擴成
(濟南市邢家渡引黃灌溉管理處,山東 濟南 250100)
單位文化是指單位成員共同認可和接收的、可以傳承的價值觀、道德規范、行為規范和單位形象標準的總稱,是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良好的單位文化越來越成為激發干部群眾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對于密切單位與社會、職工之間的關系,提高職工綜合素質,解決單位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面對當前水問題,以水利實踐為載體,積極推進單位文化建設,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
2007年邢家渡引黃灌溉管理處提出了爭創“一流”的文化理念,即把灌區建設為全省一流水利工程,一流管理水平,一流灌區效益,一流職工隊伍,一流工程設施。經過5年多的努力,灌區取得了一定的戰績:主干渠39.5 km的渠道襯砌已全部改造完成,新建、改建分水建筑物60余座;往年渠道引水流量最多為30 m3/s,2012年春灌期間達到了60 m3/s,超出設計流量10 m3/s;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由0.45提高到0.58,年節約灌溉用水5 000萬m3,擴大改善灌溉面積2萬hm2,年新增糧食生產能力4 000萬kg。該處工程建設、工程管理和社會效益在全省灌區中名列前茅,先后獲得若干個榮譽稱號。
邢家渡灌區的特色文化體系,可以概括為“13459”文化體系,分解來說其基本內容是:一個統領,以水利的精神理念為統領;三大理念,“以人為本”、“以水為業”、“創新發展”;四個目標,發展更好、管理更優、灌區更靚、生活更美;錘煉五支隊伍,有一定技術技能的職工隊伍、有一定科研能力的科技隊伍、有一定創作能力的文藝隊伍、有一定特長的文體隊伍、有一定創新能力的管理隊伍;建設九大灌區:民生灌區、生態灌區、平安灌區、標準灌區、風景灌區、陽光灌區、數字灌區、幸福灌區、文化灌區。
為了確保該工程的實施,邢家渡灌區以學習為抓手,實施“3610”學習工程。即:1)搭建“三個平臺”,活化學習方式。搭建黨建理論學習平臺;”搭建“交互式”學習平臺;搭建“讀書論壇”學習平臺。2)精心設計六大活動載體:組織載體、交流載體、考評載體、網絡載體、陣地載體、活動載體。3)十有。通過學習,建設灌區文化,使其達到十個方面重點內容:精神文化、黨建文化、學習文化、制度文化、服務文化、管理文化、執行文化、廉政文化、安全文化、創新文化;
建設灌區文化,關鍵是建設好精神理念。在灌區文化體系中,以“創一流”為統領,并形成一套精神文化理念,如:在新領導班子上任初期管理處提出了“維護大局、保持穩定、無私奉獻、團結拼搏”的創業精神;在灌區續建配套改造時期提出了“艱苦奮斗、興水為民、團結進取、奉獻灌區”的延渠擴灌精神;在引水灌溉期間提出了“立足本職、興水為民、情系灌區、安全供水”的供水精神;在創先爭優活動中提出了“解放思想、愛崗敬業、腳踏實地、爭創一流”的敬業精神。
而正是這一系列的“精神”創建,匯聚成了強大的灌區精神:潤物容人,正己成事。灌區提出潤物容人的價值觀念,是以“水之道”和“水之德”的奉獻與尚德精神來體現組織追求和職工行為規范。灌區將水的品德人性化,作為職工做人處事的自然價值觀。灌區服務的價值在于利人利他,倡導一種“利萬物而不爭”的核心價值觀。寬容是人生的一種崇高境界,寬以待人必先嚴于律己。灌區以水文化的平凡特質為核心,以正己的謙卑心態為原則,教育職工厚積“水德”,在工作中擺正姿態,堅韌不拔,不畏艱苦、甘于奉獻,將每一項具體工作做精細、做規范,通過這種文化信念的鞭策,以水的感悟和啟迪,凝聚職工的文化共識,不斷激勵自己,將灌區的和諧發展和職工的全面提升融為一體,在實現灌區價值的同時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進而達成灌區的崇高事業追求。
灌區創優使命:爭創省、國家一流灌區,全面推動灌區跨越發展。創建灌區品牌:效益最大化的灌區、社會最和諧的灌區、員工最有幸福感的灌區,即“和諧灌區,幸福家園”品牌灌區。三講基本觀念:灌區要講效率求效益;干部要講責任長才干;職工要講敬業做能手。精細化管理理念:實行預測、預防、預案管理精細化,工作做深做細做到極致,對此,2012年引進了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安全生產理念:堅信 “只要采取措施,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預防的”;強化安全優先、堅持安全責任到人、安全管理“一把手”三種模式;堅持安全承諾制。生態理念:物我同舟,林跟水走,綠色永駐,福澤后裔。
該處在4樓專門設立了黨團活動室,成立了文體協會,根據職工的要求設立了羽毛、乒乓球、籃球、足球及文藝協會,有活動章程、辦法,各協會根據情況定期合理安排活動內容。并開設網站、青年QQ群等,目前該處的黨建網已開通,通過多種渠道傳播灌區生產、服務和黨建文化信息。同時積極向視(聽)覺識別系統的應用上延伸,2012年按計劃將要建設青少年節水教育示范基地、舉辦“民生灌區”杯攝影圖片展、制作灌區宣傳片、出版《潤物有聲》等內部刊物;在辦公桌上統一使用桌牌,統一并美化單位形象。
管理處將文化建設任務分解到辦公室、黨支部辦公室、工會、團支部等部門,負責文化建設整體工作的實施、監督和評價;處里統一提供文化建設物質保障,文化建設費用列入年度財務預算;管理處有必要的規章制度,明確文化建設的責任、內容和運行機制,文化建設列入每年的工作安排。把貫徹實施單位文化建設工作作為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把認同和自覺實踐灌區文化理念的情況作為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標之一,形成了人人關心單位文化建設、人人宣傳單位文化的良好局面。
以創先爭優活動、廉正文化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崗位建功立業”、“巾幗建功”活動、“青年文明號”系列活動等為載體,開展各項道德實踐活動。成立引黃處文體協會,以富有特色的活動為載體,豐富單位文化生活。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使員工在自覺參與中精神生活得到充實,思想感情得到熏陶,進一步提升該處精神文明創建水平和職工群眾的文化品位。
1)節水灌溉:實現了“高水位、大流量、速灌速停”的輸水模式,在保障灌區農業用水的情況下,縮短了灌溉周期,緩解用水矛盾,減少地下水資源的開采量。渠系水利用率由0.45提高到0.58,年均節水5 000萬m3,擴大改善灌溉面積2萬hm2。
2)服務民生:渠道襯砌后輸水能力增加,減少了滲漏水量,相應地增加了分干渠以下及灌區下游的用水保證率,延伸了控制范圍,保障上下游均衡受益,同時促進農村種植結構調整,發展大棚等蔬菜區,有效地提高了灌區經濟作物種植比例。
3)改善生態:通過鋪筑道路、植樹綠化后,大大改善了交通條件和沿渠環境,形成新的綠色長廊。提高了植被覆蓋率,對土壤的保土、保肥、保水能力起到促進作用,減少土壤有機質及無機鹽的流失,對當地小氣候的改善和維護生態平衡具有積極的意義。
4)文化建設:2012年該處成功舉辦了“2012年迎新春聯歡會”;通過開展“寫報道、勤練筆、提能力”活動,在全處范圍內選拔聘任了11名信息宣傳員。2011年該處在重要報刊上刊登介紹邢家渡灌區的文章13篇,全年編發灌區簡報20多期,向市局網站報送消息百余條,單位和個人取得省以上獎勵的多達6項。
1)以水為業創造水文化品質。灌區積極行動,結合“水”的特色,組織廣大干部職工學習“水”的品格,以“水”的優秀品質創建具有水利特色的水文化。2)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實行親情化服務,真心實意為干部職工分憂解難,大大增強職工對單位建設和發展的參與度和認同感,進一步把職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工作中來,有力地推動各項工作的開展。3)灌區精神理念要有機地融入改革、建設、發展全過程,始終與灌區生產管理、思想道德建設緊密結合。4)要建立起有效的灌區文化建設工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