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全 朱秋紅 宋改芳
尿沉渣檢查在泌尿系統疾病的診斷中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并成為治療及療效觀察的重要指標之一。UF-1000i全自動尿有形成份分析儀能對尿液中多種有形成分進行定量計數分析,定量內容主要有:紅細胞、白細胞、上皮細胞、管型、細菌、酵母樣菌、結晶、精子等成分,同時提供多種有形成分的圖像分析,并能判斷血尿的來源。但我們在臨床工作中發現,UF-1000i在檢測尿紅細胞時,結晶、酵母樣菌、細菌、脂肪滴、卵磷脂小體及影紅細胞可對其造成干擾;而對白細胞造成干擾的因素主要是上皮細胞、非晶形鹽類結晶、大量細菌、小圓上皮細胞、滴蟲等。尿干化學分析儀通過測定尿液中的化學物質而分析紅細胞及白細胞,易受多種化學因素的影響,有較高的假陰性率。尿沉渣分析儀與干化學儀器在分析尿液有形成分時,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兩種儀器的檢測結果與尿沉渣鏡檢尚存一定的差異。為此,本文通過對2000例尿液標本進行UF-1000i尿沉渣分析儀分析、URIT-1500尿液干化學分析儀測試、尿沉渣鏡檢,探討這兩種儀器測定尿中紅細胞、白細胞的影響因素,分析引起誤判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為臨床提供真實可靠的檢驗結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2年8月至2012年9月我院2000例門診、住院患者,患者年齡2~81歲,男800例、女1200例。用干凈的一次性尿杯留取新鮮中段晨尿。
1.2 儀器與試劑 UF-1000i尿沉渣分析儀及配套試劑、配套低、高值質控品;URIT-1500尿液干化學分析儀及配套試紙條、專用定標條;Olympus顯微鏡;Xiang Yi L500水平離心機;10ml帶刻度離心管。
1.3 檢測方法 每天檢測前,用專用定標條對URIT-1500尿液干化學分析儀進行定標,UF-1000i用低、高值質控品做質控,在保證儀器運行良好狀況下,嚴格按照操作說明書進行檢測。每例標本充分混勻后分3管,各10ml,其中第1管進行UF-1000i分析儀檢測;第2管進行尿干化學檢測;第3管用水平離心機RCF400g 1200~1300r/min離心5min后,棄去上清液,留取沉渣0.2ml混勻,吸取20μl滴在載玻片上,用18 mm×18 mm蓋玻片覆蓋,用10×40鏡頭觀察鑒定紅細胞、白細胞數量,觀察10個視野所見最低和最高值,記錄結果,兩小時內檢測完畢。
1.4 參考范圍與判定標準 ①UF-1000i分析儀檢測:男性:紅細胞0~12μl,白細胞:0~12μl;女性:紅細胞0~24/μl,白細胞:0~26/μl[1]。②尿干化學法:潛血:陰性;LEU:陰性。③顯微鏡鏡檢結果:紅細胞:0~3/Hp;白細胞:0~5/Hp[2]。超過以上參考范圍為陽性,3種方法以尿沉渣鏡檢做為“金標準”,當尿沉渣鏡檢陰性而UF-1000i和(或)干化學陽性時為假陽性;當尿沉渣鏡檢陽性而UF-1000i和/或干化學陰性時為假陰性。
2.1 UF-1000i、尿沉渣鏡檢檢測尿紅細胞、白細胞結果 見表1。
2.2 干化學、尿沉渣鏡檢檢測尿紅細胞、白細胞結果 見表2。
2.3 兩種方法檢測尿紅細胞、白細胞的影響因素 見表3。

表1 UF-1000i、尿沉渣鏡檢尿紅細胞、白細胞檢測結果比較

表2 干化學、尿沉渣鏡檢尿紅細胞、白細胞檢測結果比較

表3 兩種方法檢測尿紅細胞、白細胞的影響因素
UF-1000i尿沉渣分析儀利用流式細胞技術和熒光染色的方法,通過前向側向散射光及其脈沖寬度、熒光強度及其脈沖寬度以及細胞電阻抗等參數,對尿液中有形成分定量分析,從而區分尿中各種有形成分。具有操作簡便、速度快、可報告多項參數等優點。干化學測定尿中隱血是根據血紅蛋白接觸活性法原理,通過血紅蛋白具有的類過氧化物酶樣作用催化分解過氧化物,使四甲基聯苯胺氧化呈色;檢測尿中白細胞是根據酯酶法的原理,粒細胞漿內的酯酶能水解3-羥基吲哚酚酯類底物,釋放出酚,再與重氮試劑反應生成紫紅色化合物。但由于儀器本身的局限性及尿液中有形成分的復雜性和多變性,容易對儀器分析尿液中的紅細胞、白細胞造成干擾。有學者認為用單一尿沉渣分析儀或其他方法分析存在一定數量的假陽性和假陰性結果[3]。本文通過對2000例尿液中有形成分的檢測發現,這兩種檢測方法與沉渣鏡檢相比較有一定的差異。
正常形態的紅細胞直徑約8 μm、雙凹圓盤狀,分布在散點圖中熒光強度較低的區域,尿液中的紅細胞可因多種因素的影響而使其變形。本文通過對2000例尿液中有形成分分析,UF-1000i尿沉渣分析儀檢測紅細胞的假陽性率占17.9%,常引起假陽性的有形成分分別如下:結晶、酵母樣菌、細菌、脂肪滴、卵磷脂小體。大小形態與紅細胞相似的尿酸結晶和雙凹形草酸鈣結晶,在散點圖中與紅細胞交叉分布,易造成假陽性;酵母樣菌、脂肪滴或卵磷脂小體、數個非晶形結晶或細菌聚集成大小如紅細胞,通過儀器分析,其熒光強度和散射光強度與紅細胞相似,可對紅細胞計數造成干擾。假陰性率占8.6%,影紅細胞和紅細胞碎片則常是引起假陰性的主要原因。這類細胞因其體積小、形態不規則,熒光強度極弱、位于低熒光區,儀器不能辨認可造成假陰性。尿中出現大量血紅蛋白尿,沉渣中無紅細胞,潛血試驗呈陽性,常見于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血型不合輸血、急性溶血疾病、病毒感染、手術后所致紅細胞大量破壞等疾病,報告結果時須強調注明其物理性狀,以提示尿中紅細胞溶解,并及時和臨床聯系。干化學檢測紅細胞的假陽性率占10.2%,主要的影響因素有:產過氧化物酶的細菌、尿液中含強氧化劑、某些藥物、對熱不穩定酶等;干化學檢測紅細胞的假陰性率較高,占19.5%,主要的影響因素是尿液中含有大量的VitC,卡托普利、羅丁緩釋片亦可降低測試靈敏度。
UF-1000i尿沉渣分析儀檢測白細胞的假陽性率達20.1%,常引起假陽性的因素主要有:上皮細胞、非晶形鹽類結晶、大量細菌、小圓上皮細胞、滴蟲等。干擾機制可能是尿中非晶形鹽類結晶、小圓上皮細胞、上皮細胞等成分的大小及染色程度與白細胞類似,產生的散射光、熒光及電阻信號與白細胞部分重疊[4];另外當尿液中有大量細菌聚集成團時,其散射光、熒光信號與白細胞相似,也有可能使白細胞檢測結果呈假性升高。在臨床工作中發現,孕婦尿液中常有大量的上皮細胞,會導致白細胞假性增多。白細胞的假陰性率較低,僅占3.3%,白細胞破碎常是引起假陰性的主要原因。對于肉眼血尿、混濁的尿標本,建議沖洗儀器,待儀器空白值通過后再進行下一個標本的測試,以免污染下一個標本造成假陽性。尿干化學通過粒細胞漿內的酯酶檢測白細胞,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均有白細胞酯酶,試帶法呈陽性結果,而淋巴細胞不含這種酯酶呈陰性結果。干化學檢測白細胞的假陽性率占11.8%,主要的影響因素是陰道分泌物污染,分泌物中的鱗狀上皮細胞漿內含有的磷酸酯酶與粒細胞酯酶化學性質相似導致假陽性;假陰性率占14.3%,主要的影響因素是淋巴細胞或者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30 g/L)、高濃度白蛋白(>5 g/L)及一些藥物如呋喃妥因、慶大霉素、頭孢氨芐、先鋒霉素;草酸濃度增高時可抑制反應,也可導致干化學中的白細胞酯酶呈陰性反應[2]。
綜上所述,多種因素可能干擾UF-1000i尿沉渣分析儀檢測紅細胞、白細胞。在分析紅細胞過程中,易受結晶、酵母樣菌及其他大量雜菌、精子等干擾,當儀器出現報警時,必須用鏡檢確認[5];也有學者認為,當尿沉渣分析儀與干化學檢測結果不一致和出現異常散點圖時,報告管型、酵母樣菌、精子、不均一紅細胞時沉渣鏡檢十分必要[6]。而白細胞易受上皮細胞、非晶形鹽類結晶、大量細菌、小圓上皮細胞、滴蟲等的影響。目前,UF-1000i和尿干化學檢測尿液只能快速篩查,一定要重視沉渣鏡檢,尿沉渣鏡檢被公認為尿液有形成分檢查的經典方法,只有三者結合互檢,才能有效排除假陽性和假陰性結果,為臨床相關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真實可靠的檢驗結果。
[1]叢玉隆,馬駿龍,李云蓮,等.尿沉渣測定四種方法參考值范圍調查.中華醫學檢驗雜志,1997,20(4):229-230.
[2]葉應嫵,王毓三,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290-295.
[3]程穎,程燃.UF-100全自動尿沉渣分析儀影響因素的探討.重慶醫學,2006,35(4):349.
[4]陳忠,鄒曉月,袁立新.UF-100尿沉渣分析儀和干化學檢測尿中紅細胞和白細胞及管型的干擾因素分析.中國實驗診斷學,2008,12(4):534-536.
[5]叢玉隆,馬駿龍.幾種檢測尿紅細胞方法的價值與互補關系.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02,25(5):263-264.
[6]Ottiger C,Huber A R.Quantitative urine particle analysis:integrative approach for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of automation with UF2100 and microscopic review with KOVA cell chamber.Clin Chem,2003,49(4):617-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