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瑞華
腦梗死是缺血性腦卒中的總稱,由于其發病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病死率高,已成為當今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而急性腦梗死又具有發病急、進展快的特點,其診斷、治療一直是臨床工作者研究的熱點。Lp-PLA2作為炎性標志物,相關實驗證明了其可以作為一種新的缺血性腦卒中的獨立預測指標[2]。而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發生和復發事件中,HCY是一種獨立危險因素[3]。頸動脈是血液進入腦組織的重要通路,占腦循環全部70%以上的血流量由其血流量供應。本研究主要研究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漿Lp-PLA2,Hcy與頸動脈硬化的關系。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在本院神經內科住院80例ACI患者作為觀察組。所有患者均在發病72 h內入院,所有患者均經過CT和(或)MRI的影像學確診,診斷依據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會議擬訂的診斷標準,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齡為36~73歲,平均(56.2±11.5)歲;另外選取健康人群4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齡為33~75歲,平均(57.1±11.9)歲。兩組的年齡、性別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標準:無癥狀性腦梗死;腔隙性腦梗死;有明確栓子來源的腦栓塞;動脈炎性腦梗死;各種凝血機制異常及高黏血癥所致的腦梗死;先天發育異常所致的腦梗死;周圍血管性疾病的腦梗死;血脂異常;嚴重的心血管疾病;伴惡性腫瘤;免疫性疾病及血液系統疾病;近2周有感染性疾病;發病前一個月有外科手術、創傷者;嚴重心肝腎疾病及糖尿病者。
1.2 Lp-PLA2和Hcy的測定方法 采集前1d禁水4h,忌食高蛋白飲食,抽取靜脈血2ml,于EDTA抗凝管中充分混勻,分離血漿采用4℃,3000 r/min離心,血漿HCY的檢測采用酶轉換法熒光定量測定,Lp-PLA2濃度以酶聯免疫分析法檢測。
1.3 頸動脈彩超測定 測定頸內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情況采用美國VIVID7數字彩色多普勒超聲儀,線陣式探頭7.5 Hz。被檢查者取臥位,偏向檢查者的對側,低枕,頭略向后仰,根據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制訂頸動脈異常標準:內膜增厚為頸動脈1.0 mm≤IMT<1.3 mm或分叉處1.2 mm≤IMT<1.5 mm,IMT≥1.5 mm判定為斑塊形成[4]。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正態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s表示,用中位數M(P25,P75)表示偏態資料,采用非參數Wilcoxon秩和檢驗,Spearman等級相關分析法應用于相關性分析。
2.1 兩組血漿Lp-PLA2和Hcy測定結果比較 經比較,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血漿的Lp-PLA2和Hcy均明顯升高,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1。

表1 兩組血漿Lp-PLA2和Hcy測定結果比較
2.2 觀察組患者血漿Lp-PLA2,Hcy與IMT的相關性研究觀察組患者的IMT為(1.42±0.51)mm,與Lp-PLA2有明顯正相關關系(r=0.315,P<0.01);與Hcy有明顯正相關關系(r=0.427,P <0.01)。
目前認為腦梗死的病因是在動脈硬化或動脈炎的基礎上,合并血管內凝血因子改變或動脈痙攣使血液自凝造成。在動脈硬化的發展中首先是IMT增厚,變為粗糙的內膜,斑塊逐漸形成,導致管腔狹窄和血栓從而形成。頸動脈IMT增厚是頸動脈早期粥樣硬化的標志,近年發展起來的超聲診斷方法是一種反映早期動脈粥樣硬化的無創性指標。宮腔狹窄引起血管遠端血流狀態呈低灌注,同時血流加速度在狹窄段越高,血流切應力作用相對于斑塊表面的就越大,斑塊表面的破裂越容易造成形成,從而形成栓子,栓塞遠端血管。另外,當形成的易損斑塊突入管腔時,由于管壁應力或富含脂質的增加,連續性中斷可以在斑塊表面纖維帽發生,血小板可被纖維帽下結構暴露的脂質和膠原激活,凝血反應啟動,血栓從而形成。并且已有相關研究[5],發現急性腦梗死患者復發率的危險性在伴有頸動脈重度狹窄的患者增高21倍。
Hcy是半胱氨酸和蛋氨酸的重要中間代謝產物,是一種含硫氨基酸,人體攝人的Hcy有20% 從腎臟排出。我們的研究中顯示,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血漿Hcy比對照組明顯升高(P<0.01),考慮在急性腦梗死患者Hcy升高的原因為Hcy可在動脈壁促進脂質沉積,增加泡沫細胞,動脈壁糖蛋白分子纖維化結構改變,斑塊鈣化加快,同時低密度脂蛋白可促進氧化。HCY可以抑制一氧化氮(NO)的合成和生物活性,氧自由基加速生成,內皮細胞引起損傷[6],動脈粥樣硬化形成或加重。Hcy還可以通過炎癥反應損害血管內皮細胞,血液中脂質浸潤加快,進一步脂質浸潤可損害血管內皮和血管內皮功能遭到破壞,促進血小板聚集、炎癥細胞浸潤、趨化,促進血栓形成。另外,還可以使血小板凝血烷的合成增加,機體凝血與纖溶系統之間的平衡破壞。在Derrick的研究中[7]認為肝內脂質過氧化作用可以由于高Hcy血癥而增強,減低肝線粒體酶活性,升高血漿caspase-3(細胞凋亡蛋白酶)水平,血管內皮細胞凋亡可能通過氧化應激機制導致。核轉錄因子-KB也可以被Hcy激活,刺激細胞間黏附分子(ICAM-1)mRNA轉錄,血液中的血管內皮細胞與單核細胞間黏附進而誘導,炎癥反應加快,動脈粥樣硬化從而發生[8]。一項涉及16849病例的大宗設計研究標明[9],卒中危險性隨著血漿Hcy濃度每增加5μmol/L,增加1.65倍,卒中危險性若Hcy在原來降低3μmol/L,將會降低15%~30%。
已有許多研究證實,在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過程中炎癥因子具有重要作用。病理組織學研究也發現不穩定斑塊有大量的炎癥細胞浸潤在斑塊內,其中以巨噬細胞浸潤為主,提示在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過程中炎癥活動起重要作用[10]。Lp-PLA2可以水解Sn2位含有多不飽和脂肪酰基的氧化磷脂,作為一種新型炎癥標志物,生成氧化型游離脂肪酸和溶血卵磷脂。研究表明[11],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和發展的整個過程中,抗動脈粥樣硬化可由于Lp-PLA2的水解作用完成,而動脈粥樣硬化也可由于水解產物引起的吞噬作用導致。與傳統炎性標志物CRP比較,受全身炎癥狀態的影響較小,血管壁周圍炎癥狀態的存在可以由血漿Lp-PLA2水平的升高可以特異性反映[12]。Lp-PLA2通過刺激細胞因子和黏附因子生成,促進由管腔向內膜聚集的單核細胞衍生為巨噬細胞,泡沫細胞可由于巨噬細胞吞噬、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變成,泡沫細胞進一步聚集成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斑塊潰瘍或破裂在細胞因子和蛋白酶的作用下導致血栓形成[13]。有研究顯示[14],血小板激活因子表達腦梗死患者增加,血小板功能活躍,而Lp-PLA2分泌由于血小板激活因子而刺激增加。
本研究中顯示,急性腦梗死患者頸動脈IMT明顯增厚,并且與患者血漿 Lp-PLA2,Hcy有明顯正相關關系(P<0.01),因此,可以在臨床上通過多點檢測患者指標而進行病情的檢測。
[1]Jenkins PO,Turner MR,Jenkins PF.What is the place of throm bolysis in acute stroke.?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a current perspective.Clin Med,2008,8(3):238-253.
[2]Oei HH,vail der Meer M,Hofman A,et al.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 activity is associate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isehemic stroke:the Rotterdam Study.Circulation,2005,111(5):570-575.
[3]Vander Meet P,Voors A A,Lipsic E,et al.Erythropoietin in cdiovascular diseases.Eur Heart J,2004,25(4):285.
[4]張東菊,李新.急性腦梗死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應蛋白與頸動脈狹窄的關系.天津醫科大學學報,2012,18(2):221-229.
[5]白雁明,胡淑麗,秦艷芬,等.頸動脈狹窄與復發性腦梗死的關系探討.當代醫學,2011,17(19):24.
[6]Jin L,CaldweH R B,Li-Master T,et al.Homocysteine induces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via inhibition of arginine transport.J Physiol Pharmacol,2007,58(2):191.
[7]Derrick LS,Erin KA,Charles WB,et al.Prothrombotic and preoxidant effects of diet-induced hyperhomocysteinemia.Thrombosis Research,2007,120(1):117-126.
[8]Postea O,Krotz F,Henger A,et al.Stereospecific and redox-sensitive increase in m onocyte adhesion to endothelial cells by homocysteine.Arterioscler Thromb Vase Biol,2006,26(3):508-513.
[9]Wald DS,Law M,Morris JK.Homoeystein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evidence on causality from a meta analysis.BMJ,2008,325(11):73-74.
[10]馬登飛.急性腦梗死與高敏C反應蛋白水平及頸動脈斑塊性質關系的臨床研究.中國實驗診斷學,2012,16(6):1073-1074.
[11]劉軍妮,徐冬玲,杜貽萌.脂蛋白相關磷脂酶A2與兔易損斑塊的相關性研究.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10,26(4):669-675.
[12]王磊,儲照虎.脂蛋白相關磷脂酶A2與缺血性卒中.國際腦血管病雜志,2009,6(17):463-466.
[13]左巖霞,李美,趙令時,等.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與血漿脂蛋白相關磷脂酶A2的關系.山東醫藥,2008,48(24):67-68.
[14]Yost CC,Weyrich AS,Zimmerman GA.The 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signaling cascade in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s.Biochimie,2010,92(6):692-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