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兆倫 鄧延華
肥厚性鼻炎也稱為增生性鼻炎,是耳鼻喉科的一種常見病,嚴重患者可引起呼吸系統的感染,并遷延不愈,進而發生鼻竇的炎癥,嗅覺的不敏感,睡眠障礙等,從而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鼻黏膜反復感染、維生素的缺乏、慢性化膿性鼻竇炎及全身慢性病等與其發病相關。主要的病理改變為下鼻甲的明顯增厚,鼻腔堵塞,導致鼻通氣不暢、頭痛、嗅覺下降等癥狀,以往的保守治療效果不理想[1]。本研究回顧性地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18例肥厚性鼻炎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鼻內鏡下低溫等離子治療肥厚性鼻炎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診治的肥厚性鼻炎患者118例,男68例,女50例;年齡20~60歲;病程1~25年;根據不同治療方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60例患者采用鼻內鏡下低溫等離子治療,對照組58例患者給予微波治療。全部患者均符合肥厚性鼻炎的診斷標準。CT掃描排除慢性鼻竇炎、鼻中隔偏曲、鼻息肉及下鼻甲骨性肥大者。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在鼻內鏡下,雙側鼻腔用1%的丁卡因與腎上腺素混液棉片行表面麻醉2次,再用生理鹽水稀釋的1%利多卡因行下鼻甲的局部浸潤麻醉。將低溫等離子強度調到5檔,在等離子刀進去之前,刀頭要泡在生理鹽水當中。根據下鼻甲的肥厚部位選擇進刀點,一般從下鼻甲的中部,平行下鼻甲,從黏膜下進刀。該手術不使用止血踏板,只踩消融踏板即可,電極部分在黏膜下。每一個治療部位,行大約10 s的消融術。依據鼻甲的大小,打數個孔。孔間要有適當的間距,不能重合。每個鼻甲最多打2~3個點。由于等離子使黏膜下的蛋白凝固、變性,腺體萎縮,血管封堵,因此,術后出血極少,不需填塞。
對照組:患者取仰臥位,采用1%的丁卡因噴霧行鼻腔表面麻醉2次,利多卡因浸潤麻醉,應用中亞微波系統,功率調到4檔。微波刀頭燒灼去除肥厚的部分,操作數次直到鼻通氣良好。
1.3 療效評價[2]治愈 鼻通氣好,下鼻甲與鼻底、中隔的距離大于3mm,可見到后鼻孔及中鼻甲;好轉:鼻塞明顯好轉,下鼻甲與鼻底、中隔間有小縫隙,距離1~3 mm;無效:鼻塞無改善,下鼻甲與鼻底、中隔緊貼,看不到中鼻甲。
1.4 統計學方法 本數據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見表1。

注: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肥厚性鼻炎是鼻腔的慢性炎癥表現,主要的特點是鼻腔的黏膜、黏膜下層、骨膜以及骨的局限或彌漫增生、肥厚,黏膜固有層的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升高、纖維組織增生、黏膜肥厚,嚴重病例其下鼻甲增生肥大明顯,尤其以前、后端及游離緣明顯[3]。
肥厚性鼻炎的傳統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切除、冷凍、激光、電灼、射頻、微波等[3]。術中術后出血較多、患者痛苦較大、創面恢復慢、費用高、住院時間長;且冷凍、電灼等是在鼻甲的表面處理,對鼻黏膜表面的纖毛破壞較大,破壞了下鼻甲的生理功能,易造成鼻腔結痂、干燥不適等[4]。鼻內鏡下低溫等離子治療,是指將低溫下通過等離子治療頭放于病灶處,等離子體中的帶電離子能使以分子為單位,將目標組織中的細胞逐漸解體,使鼻腔黏膜下的組織蛋白凝固變性、血管封閉、腺體萎縮、使下鼻甲減容、降低了神經末梢的敏感性,從而鼻通氣的狀況得到顯著的改善[5]。
本項研究中,鼻內鏡下低溫等離子與微波治療,雖然兩種方法均能明顯改善患者的術后鼻塞癥狀,但總體療效比較,后者仍不如前者。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是96.67%,對照組的總有效率是84.48%,兩組進行比較分析,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鼻內鏡下低溫等離子治療肥厚性鼻炎的臨床療效確切,具有視野更清楚、操作簡單、安全的特點,且采用的溫度較低,符合鼻腔的生理功能,作用的范圍比較局限,對周圍的組織損傷極小,避免了微波對周圍組織的熱損傷,從而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葛文彤,周兵,王琪.下鼻甲手術歷史和現狀.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志,2003,10(4):203.
[2]謝光云,羅云.低溫等離子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的護理干預.黔南民族醫專學報,2010,23(1):58.
[3]田勇泉,等.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6-68.
[4]楊靜,劉斌,曹志偉.電動鼻竇切割鉆和微波切除部分下鼻甲對鼻黏膜纖毛清除系統的影響.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7,21(5):216.
[5]郭玲,孫磊,陳雪剛,等.鼻內鏡下低溫等離子射頻治療咽囊炎56 例.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5,19(18):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