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玉
高血壓腦出血作為神經外科比較常見的疾病,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由于其發病急,內科保守治療的臨床療效往往不佳,目前多采用大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和小骨窗顱內血腫清除術兩種方式,進行手術治療[2]。本研究中,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間,我院診治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給予小骨窗顱內血腫清除術,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間,我院診治的9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大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和觀察組(小骨窗顱內血腫清除術),每組各4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昏迷等意識障礙,入院后經顱腦CT,均確診為高血壓腦出血。45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44.0~80.0歲,其中9例GCS評分低于5分、18例GCS評分為6~9分、15例10~12分,以及3例高于12分;45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1例,年齡44.5~80.5歲,其中10例GCS評分低于5分、18例GCS評分為6~9分、14例10~12分,以及3例高于12分。在年齡、性別和原發病等方面,兩組患者沒有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大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觀察組采用小骨窗顱內血腫清除術:全麻狀態下,對顱內血腫進行CT定位,在血腫處切開頭皮,顱骨鉆孔,周邊擴大,形成2cm×2cm骨窗,十字剪開硬腦膜,避開顱內血管,直視狀態下,雙極電凝軟腦膜。對于進入腦室的顱內血腫,待清除血塊、有效止血后,置入硅膠管,并深入腦室1.5~2.0cm,縫線固定,外口引出。手術結束時,適當縫合硬腦膜,避免頭皮下血液深入硬腦膜。腦室內置入引流管,待腦脊液沒有血性液體流出后,復查CT顯示腦室沒有積血后,予以拔除。如果CT顯示腦室內仍有積血,則注入1萬U尿激酶和5ml生理鹽水,夾管2h后開放,每日治療一次,直至血腫完全吸收。
1.3 臨床療效評定標準[3]①顯效:顱內血腫徹底清除,術后沒有明顯的神經功能障礙。②有效:顱內血腫基本清除,術后輕度神經功能障礙,可以獨立進行正常生活。③無效:顱內血腫清除率<30%,不能獨立生活,處于植物狀態或死亡。總有效率=顯效+有效。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1.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和分析,計數資料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血腫清除率、病死率和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血腫清除率明顯提高,病死率和并發癥發生率顯著降低,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細結果見表1。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明顯升高,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細結果見表2。

表1 兩組血腫清除率、病死率和并發癥發生率比較(例,%)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高血壓腦出血由于發病急,內科保守治療的療效往往不理想,目前多采用外科手術治療。小骨窗顱內血腫清除術廣泛應用于高血壓腦出血的手術治療中,并取得了普遍認可。一般情況下,出血6~7 h,血腫周圍開始形成腦水腫,腦細胞開始變性、壞死,隨著出血時間的延長,血腫占位性壓迫作用,就會使病情進一步加重,導致中線移位,腦干損傷,如果血腫進入腦室系統,則會出現腦室內壓驟升,破壞腦室深部結構,導致猝死[4]。
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需要盡早進行手術治療,一般情況下,在出血7h內,進行血腫清除術,進行有效減壓,避免繼發性病變的產生,提高患者的預后質量[5]。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采取小骨窗顱內血腫請出血,其血腫清除率明顯提高,病死率和并發癥發生率顯著降低,總有效率明顯升高,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總而言之,小骨窗顱內血腫清除術療效顯著,具有損傷小、血腫清除率高、并發癥少等諸多優點,明顯改善患者預后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1]張隴平.微創小骨窗手術治療高血壓腦殼核出血58例.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7,6(9):141-142.
[2]孫志強.小骨窗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的臨床分析.中國醫藥導報,2008,5(35):166-167.
[3]翟思田.微創顱內血腫引流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附80例報道).中國現代醫生,2007,45(12):11-12.
[4]鄔建斌,微刨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破人腦室50例臨床分析.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9,5(7):910-911.
[5]丁玉田.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的臨床應用.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9,5(12):1954-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