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旸
惡性腹水作為晚期癌癥患者,尤其是轉移、復發,以及進展期癌癥患者,比較常見的臨床表現,一旦臨床上出現惡性腹水,提示患者的預后相對較差[1]。常規通過利尿劑、穿刺排液、腹腔內化療,以及免疫治療等方法,進行惡性腹水的治療,但是其臨床療效并不是十分理想[2]。本研究中,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間,采用腹腔熱灌注化療聯用免疫治療機治療惡性腹水,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間,我院診治的90例惡性腹水患者,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腹腔熱灌注化療)和觀察組(加用免疫治療機治療),每組各45例。45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0例,女25例,年齡30.0~67.5歲,其中卵巢癌18例、大腸癌12例、胃癌10例,以及胰腺癌5例;45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1例,女24例,年齡30.5~67.0歲,其中卵巢癌17例、大腸癌13例、胃癌11例,以及胰腺癌4例。在年齡、性別,以及原發病等方面,兩組患者沒有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腹腔熱灌注化療,常規消毒腹腔穿刺,負壓引流,快速腹腔灌注生理鹽水、順鉑、速尿,結束后通過體外射頻熱療機,給予局部熱療,每周兩次,治療兩周;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免疫治療機,對屋翳、足三里穴位進行照射,一周后對關元、血海穴位進行照射,每日照射一次,治療2周。所有患者治療前給予托烷司瓊,預防胃腸道不適癥狀,化療期間注意定期復查水、電解質,以及腎功能。
1.3 臨床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Ostrwski MJ制定的惡性胸腹腔積液的療效判定標準[3],對兩組的臨床療效,進行判定:①完全緩解(CR):腹水消失,并且持續一個月及以上。②部分緩解(PR):腹水減少50%及以上,并且持續一個月及以上。③病情穩定(NC):腹水減少小于50%,或者腹水沒有變化。④病情進展(PD):腹水增加。總有效率=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
1.4 毒副作用觀察 治療后每周對血常規、肝腎功能進行檢查,同時記錄化療期間的惡心、嘔吐等胃腸不適癥狀,以及腹痛、皮下脂肪硬結等癥狀。
1.5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結果見表1。
2.2 兩組毒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毒副反應發生率明顯降低(P<0.05),詳細結果見表2。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表2 兩組毒副作用比較(例,%)
目前,腹腔化療作為治療惡性腹水的常見治療方法,有報道稱,抗腫瘤功效的強弱與靶點區域抗腫瘤藥物濃度成正比,腹腔內化療藥物濃度可以提高至血管給藥濃度的數十倍,從而達到理想的抗腫瘤作用[4]。腹腔熱灌注療法是在腹腔化療基礎上,將注入腹腔的化療藥物稀釋并加熱,快速關注腹腔,有效殺滅腹腔內腫瘤病灶及轉移灶,成為近期治療惡性腹水的新型治療方法,并取得了普遍認可。
中醫認為,通過對人體穴位的有效刺激,可調節血液運行,增強機體的免疫力,采用免疫治療機,對屋翳、足三里、關元,以及血海等穴位進行照射,可以提高集落刺激因子水平,促進白細胞盡快恢復正常,從而減輕化療期間的骨髓抑制[5]。
本研究中,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升高,治療期間的毒副作用發生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總而言之,腹腔熱灌注化療結合免疫治療機治療惡性腹水療效顯著,明顯改善患者預后質量,并且治療期間毒副作用相對較少,患者可以較好耐受,值得臨床推廣。
[1]董小芳,胡曉燕.恩度聯合順鉑腹腔化療治療惡性腹水的臨床觀察.實用癌癥雜志,2010,25(5):530-531.
[2]任清宇,趙可煜,劉福蓮,等.腹腔熱灌注化療結合免疫治療機治療惡性腹水的臨床觀察.西南軍醫,2010,12(1):9-10.
[3]羅京偉,熊京紅,徐國鎮,等.射頻熱療加腹腔熱灌注化療治療晚期腹腔惡性腫瘤2例的近期療效分析.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07,11(2):122-125.
[4]殷娟,戴鵬,謝正強.腹腔熱灌注化療聯合高頻熱療治療惡性腹水.武漢大學學報(醫學版),2007,28(2):248-250.
[5]李志斌,張麗華,李良英.體外高頻熱療聯合腹腔熱灌注化療治療惡性腹水41例.西部醫學,2010,22(3):517-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