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全面了解 2011—2012貯季陜西省晚熟蘋果貯藏與銷售情況,2012年11月23日至26日分別對寶雞、延安、咸陽、銅川和渭南蘋果主產縣園藝站和大型蘋果貯藏企業及經銷商進行了調查。不同區縣蘋果產量較去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主要原因是今年氣候較好,雨量充沛,另外乾縣、禮泉等地區今年是富士蘋果生產大年。這些是今年蘋果產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今年蘋果10月份采果初期的價格較高,直徑70 mm的蘋果起步價格普遍在1.25~1.50元/kg,進入11月份價格一路下滑,平均下滑0.20~0.45元/kg,11月下旬價格略微有所回升,回升0.05~0.10元/kg,但價格維持在0.8~1.10元/kg。其中一個特點是秦冠品種基本沒有回升,價格由10月初0.80~0.90元/kg下降到目前的0.40~0.60元/kg。從目前價格來看,果農尚有一定的盈利空間,前期收購貯藏的經銷商,由于收購價較高,目前產區積壓的產品量較大,后期的利潤空間有限。蘋果價格的回落屬于正常回歸,果農應適宜市場的正常調節,不能等待惜售。
蘋果整體銷售比去年同期緩慢,截至11月29日,全省晚熟蘋果銷售60%左右,較去年同期慢10%左右。咸陽地區禮泉縣銷售緩慢,果農手頭還有大量蘋果尚未銷售,而白水、宜川、洛川等地區銷售形勢較好,果農家中的商品果已經全部銷售完畢。
產區銷售壓力較大。從果品貯藏量來看,今年貯藏量低于去年約35%,果農手中仍有近30%蘋果沒有銷售,果農田間地頭或農舍簡易貯藏的果實品質下降很快,進入冬季防寒防凍是主要問題,果品質量難以保證,這部分果實會集中在春節和清明節前后上市,因此截至清明節都存在銷售壓力,蘋果銷售價格難有較大反彈。
經銷商缺乏信心,收購貯藏量大幅降低。2010—2011年蘋果產地收購價格偏高,部分果商經營虧損嚴重,造成今年收購信心不足,今年蘋果收購更為慎重。同時由于國家緊縮的貸款政策,造成部分果商貸款困難,收購資金短缺。
蘋果生產勞動力成本增加、果農惜售現象嚴重。目前陜西省蘋果主栽品種70%為富士,品種單一導致套袋、打藥、采收等生產環節勞動力嚴重短缺,引起人工成本逐年升高,提高了蘋果的生產成本。加上前兩年產區果品價格的虛高,很多果農有嚴重惜售心理。相對而言,矮化蘋果產量高,成本低,應在適宜地區發展矮化蘋果。
產地蘋果批發價格波動大。生產、流通、銷售三環節的利潤分配是影響果品銷售穩定性的主要原因。2008—2009年蘋果產地價格相對較低,從事果品經營的企業和果商都獲得了較大利潤。部分企業和果商在2010—2011年高價收購蘋果,推高了蘋果產地價格,造成企業和果商的虧損。果價的不穩定正是市場對蘋果產業利潤分配的自我調節,這種波動最終會使蘋果價格逐漸趨于穩定,果農和經銷商的利益分配趨于合理。蘋果價格波動太大,政府可以通過稅收、政策扶持、宣傳等措施使蘋果生產、流通、銷售三環節的利潤更加合理,使蘋果產業健康穩定發展。
產區果農缺少小型貯藏設施。今年蘋果滯銷的情況下,果農缺乏必要的貯藏設施問題尤為突出。陜西蘋果產區果農今年習慣在地頭簡易溝藏,特別是近期產區最低氣溫已經低于蘋果的冰點溫度,田間地頭臨時貯藏的保溫問題特別突出,覆蓋不夠會造成部分果實發生凍害。同時果實失水、糖漬化、果面發暗現象明顯,造成蘋果商品大幅度下降。
營銷和代辦人員素質良莠不齊。從調查中了解到,部分地區從事果品經營的營銷人員和代辦人員絕大多數無從業資質和工商管理審批手續,收購和銷售蘋果存在不守誠信、相互壓價的現象,造成外地經銷商對一些地區存在戒備心理,嚴重影響著蘋果銷售。
國際經濟和國際關系對果品貿易的沖擊。2012年我國下調經濟發展目標,經濟發展降速。國際經濟也沒有明顯好轉,這些造成蘋果外貿銷售市場的萎縮,消費者購買意愿略有降低。同時我國與東南亞國家的國土爭端,也影響了東南亞蘋果市場銷售,菲律賓、印尼、越南等國家都紛紛采取技術壁壘限制中國蘋果大量進入,這些造成今年出口東南亞的蘋果數量下降,嚴重影響到蘋果銷售。
產品品牌混亂。目前全國蘋果品牌混亂,產地品牌保護難度很大,出現陜西、甘肅、山東等省份相互冒充的現象,不同產地的蘋果冒充洛川、白水、靜寧蘋果的現象較為普遍,也給當地蘋果聲譽造成影響。

因國內經濟發展放緩,消費者信心不足,導致購買能力下降。國際上,受全球經濟發展緩慢影響,一些國家經濟困難,人民幣持續增值,導致我國鮮果及果汁出口下降,影響整體蘋果銷售。近年全國各地大面積發展經濟作物,南、北方水果面積和產量持續增長,水果之間有一定的替代性,今年柑桔、香蕉產地批發價僅0.15~0.25元/kg,北方市場銷售大量南方水果,抑制了蘋果的銷售。另外,蘋果流通環節費用高,導致超市蘋果售價2.45~4.45元/kg,嚴重影響了蘋果的銷售量。
晚熟蘋果品種過于單一,全國晚熟蘋果90%是富士,導致采收等環節用工集中,相應增加了勞動力成本。蘋果產業的整體特點是大產業小規模,果農0.2~0.3 hm2的小作坊生產給產品的質檢、流通帶來一系列的不便,增加了流通環節,如經過果農生產→經紀人介紹銷售→經銷商收購→批發市場→零售店或超市,增加了蘋果的流通成本。
我們認為,調查區縣蘋果產業總體運行良好,蘋果銷售略為緩慢,雖然近期市場有所反彈,但春節前夕銷售形勢仍需高度關注,蘋果價格也難有較大反彈,希望果農決不能再有惜售思想,順應市場經濟的發展特點,積極開展元旦、春節前后銷售高峰的準備工作。政府部門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政府部門積極幫助果農搭建營銷平臺,舉辦產品推介會,刊登公益廣告,促進蘋果銷售。
第二,政府及時出臺相應政策從資金上幫助果品企業和果商,使他們重新樹立信心,加快陜西省蘋果銷售和流通。
第三,引導果農及貯藏企業正確判斷形勢,克服待價惜售的心理,適應市場規律及時銷售。
第四,嚴格果品從業經營資質管理,杜絕無經營許可證的人員從事蘋果銷售行業,樹立誠信經營意識,營造良好的營銷環境。
第五,加強品牌意識和宣傳,增強對著名品牌的保護力度,增加蘋果包裝箱、商標的科技含量,提高品牌影響。
第六,支持蘋果深加工企業,如果汁、果實脆片等加工品,進一步提高蘋果的經營效益。
第七,開拓國際市場,抵御不合理的技術壁壘。加強果品流通體制的創新與建設,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果品流通機制,降低流通成本,進一步拓展國內市場。(蘋果體系·貯藏與加工研究室、栽培與機械研究室、延安綜合試驗站 任小林李丙智張軍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