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賈尚暉 牛曉蕙
目前我國的IT 行業發展已經相對成熟,中關村作為中國硅谷的作用已經顯現,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北京依托這些優勢發展數字出版業已經成為必然趨勢。同時,文化產業一直是我國作為國家戰略發展的一個重要產業,尤其是2011 年黨的第十七屆六中全會,將“文化命題”作為主要議題,預示著我國文化產業將迎來飛速發展的時期。
經國務院批準,按照國家實現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的總體部署,北京要在2050 年前后,建設成為經濟、社會、生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城市,進入世界城市行列。世界城市是國際城市的最高端,是指在全球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具有最高影響力的城市。一般認為,世界城市的標準主要體現在城市現代化和國際化職能效應兩個方面。其中,城市規模和現代化水平是基礎,而國際化職能效應則主要體現在其世界性的經濟職能作用和競爭力上,同時也體現在社會、文化等領域的綜合競爭力上。
數字出版是IT 技術向出版傳媒業滲透、蔓延的結果,IT 技術首先在出版傳播技術上進行創新,繼而實現了產品創新、市場創新,最終達到產業創新的目標。從目前數字出版發展態勢來看,數字出版已經在相當大程度上對傳統的出版傳媒產業的產業格局產生了深刻影響,一些出版產業的分支如唱片產業其原有的商業模式受到了劇烈沖擊。產業界和學術界認為,數字出版將成為未來出版傳媒業的主流形式。
北京是我國的文化中心,北京傳統出版傳媒產業占據全國很大一個份額。在全國500 多家出版社中,北京有230 多家,幾乎占全國一半;報刊社1 萬多家,北京有3000 多家,幾乎占全國1/3。我國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強的出版集團如中國出版集團、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中國科學出版傳媒集團、中國國際出版集團都在北京,至于出版界的領軍人物、名編輯等在北京也是比比皆是。北京地區在全國圖書出版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同時,北京數字出版經過十多年發展,已經有了相當的基礎,近幾年的產值大約占據全國總量的1/5左右,一些領域的發展甚至在世界上也占據領先位置。在這種情況下,發展北京的數字出版產業,發揮其原有優勢,補充其不足部分,使北京數字出版獲得更充分的發展,就成為一個必然。
數字出版是傳統出版在新技術條件下的產業升級,數字出版的發展需要傳統出版的內容資源、人才資源的支持。數字出版十多年來的發展,已經越來越清楚地體現出這一特點。北京傳統出版業寶貴的內容資源、人才資源在合適的契機下,一旦得到激活,將成為數字出版的重要力量。
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北京地區的數字出版產業,目前已經覆蓋傳統出版的所有領域。手機出版、數字期刊、數字報紙、網絡原創文學、網絡音像、網絡游戲、網絡教育、網絡數據庫等不同領域,均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來自北京市新聞出版局的最近統計數字顯示,目前北京擁有數字出版企業近300 家,在國內所占比例約為1/3。

表1 2006-2011e年兩地數字出版情況對比
從表1 中可以看出從2006 年至今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的總體收入情況。北京市數字出版產業總值,2007 年為65 億元,2008 為164 億元,2010 年已經達到了195 億元,預計2011 年這一產值為225 億元。而上海市2008 年為123 億元,2009 年為186 億元,2010 年為220 億元。
為了弄清北京市數字出版產業的發展過程和發展現狀,為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制定產業政策提供重要的現實依據,為數字出版企業未來的發展提供切實可行的建議,并為建立北京市數字出版基地做好良好的理論和現實基礎,本文作者對現有與數字出版有關的企業進行了深入的調研。
本次調研對象為當前數字出版相關企業,并從北京市工商管理局獲取相關企業數據,包括手機出版、網絡游戲、電子圖書等企業。選取的有效企業樣本共1394 個。下面從企業所屬地區、注冊資本、經營時間等幾個方面對調研結果進行詳細分析:
本文根據調研獲得的數據和資料,對北京市數字出版企業的區縣分布和注冊資本分布進行了統計分析:

表2 企業登記機關所在地企業數目匯總和注冊資本匯總
表2 表明,當前數字出版企業主要集中在海淀區、朝陽區、東城區以及通州區,注冊企業數目分別占到全部樣本企業的23.17%、14.35%、13.27%、8.54%。
根據統計結果中企業地區分布情況以及本市的區縣地理位置分布狀況,本文對各區縣進行了重新劃分,對以上企業地區分布進行了重新統計。首先,根據區縣地理位置將東城區、西城區、豐臺區,合并為組合一區,將海淀區、石景山區,合并為組合二區;然后,將企業分布較少的開發區、門頭溝區、密云縣、平谷區、順義區、延慶縣、燕山合并為其他區縣。從新的統計匯總結果可以看出,企業注冊所在地主要集中在組合二區分局、組合一區分局、朝陽區分局、通州區分局,分別占到全部企業的28.34%、22.02%、14.35%、8.54%,因此,在數字出版基地建設地址選取時,可以將以上幾個區作為首要選取地點。
為了進一步分析數字出版企業的區域分布情況,也為確定產業基地選址做基礎,本文又對各區縣企業注冊資本分布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從表2 可以看出,當前數字出版企業主要集中在海淀區、朝陽區、東城區以及大興區,四個區注冊資本總量占到全部樣本企業注冊資本的81.04%。與上相同,也對各區縣進行了重新劃分,對以各樣本企業注冊資本進行了重新統計。從新的統計匯總結果可以看出,企業注冊資本主要分布在組合二區分局、朝陽區分局、組合一區分局,分別占到全部企業的54%、19%、11%。企業注冊資本集中地進一步說明,在數字出版基地建設地址選取時,可以將以上幾個區作為首要選取地點。
本文根據調研取得的數據和資料,對北京市數字出版企業注冊成立時間和歷年來數字出版企業注冊資本總量進行統計匯總:

表3 1992-2011年企業注冊數量匯總和企業注冊資本總量匯總
從表3 可以看出,1992 年至1999 年8 年中注冊的數字出版企業僅僅為91 家,只占全部樣本的6.54%。2000 年開始,每年的企業注冊數量大幅增加,尤其是在2007 年,企業數量達到203 家,占到全部樣本企業的14.59%。2007 年~2009 年有大幅的下滑,2010 年有小幅的上升,2011 年再次出現小幅下滑。據本文分析,一方面是由于受到2008 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另一方面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數字出版行業進入了調整期,開始出現了“瓶頸效應”,即當前的行業結構、行業態勢落后,開始限制了該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因此需要進行調整。
為了進一步說明這一“瓶頸效應”,本文也對歷年來數字出版企業注冊資本總量進行了匯總。從表3中還可以看出,注冊資本總量發展趨勢總體是向上的,但是波動幅度比較大。2000 年和2009 年是兩個峰值點,隨后開始出現了直線下降,到2011 年只有46682.6 萬元, 2010 年的下降幅度也達到了56.05%。
企業注冊數量的調整、企業注冊資本的下降,進一步說明了數字出版行業開始進入了調整期,行業的現狀以及與之相關的行業限制其進一步的發展,因此為改變當前狀況,數字出版基地的建立成了促進行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本文以調研取得的數據為基礎,對北京市數字出版企業的規模進行了統計分析,即將企業注冊資本劃分為9 個區間,建立企業注冊資本頻率分布表,匯總結果如下:

表4 企業注冊資本頻率分布情況
從表4 中可以看出:企業注冊資金規模主要集中在50 萬元以下,占到全部樣本企業的56.57%,其中5萬元以下的企業最多,占到全部數量的25.70%。注冊資金超過1000 萬元的企業有198 家,占到全部企業的14.21%,其中規模最大的企業注冊資本為10 億元。
這說明,目前北京市數字出版產業中,規模較小的企業居多,大型企業很少,行業規模尚未形成,行業的“規模效應”尚未體現。這就需要將數字出版企業集中起來,運用行業的“集聚效應”帶動整個產業,進而促進其他相關行業的發展。數字出版基地的建立是改善數字出版行業當前狀況,促進該行業進一步快速發展的必然選擇。
下面是我國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園區的發展情況。

圖1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園區的發展情況
從圖1 可以看出,近10 年來,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園區一直處于高速發展中,園區工業總產值、資產、利潤總額始終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即使是在2008 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出現稍微影響園區的發展,但2009 年后即開始恢復,這說明,園區的“集聚效應”對整個高新技術行業的發展以及對危機的抵抗都有很大的積極作用。從而可以預測,數字出版基地的建立對整個數字出版行業將有重要的意義。
建設數字出版基地將產生集聚效應。集聚效應指的是把同類商家或產品集聚在一起,這樣更能吸引消費者。該原理主要關聯于消費者購買行為中的擇多原則。鏈接效應是指產業鏈條中處于某一環節的經營主體會與其他環節的主體具有很強的關聯性,具有強大的相互影響力,主體間互動作用明顯。數字出版基地的建成將帶來以下優勢。
首先,集聚規模的擴大,大大提高了社會和行業的關注度,使得產業鏈空間放大。超競爭環境下的市場經濟中,爭奪眼球是最殘酷的競爭。數字出版業中許多產品自身受關注程度本來就比較高,在一個有眾多數字出版業的聚集區,社會關注度大幅攀升,還能對集聚區中其他企業產生積極帶動效應。處于集聚區的各個個體其產業鏈接功能便具有更廣泛的擇優鏈接信息和渠道,產業鏈條容易形成。
其次,集合了眾多同類數字出版產品的集聚區擁有濃郁的創新氛圍,吸引著不同的群體,其某一環節業態的提升,直接導致整個鏈條和區域的振蕩性提升。不同的理念集聚在一起將誕生更多奇妙的產品,使數字產業蓬勃發展。
最后,集聚效應使得貿易平臺的建立成為現實,數字出版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提上日程。集聚規模擴大,隨之而來的就是知識產權保護板塊為主的貿易平臺,為產業快速健康發展提供了機遇,知識產權保護也為產業規范發展提供了保障。
本文在以上定性分析的基礎上,對北京市的數字出版發展狀況與地區經濟增長關系進行了定量分析。作為近幾年發展的產物,數字出版方面的官方統計數據較少,因此本文采用了與數字出版密切相關的圖書出版定價總額數據來替代數字出版進行分析。
本文采用了2000 年~2009 年的年度數據,利用平穩性檢驗、協整檢驗和格蘭杰因果關系理論,建立北京市數字出版行業增加值(以圖書出版定價總額來代替)與地區生產總值長期均衡關系和誤差修正模型,對北京市的數字出版發展狀況與地區經濟增長關系進行了分析。選取北京市圖書出版定價總額來度量數字出版行業發展狀況,選取北京市地區生產總值作為衡量經濟增長的指標,分別用DIGITAL(數據)和TOTAL(總額)表示變量名稱。同時兩個指標分別用通貨膨脹率和地區生產總值指數進行指數平減。在時間區間選取上,本文選擇了2000 年~2009 年10 個年份的數據,全部數據來源于《北京統計年鑒2010》及《中國統計年鑒》。
本文首先采用單位根檢驗的ADF 方法,驗證了DIGITAL 和TOTAL 是平穩序列,然后采用協整分析兩步法(Engle-Granger)進行協整檢驗。隨即利用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理論,對TOTAL 和DIGITAL 的因果關系進行檢驗,最終建立了誤差修正模型。通過模型的短期動態修正機制和長期均衡的收斂機制,我們得出下面結論,北京市圖書出版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長期穩定的動態均衡關系。圖書出版定價總額每增加一個單位,將促進經濟增長204.8182 個單位。誤差修正模型表明,圖書出版的短期波動將引起經濟增長同方向變化,圖書出版對經濟增長具有較強的拉動作用。北京市圖書出版與經濟增長相互之間存在格蘭杰因果關系。
數字出版業是傳統圖書出版的延伸與升級,兩者具有較強的相關性,根據圖書出版跟經濟發展的關系,可以得出數字出版業對北京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長短期的顯著正向影響。北京數字出版行業發展對推動地區經濟增長作用顯著,應該大力發展數字出版行業,建立數字出版基地對推動地區經濟增長有積極的意義。
本文首先對深入調研得到的北京數字出版行業的數據進行了綜合全面的定性分析,得出北京數字出版產業雖然有了長足的發展,有了一個較為穩固的產業基礎,但作為中國的文化中心,作為具有良好的科技、出版傳媒人才優勢的首都,北京數字出版產業還有不少問題,需要將這一產業進一步整合、優化,應該通過組建數字出版基地使北京數字出版的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在定性分析的基礎上,通過建立計量經濟學模型,對北京市的數字出版發展狀況與地區經濟增長關系進行了定量分析,結論顯示數字出版業對北京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長短期的顯著正向影響。至此我們可以得到如下結論,北京建立數字出版基地可行而且必要。
[1] 任殿順.出版業數字化轉型研究——基于雙邊市場理論[D].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 2011 年5 月
[2] 馮晗.中國數字出版發展產業發展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郵電大學, 2010 年1 月
[3] 李雙杰,林月.北京服務業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實證研究[J].《商業經濟》, 2009 年第4 期
[4] 李秀麗.文化創意產業與經濟發展[J].《經濟研究導刊》, 2011 年第24 期
[5] 陳丹,張志林.北京印刷學院數字出版人才培養探索[J].《科技與出版》, 2010 年第8 期
[6] 黃孝章,張志林.北京數字出版產業發展態勢研究[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 2010 年第1 期
[7] 國家統計局網站:http://www.stats.gov.cn/
[8] 中經數據網站:http://db.cei.gov.cn/